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法:摆脱依赖——依赖性是自制力差的一大根源(1 / 1)

【话题】

我儿子今年10岁,自制力差,做事丢三拉四,学习用品到处乱扔乱放,看起电视来没完没了,弄得学习和生活一团糟。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过于溺爱娇宠。二是成长经历太顺,生活和学习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赖性太强。例如,他眼睛近视看不清黑板,想换个座位,连这样的小事都要我们去和老师说。

为此,我和儿子讨论,订立了以下规则,并从暑期开始起做:①每天只吃一次冷饮;②每天只看半小时动画片;③做完一门功课后,要收拾好课本再做另一门功课;④晚上九点三十分上床睡觉,背诵两个英语单词后熄灯;⑤每天打篮球一小时,每天自己洗衣服。

规则不多,只有五条,但一旦制定就坚决执行。两个月坚持下来效果非常不错,许多坏毛病得到了改正,自制力大大提高了。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的坏毛病,在独生子女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和家人平时对孩子照顾过多,从而使得孩子有过多的依赖。如果不想方设法摆脱这些依赖,孩子的自制力就不可能增强。

像这位父母这样,通过和孩子约法三章,明确划分孩子和父母各应承担一些什么样的责任并持之以恒,是帮助孩子摆脱依赖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人的自制力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从千千万万件小事中培养和锻炼起来的。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遇到的事情都是非常细小琐碎的,就从这些细小琐碎的事情来逐步摆脱孩子的依赖,凡是他能够做的、应该做的,就尽力让他自己去完成;凡是他将来要做、现在还不能做的,则尽量帮助、指导他去做,不要包办代替。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就会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学会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慢慢地就学会自主决断了。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正是从这些方面孩子能够慢慢培养起自信心和独立性来,逐步克服自卑,变得越来越坚强。当孩子面临诸如按时起床还是再躺一会儿的考验,并且能够自我控制时,将来一旦遇到重大事情,他就会表现出坚强的自制力来,直至令人刮目相看。

仍然以上面提到的草原探险夏令营为例。在开营前的一天中午,这77个日本孩子被领队带到天安门广场,然后每人发给20元人民币,对他们说,现在开始自由活动,三到五个人一组,去买一顿晚餐,下午四点半集合。中方工作人员一听就担心起来,马上提醒日方领队说,这些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了怎么办?日方领队潇洒地说,探险从现在就开始了,回不来也是一种锻炼。

扪心自问:中国父母和老师不要说把孩子带到国外去了,就是平时由学校组织去郊游,或者由父母带去市中心、去超市,有谁敢让孩子一个人独自行动吗?没有。他们生怕孩子出丁点儿差错。

所以,现在的中小学春游已经蜕变成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去转悠,与日本中小学组织的学生旅行不但可以游泳、爬山、举行篝火晚会,并且还要在外面过夜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而中国父母这些“保护”措施,让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孩子从小到大都摆脱不了各种“依赖”,并且还渴望着有各种各样的“依赖”,以至于“我爸是局长”成为一句口头语。原因在于,“局长”的关系网多,这就意味着孩子可以“依赖”的资源更充足。

而实际上,这些都是溺爱孩子的典型表现。表面上看,父母这样做是为孩子好,而实际上是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是对孩子意志和权力的一种剥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父母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就一代代这样传下去,使得中国的孩子动手能力、风险意识、自制力相当缺乏,直到大学毕业找工作首先想到的还是尽可能依赖父母和政府。

从具体数据看,天津市曾经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51.9%的孩子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74.4%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 1。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还会有多少自制力和竞争力可言!

所以,父母在责怪孩子自制力不够时,首先应该检讨自己有没有充分发动孩子、充分相信孩子,凡事尽力让他自己去做?遗憾的是,时时处处让孩子享受到更多便利,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再加上落后、愚昧的教育理念和生活习惯,与自制力训练的要求背道而驰。

2010年11月,扬子晚报记者在日本访问时发现,她过去在电视里看到日本学生总是穿着漂亮而单薄的校服,还以为是青春偶像剧中的描写呢,可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日本女生一个个穿着长不过膝的裙装校服,任凭光秃秃的膝盖暴露在冷风中。她就马上联想自己在南京的孩子早已被裹成了“团团”。要知道,两地的气温可相差无几呀!

她小心翼翼地问日方接待:孩子穿这么少会不会得关节炎?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日方接待不经意地说,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孩子只有穿得少才能活动;而只有活动,才会有更多收获 2。

日本孩子穿得少的直接结果是培养了耐寒能力、增进了运动,而运动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与此同时,又培养了日本人的另一种素质:意志力和自制力。也许,这正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上述草原探险夏令营中两国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重新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孩子因为年龄小,可塑性强,所以帮助孩子摆脱依赖要从小做起。一位母亲是这样做的:她在孩子很小时就因为自己要赶上班而不许孩子睡懒觉,每天早晨6点必须准时起床;现在女儿16岁了,从来没有睡过懒觉,连女儿都夸母亲教育得好呢。

1 孙云晓:《永远的较量》,2006年4月12日人民网。

2 王璟:《为啥日本孩子短打扮,中国孩子穿成团》,2010年12月1日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