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胜者以取势为重要计谋之一,此可谓借势得天下。什么是势?势就是一种取胜之力,可以从内部产生,也可从外部爆发。
赤壁战后,诸葛亮继续协助刘备巩固三分天下的伟业,首先是力争据有荆州。
当吴军围困江陵时,刘备率兵巡行荆州江南四郡。大军一到,四郡望风响应,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来投降。刘备夺到荆州半壁河山,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驻在临(今湖南衡阳),主持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充实军粮,从赤壁之战时的军事外交斗争,转到为扩大了的军队筹措军粮和维持后方治安上来。前方刘备负责,后方主要诸葛亮负责,近似当年刘邦之与萧何,而诸葛亮得到的信任,还超过萧何。
战后荆州遭到严重破坏,军粮保障任务十分繁重。诸葛亮边学边干,筹措、储备和供应军粮。单就筹措而言,要向编户齐民的自耕农征集粮食,征集时要造册登记,每家有田若干,是旱田,熟田,收米若干,何时缴来,仓吏是何人,收钱若干,库吏为何人。粮食征集到了,下一步是组织人力运粮。由于壮丁大都被征召入伍,只能组织老弱负粮。这就要以恩威抚恤人民,方能做到家家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
按照《隆中对》确定的战略目标,夺荆州后的任务是夺益州。具体谋划夺益其事的却是法正和庞统。
赤壁之战旧址,虽然只空留悬崖峭壁和“赤壁”字样,但是每个人只要目睹其景,就自然会遥想三国历史,记住一些大胜之道。
这时,曹操与孙、刘争夺的重点在三方以外的中间地带。曹操企图统一关中、陇右,同东吴争夺淮南,削弱并分化孙、刘,实行持久战。东吴一面北防曹操,一面企图伺机夺取益州、交州等地。益州与刘备的荆州毗连,在荆州的西方,州中别驾张松、法正等巴蜀集团部分成员不满意益州牧刘璋懦弱无能,企图拥戴有作为的领袖,并选中刘备。张松乘曹操将要进攻汉中张鲁、引起刘璋唇亡齿寒的恐惧之机,向刘璋建议迎请刘备进入益州,以便依靠刘备进攻张鲁,抵御曹操。刘璋同意,派法正、孟达率4000名兵士,邀请刘备进入益州。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月,刘备在法正、庞统说服下,决心应邀开往益州,相机夺取之。行前宣布,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留守荆州重地,赵云代理留营司马,掌管荆州留营军事;刘备亲自率领步兵数万,以庞统随行,沿长江三峡西上。
诸葛亮这年31岁,为刘备坐镇后方。刘备夺到益州当然好,夺不到也有荆州作为退路,稳稳地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上。诸葛亮的萧何角色突显出来。
自从大军出发后,诸葛亮不断了解到,刘备顺利到达益州,受到刘璋热烈欢迎,在益州北部葭萌驻军,收买人心,扩大影响。一年后,找到借口攻击刘璋。刘备军以劣势兵力进行无后方作战,在其攻势下,益州涪城众将陆续战败,退保绵竹,绵竹守将李严、费观投降,仅剩张任、刘循等决心死守雒城。刘备围困雒城,长期不能攻下,庞统中流箭身亡。
诸葛亮正在焦急之际,前线来人送上刘备急信,调他率兵入蜀增援。刘备企图以诸葛军协助夺取益州,而且预见到益州在未来的战略地位一点不比荆州差,而益州矛盾错综复杂,从来没有很好地安定过,治理益州任务艰巨,非诸葛亮莫属,及早把他调来,也不失为未雨绸缪,是用人的上策。
诸葛亮留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号称“万人敌”,对刘备之忠和临敌之勇天下皆知。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及数万兵,溯江西上。大军进入益州以后,攻克巴东,巴郡,生俘巴郡太守严颜。在此地兵分三路:令赵云为南路,从外水(今岷江)南下平定江阳郡、犍为郡,令张飞为北路,北上平定巴西郡、德阳县,自己居中路。三路援军分头平定益州东部中部各郡县,积极筹粮,配合刘备作战。援军进展顺利,与刘备军会师成都城外,又有新投奔刘备的马超军也抵达这里,刘备军在围困十个月后已经攻陷雒城。各军合围成都。成都城内十分震惊和恐怖。刘备、诸葛亮围困数十天,刘璋与进城劝降的简雍共乘一辆舆车,开城出降。
诸葛亮同法正、张飞及赵云四人被认为夺益功劳最大,每人得到赏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至此,刘备基本实现《隆中对》提出的跨有荆、益的目标,距诸葛亮提出日期不过短短七年时间,刘备实力已略大于东吴。这年诸葛亮34岁。形势发展真快,在他的协助下,刘备成了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
古隆中,是象征诸葛亮谋略三国大胜的标志!
刘备以蜀地成都为治所,同诸葛亮一起吸收刘璋集团愿意合作的成员。董和、黄权、李严,本是刘璋所委任的,吴懿、费观等同刘璋有姻亲关系,刘备都委以显要位置,发挥其才能。在刘备集团中,关、张、麋、简等早年跟随刘备的,构成北方故旧集团;诸葛等中期参加的,构成荆襄集团;此次巴蜀集团和西北方面马超参加进来以后,进一步扩大了刘备集团的基础。刘备在此基础上组织政权,自己兼任益州牧,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充任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刘备把诸事安排妥贴后,继续率军在外征战,开拓领地,诸葛亮为刘备坐镇蜀地。诸葛亮收到刑州马良来信,称赞他顺应人们的期望辅佐当世,光大国家,端倪已见。希望遇事多考虑,多了解情况,按照时代要求选择人才,做到和光悦远,迈德天壤,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使当世人们安闲,心服,统一各方面高妙的意见,不要相互争夺,奏出伯牙、叔旷那样动听的音乐。诸葛亮知道,人们对他寄以厚望,自己必须更加努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北上围攻樊城,俘虏曹操援军于禁统率的七个军3万多人。在关羽胜利的影响下,樊城以北、曹魏都城许都以南的反曹力量,往往遥遥响应关羽。为了避开关羽兵锋,曹操一度企图把都城从黄河以南迁到以北。关羽威震华夏,刘备势力的扩张达到顶点。正在这时,东吴却发生意想不到的绝大变化。东吴由于刘备在上游崛起、借荆州不还、关羽藐视东吴而感到深受威胁,暗中倒向曹操,偷袭关羽后方江陵,夺取荆州,俘杀回军的关羽,由联刘转为同曹操联合。
次年,曹操享年66岁去世,长子曹丕接任,逼汉献帝“禅让”,自行称帝,建立魏国,都城迁至洛阳。成都传闻献帝被害,军师将军诸葛亮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等上言刘备劝进。于是刘备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以继承汉统名义,在成都武担以南即皇帝位,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建立汉国,史称蜀汉、蜀,中国形成两帝共一吴的局面。
蜀国失去荆州及同孙权的联盟破裂后,处境恶化。诸葛亮是孙、刘联盟的创立人,在维护联合的同时,对东吴可能不利刘备的举动,保持着警惕。
当年刘备提出亲赴东吴谈判借荆州。诸葛亮以为形势险恶,不去为好,刘备坚持成行,几乎被东吴软禁。
那时孙权为结好刘备,把妙龄的妹妹嫁给年近半百的刘备。听说刘备进益州,孙权恼怒,派人接回孙夫人。孙夫人想抱着孩子,即甘夫人所生的刘备独子刘禅、回东吴。诸葛亮下令赵云勒兵断江截留刘禅,才保住后来的太子。
蜀国丧失荆州后,《隆中对》提出的两路出兵、钳形攻魏的方针落空。刘备当皇帝后,决心同东吴作战,夺回荆州。群臣对于置主要敌人于不顾多持异议,认为不应该攻吴,而应该出兵关中攻魏。
诸葛亮态度暧昧,大约不赞成攻吴。证据是:他在刘备败后叹道:“法孝直如果不死,就能制止主上,不让他东行”,等于明白表示不赞成攻吴。刘备死后,他决心联吴,派遣持同样主张的邓芝衔命使吴。在孙权称帝时,他力排众人断绝同东吴的盟好之议。这两件事,说明在蜀国高涨的反吴情绪中,诸葛亮是少数坚定的联吴人士。由此上推到这时,他也不可能力主攻吴。
诸葛亮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大约处在两难,深知无法说服刘备,身居相位要同刘备保持一致,何况哥哥诸葛瑾给刘备来信劝和,要是自己也大力反对攻吴,将处于嫌疑之地。自从同哥哥各处一国,各为其主以来,兄弟情深不变。但十分注意避嫌,到对方国家后,只在公事相见,互致问候,从不私下见面。
刘备一意孤行,亲自东征荆州。蜀、吴夷陵大战爆发,历时一年。刘备大败,逃回白帝城,吴军确保荆州,进一步改变吴、蜀力量对比;蜀军被歼数万,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元气大伤,国力衰落,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战后,东吴无力也无意进攻蜀国,蜀国也无力争夺荆州,从而结束东西方军事较量。三国稳定了各自的疆域,正式进入鼎立阶段。
刘备是天下知名的大人物,对手吴军统帅是陆逊,刘备败在39岁的小辈手下觉得太掉价,经受不起失败的打击,不好意思回成都,住在蜀、吴边境的白帝,竟然一病不起。于是急催诸葛亮前来白帝。
从赤壁战后至今,前后14年,诸葛亮从29岁走到42岁,是一生中的青春年华。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他以后方主持人的角色以政治和军事两手,操纵了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蜀国政权,为刘备三分天下做了重大贡献,也为未来做了准备,成长为成熟老练的领导人,历史将赋予他更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