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国家要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1 / 1)

每个国家都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代表一个国家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金融组织,例如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那么,为什么每个国家都要有这样一个组织呢?这就要从它的发展历史谈起了。因为中央银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统一发行银行券、结算票据、充当最后贷款人以及金融监管的需要,中央银行才应运而生的。

中央银行的鼻祖是英国英格兰银行。

17世纪后半期,英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发动了多次战争,结果导致财政发生严重困难。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为了帮助政府筹集资金,英国于1694年7月27日通过法案成立了英格兰银行。

当时的英格兰银行是私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把筹集到的120万英镑资本金,全部用来借给英国政府用于弥补财政赤字。50年过去后到1746年,英格兰银行借给英国政府的款项已达1168.68万英镑。

显而易见,借钱容易还钱难。这时候的英国政府又拿什么来归还这笔贷款呢?想了80年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1826年它把英国首都伦敦周围65英里内的货币发行垄断权,全部交给英格兰银行,以此作为交换。

容易看出,这时候的英格兰银行已经有了现在中央银行的某些影子,那就是货币发行垄断权,虽然这还只是局限于小范围内。

在接下来的1833年,英国国会又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从中可以看出,这一规定进一步保证了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能够畅通无阻。

1825年、1837年英国爆发了两次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两次经济危机最早都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这更让英国政府感到银行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于是,英国国会在1844年通过《银行特许条例》,正式确立英格兰银行的货币发行垄断地位。

随着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的扩大,它的银行地位、经济实力、社会信誉度也在迅速提高。这时候,其他商业银行为了结算方便,纷纷把一部分存款存入英格兰银行,作为存款保证金;商业银行之间债权债务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等,也通过英格兰银行进行。

直到1854年,英格兰银行终于取得了清算银行的地位,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中心。

在接下来的1847年、1857年、1866年发生的周期性金融危机中,英格兰银行以强大的资金实力,采取贴现、银行券等方式,全力支持那些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的商业银行,完全显示了它在维护银行清偿能力、调节社会信用方面的非凡作用。

1872年,英格兰银行终于承担起最后贷款人责任,在相当程度上显示出金融管理机构的角色。

从1844年英格兰银行确立货币发行垄断地位到现在,中央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发展、壮大、不断完善的过程,具体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①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1844~1914年)

随着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中央银行,在这期间全球一共成立了29个中央银行,其中代表性的是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日本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掀起了中央银行成立的第一次**。

这个阶段的中央银行,大多参照英格兰银行,以法律形式确认其银行地位,并且多是从私营银行或私人和政府合股银行演进而来。

这时候的中央银行职能比较简单,首先是充当政府的银行,然后是担当发行货币的责任,最后成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

②中央银行的发展壮大阶段(1914~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为了保障战时财政需要,大量向中央银行借款,并且纷纷强迫中央银行停止或限制银行券兑换,从而造成战后经济混乱的局面,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迫于通货膨胀压力,全球各国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要求各国平衡财政收支、割断政府对发行银行的控制,稳定货币;接下来在1922年召开的瑞士日内瓦会议上,敦促尚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中央银行。

随后,全球出现了人为推动中央银行成立的新**,其中代表性的是奥地利国家银行、匈牙利国家银行、苏联国家银行、智利中央银行、厄瓜多尔中央银行等。

这时候的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为了稳定货币、重建币制、统一货币发行、建立严格的银行准备金制度,必须由政府出面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成立中央银行。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新国家,更是迫切需要通过成立中央银行来解决国内货币金融问题,这方面的工作更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由于前一阶段各国中央银行的创立和发展总结出了具体经验,这时候推动中央银行的成立也已经有了良好基础。所以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是中央银行发展历史上最快的阶段,中央银行职能也有了进一步扩大。

③中央银行的强化完善阶段(1945年到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中央银行开始进入一个强化与完善阶段,其中代表性的是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等。

一方面,各国纷纷对中央银行进行国有化改造,直接接受国家控制与监督,任命中央银行负责人;另一方面,颁布专门法律来规范中央银行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方面的主要职责,强化宏观调控职能。与此同时,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频繁和紧密。

从我国来看,最早在清朝康熙末年到乾隆初年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宝丰社,就已经具备中央银行的某些管理职能,可以说,它就是中国早期中央银行制度的雏形。

清政府垮台后,北洋政府控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部分承担了中央银行职能。不过总体看,这时候的中国中央银行还处于萌芽状态。

接下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的中央银行,也没有多少大的突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在上海设立了中央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但奇怪的是,当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也享有发钞权力,1937年成立的四联总处也拥有部分中央银行职能。1932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则担当起了革命根据地中央银行的职能。

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解放区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京,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新中国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于1979年先后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彻底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中央银行。

【金融学点睛】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全国信用制度的枢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起着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