人治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但无论多么集权的人制,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惮组织的有条不系运转。从某一个具体环节入手,通过改革使细局的机制更加高效,可以为细局做大保驾护航。
大凡成就一项伟业,办成一件正事,皆须有一套缜密的管理机制,需要循规而行,特别是国家大事,政治举措,更是马虎不得。雍正朝之所以将一个慵懒、多弊的社会纳入有效管理状态,使政令通畅,令行禁止,有条有序,原因也就在这里。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吊儿郎当办不成大事,现代企业和行政机关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
雍正朝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大致上可归为三类:即不时应召商议军机要务;面奉谕旨草拟文书和审议誊录保存文件。
不时应召商议军机要务是指参议国家各种政治事务,主要议题自然要由皇上本人来决定。一般来说,需要参议的有军务、人事、典礼等等。但让他们参议某事,并不意味着要给军机大臣以决定事务的职权,即皇上只是通过参议向他们征求意见,至于事件应如何决定,如何处理,诸军机大臣就无权过问或从中阻挠了。说白了,当时的军机大臣,充其量只不过是皇帝的秘书或顾问罢了,因为雍正之所以要设立军机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皇权。但话又说回来,凡事并不那么绝对,皇帝让军机大臣拿意见,本身就意味着倾向性,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他还是要听的,大臣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程度地存在的。
军机大臣既是皇帝的“秘书”,按理说那就只好每天随侍在皇帝左右听从皇帝的调遣了。即一般情况下,每日凌晨三至五点,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就要进入值班房。早上如有紧急要务,偶尔也提前接见他们,甚至一日要接见数次。特别是对张廷玉,雍正召见的次数就更多。因为张廷玉是专门负责为雍正撰写谕旨的。即使在雍正初年,军机处创立之前,张廷玉就是雍正的得力宠臣之一,那时“凡有召旨,则命张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军机处创建之后,由于撰写谕旨的需要,张廷玉就更成了大忙人儿,特别是在大西北两路用兵时,张廷玉更是“自朝至暮,音有一二鼓者”。意即到了晚上一、二鼓时仍不能休息。直到鄂尔泰充任军机大臣后,张廷玉才稍稍轻松些。从张廷玉的繁忙情况来看,其他军机大臣的忙碌情况也就可见一斑了。
正因为这些军机大臣的公务繁忙,才使一向驭下极严的雍正给了他们许多格外的恩典。例如雍正不时将一应绫罗绸缎、应时果脯、各方士贡、鹿肉山珍等赐给张廷玉、鄂尔泰等亲近大员。又命每日入值的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随御膳房吃饭。而各满汉章京下班后还被允许去“方略馆”聚餐。如果雍正住在圆明园,那么这些人就在圆明园外值庐用膳,以示皇帝对他们的恩典。此外雍正为了向这些人表示宠异,还允许军机章京“式挂朝珠”——朝珠,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才有资格悬挂,而在军机处任军机章京的多是六七品以下的小官,他们能破例得到四品以上官员的待遇,自然是得益于雍正对他们的另眼相看了。
军机处成立初期,雍正与军机大臣商议的军机要务,多以西北两路用兵之事为重要内容。如十年二月,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参劾副将军石文焯纵敌,雍正对处理石文焯的方案举棋不定,于是命令军机大臣提出他们的处理意见;同年,西路军大本营要移驻穆垒,雍正为此选定了六月初四已时命部队启行,并于四月十三日提前命令军机处通知岳钟琪,“将一应事宜预先留心备办,但军营切宜慎密,以防漏泄”。
其他方面的军政和八旗事务,也多由军机大臣办理。如九年,雍正认为山东登州是滨海重镇,所辖地域辽阔,却只有六千兵丁,怕不够用。因此命军机大臣详细讨论,看看是否应酌增添兵额……此等等,不胜枚举。由此看来,军机处在创办初期,主要是处理战争,军政及八旗事务,而后才把范围逐步扩大到各种机要政务。军机处的另一项任务是奉谕旨草拟文书,这是军机大臣最经常的一项工作,清代皇帝的诏令有数种。主要的则是“旨”、“敕”、“上谕”。其中的旨,就是指皇帝批答朝廷内外官员关于一般事务题本的一种文书。敕,是颁给各地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学政、总兵官的一种公文。这两种公文原来是交由内阁发给六科抄录,并宣示有关衙门和官吏具体执行,无多少机密可言。
所谓的上谕有两种。一是宣布皇帝巡幸、谒陵、经筵、赈济及侍郎总兵、知府以上文武官员黜涉调补等事,原亦由内阁、六科转抄发送。此种上谕经手多人,几乎无密可保,因此称明发上谕。另一种是“诰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不当者”。此属不便公开的内容,因此在军机处建成后,总由一名军机大臣单独面呈雍正,由雍正面授机宜,拟写公文秘密发出。这种公文因不经内阁、六科之手而直接出自内廷,故称廷寄。
在雍正朝,经张廷玉一手策划,廷寄法行成了一种完备的制度,凡发给经略大将军、钦差大臣、参赞大臣、都统、办事领队大臣、总督、巡抚、学政的都叫做“军机大臣字寄”;凡发给盐政、关差、布政使的都叫做“军机大臣传谕”。属于字寄类文件,传谕的封函表面都注明“某处某官折阅”字样,封口处钤印军机大处印后,交兵部捷报处发送。
具体承担递给任务的是各地驿站。军机处根据公文的紧要程度,决定递送速度。凡封函上写有“马上飞递”字样的,皆要求日行三百里;遇有更紧急情况,则具体写明日行里数,或四百、五百、八百里不等。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种速度传递公文呢?照雍正的话来说,就是“内外咨呈文书往来,该衙门尤易疏忽,以至匪类探听,多生弊端。间有缉拿之犯,闻讯远扬,遂致漏网,此皆不慎之故,贻误匪轻”!由此看来,雍正此举仍是针对泄密行为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审议誊录保存公文,是军机处的第三项工作。每天入值军机处后,由各军机章京赴内府领取皇帝下发的奏折,并分送军机大臣审议。审议后再向雍正请旨,由雍正决定处理意见。此后,各军机章京就要将此类奏折及雍正的处理意见誊录出副本,并加以保存。这种录制副本工作十分辛苦,颇类似于机械操作的性质。而雍正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为了保存各种档案,二来则是为了便于将来查寻各种资料。
《易经》上说:“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这是说伟大的人物像猛虎一样进行变革,无须怀疑,变革一定能有光大诚信的美德。又说:“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这是说君子像有斑纹的豹子那样进行变革,就是小人也会顺应变革而改变旧日倾向。
雍正皇帝即位后,因为不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庸主,所以就要像猛虎一样进行变革。
中国的历史上进行过许多变革,战国时秦国孝公实行变革,使秦国日益富强;宋朝神宗进行变革,力谋富国强兵。秦孝公用商鞅进行变革,宋神宗用王安石进行变革,而雍正的一系列变革,却是君主一个人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