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法:认知领悟——自制力的本质是正确面对现实(1 / 1)

【话题】

我的儿子现在读小学,他脑子里总是装满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准确地说是异想天开,至少在我们看来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为此,他经常放弃正常的学习和作业去探索或想证实自己整天冥思苦想的东西,不用说,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习。

请问,我们应该怎样管教孩子?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他有没有精神疾病?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如果仅仅是充满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本身并不能算错,更不能说有“精神疾病”。道理很简单,绝大多数发明创造都是由这种稀奇古怪想法延伸出来的。但话又要说回来,如果一个小学生不能把精力集中到正常的学习中去,而是专门去“研究”、“证实”与学业无关的事,倒确实有必要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了。

无论如何,从这孩子身上看到他缺乏自制力是肯定的。因为自制力的本质就是正确面对现实,而在他身上至少有两处违反了这一点:一是他可能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主业是什么,并把精力集中在这方面;二是异想天开和科学探索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但异想天开和科学探索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换句话说,科学探索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并不是异想天开就能实现的。

从训练孩子的自制力角度看,这里主要是解决认知领悟问题。

认知领悟和前面所说的改变认知,这两种方法统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法”,是我国科学家钟友彬(1925—2009)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它的原理是,通过解释、说明、论证等方法,在人的理性层面上改变认识,从而使得他能够理解、认识并相信自身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不合逻辑性,从而产生一种真正的转化。

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认知领悟法之前,首先要帮助孩子找出他哪些地方不现实、不合理、不合逻辑,这样才能帮助他建立一套符合现实、符合常理、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

例如,有许多孩子喜欢异想天开,不把精力好好放在学习上,实际上就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而这种缺乏自制力,又是为了逃避现实,从而把自己赶入一种虚拟幻想中。

现实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最常见的是课业负担太重、老师讲课不精彩、学习基础太差跟不上、同学之间关系搞不好、经常受老师批评甚至体罚、父母的期望值太高或态度蛮横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除了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作业拖拉、星期天在家里一觉睡到中午才起床外,就是喜欢经常坐在那里一个人异想天开。所有这些,其实质都是为了逃避现实,以便得到一种暂时的解脱。

从中容易看出,孩子身上出现这些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实质是他正面临着悲观、抑郁、焦虑、紧张情绪,而这是单靠他自己的力量无法排解的。这时候如果父母能懂得这一点,从这个角度帮他一把,就是把力量用在了刀口上。而这里的帮他一把,主要就是指要从认知领悟角度来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让他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在这里,父母一开始就要让孩子认识到这种逃避现实不但幼稚可笑,而且不能解决问题。俗话说,“逃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一天、这个学期你能逃避,还能逃避一辈子呀!正确的办法是迎头而上,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开始解决,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

如果孩子也能和你一样,认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样样都随心所欲,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内心困惑,自制力形成就有希望了。

不用说,接下来最关键的是和孩子一起探讨他存在的问题:究竟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是学习基础薄弱?究竟是自身问题还是环境(学校、同学或家庭)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起来克服这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感,这也是认知领悟法的本质所在。

如果你对孩子没有信任感,对孩子的态度就会变得简单粗暴,不易为孩子所接受;如果孩子对你没有信任感,你说的话孩子不听,或者口是心非,或者内心有强烈抵触,这样也就谈不上什么沟通效果。

有的父母会说:“我说话孩子从来不听(不信任)”,或者“我不会讲话(水平不高)”,这时候怎么办?很简单,你说的话孩子不听,总有人说话是孩子听的;你不懂沟通艺术,总有沟通艺术高超的人。所以,这时候你请他们出面充当教育者角色,孩子就会觉得头头是道,从而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确实需要改变并乐于这种改变了。

需要指出的是,孩子的年龄还小,知识结构简单、思维单一,所以往往会在现实、常理、逻辑思维方面与成人的观点有较大差别。也就是说,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很可能会说不到一块去,这时候怎么办?没关系,一开始可能双方观点分歧比较多,但只要真心沟通、以诚相待,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变成“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姐妹”般地无话不谈了。而到这时候,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所以,在采用认知领悟法对孩子进行自制力训练时,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

一般来说,对学龄前儿童采用认知领悟法时,不要随便批评他们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事实”,以免影响他们的发散思维力和科学创造力;而当孩子进入小学尤其是中学后,他们的认知已经越来越接近于成人,知道什么是“逻辑”和“事实”了,这时候就才可以比较多地对他们采用这种认知领悟方法。

由于认知领悟法特别强调孩子的个性领悟,所以要尽量引导他把你和他每次沟通后的真实想法用笔记下来,或写成日记、作文,发表在个人博客或QQ空间中,这样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