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为什么都是圆形方孔——币制模式(1 /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但历朝历代的铸币多是圆形方孔的。历朝历代对钱的称呼主要有:

①泉。泉在战国时期与“钱”近音,直到现在,集币迷们仍然以泉友相称,钱学家也称之为泉学家。

②邓通。邓通是一个人,曾被汉文帝破例允许开矿铸钱,因此得名。

③货泉。王莽称帝后十分嫉恶“刘”字,而刘的繁体字“劉”正好是由“卯、金、刀”3个字组成的,而钱的繁体字“錢”中又恰好有“金、刀”两个字,于是他下令称钱为货泉。

④白水真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对王莽货泉十分欣赏,究其原因在于其中的“泉”字可以分拆成“白”、“水”两个字,而他当初起兵的地方正好是白水乡,所以他干脆把钱改称为白水真人。

⑤阿堵物。南北朝名士王夷甫为人清高,从来不提钱字,而是把它称之为“阿堵物”。阿堵是当时的一种口语,意思是“这、这个”。

⑥孔方兄。

⑦青蚨。据《搜神记》介绍,青蚨这种虫子产子后会“飞去复飞来”,所以,把钱称之为青蚨,多少寄托了希望它“久用不减”的心愿。

⑧上清童子。唐代《博异志》中提到与一位名叫上清五铢的童子一番对话后拣到一枚五铢钱的故事,以此表示钱就是上清童子的化身。

⑨没奈何。宋朝张循王家里非常富有,他把每1000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称之为“没奈何”,意思是说连窃贼也对它无可奈何(偷不走)。

在上述所有名称中,流传最广的是“孔方兄”。孔方是对货币形状的一种描述,因为它们的四周是圆的,圆的内孔却是方形的。

接下来问,后面为什么要加一个“兄”字呢?有人说这表示鄙视之意。如果是这样,那么又怎么来解释为什么不称之为“孔方姐”、“孔方弟”、“孔方叔”呢?原来这里还有其他典故的。

据说惠帝元康(291~299)年间社会非常腐败,处处唯钱是图。于是西晋文学家鲁褒专门写了一篇讥讽世风的文章叫《钱神论》,其中有“亲之如兄,字曰孔方”一句。文章广为传颂,孔方兄就成了钱的同义语。

另一种说法是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因为得罪了朝廷被降职,原来的那些亲朋好友慢慢和他疏远了。他觉得很伤心,于是就写了一首名叫《戏呈孔毅父》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意思是说,我这个读书人没有做官(食肉者)的相,所以有些人不愿意和我来往、只有笔墨相伴了,钱更是和我绝交了。由于黄庭坚名气大,这首诗广为传播。

还有一种说法是钱的繁体字“錢”是由“金、戈、戈”3个字组成的,“戈”与“哥”同音,所以才称“兄”道弟的。

读者知道,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金属条块形状,是一条条、一块块的。由于金属条块每次交易时都要进行鉴别真伪、测量成色、进行分割,非常不方便,所以铸币就出现了。那为什么历朝历代的铸币多是圆形方孔的呢?这其中其实是蛮有道理的。

在我国秦朝以前,铸币的形态五花八门,并不都是圆形方孔的。有的形状像一把刀,有的像一把铲,有的像车轮,还有的根本就是天然的贝壳。大约在公元前221年以前,当时的齐国、燕国、秦国才出现了圆形方孔的铜钱。

面对这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铸币,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没有忘记在公元前221年坚决废除各种货币形态,统一规定为圆形方孔模式。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唯独采用圆形方孔呢?原来,这并不是他的心血**。可以说,圆形方孔模式不但是最理想的选择,而且是唯一的选择。直到今天,世人依然认为这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货币模式。

例如,我国封建社会前后出了二三百个皇帝,但没有哪个皇帝对此提出异义,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更有意思的是,曾经有几个皇帝想推翻这种形状,还都遭到了失败。王莽就是其中的一位。除此以外还有魏晋时期有的皇帝想用布帛来取代它,结果也是很快就恢复了圆形方孔的铸币地位。不仅如此,圆形方孔铸币还被日本、朝鲜、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借鉴使用。

关于圆形方孔的币制模式,读者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圆形方孔体现了效率效益观念

古代铸造铜钱一般采用泥模浇铸法,所以钱的边缘比较毛糙,不但不美观,而且时间长了穿钱的绳索容易被割断。只有外形变成圆的,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两大难题。

要知道,那时候的铜钱是辅币,1000个为一贯。为了方便铸造时的细加工,需要把铜钱穿在一根圆棒上。现在把圆棒改成方棒,在铜钱当中开方孔,就能保证加工时铜钱不会乱转,这样就几十、上百倍地提高了锉磨效率。

②圆形方孔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是地的盖子,古代皇帝统治的地方称为九州方圆。所以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明确告诫秦始皇,只有按照天圆地方的学说办事,才能“为民父母”。

正因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圆形方孔的币制模式,符合他控制整个中国并长治久安的愿望,也符合“天人合一”、“君权神授”观念。

③圆形方孔体现了美学价值观念

圆形方孔的形式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

圆形的“圆”,具有灵活、丰满、自由、互助、安详、舒适等美感,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太多的美好形象如地球、太阳、水珠、各种球类;而方孔的“方”,具有均衡、对比、照应、端正等对称美感,同时有正规、规范、正直、平等之意,具有秩序、严峻等内涵。

圆方结合,既能让人感到愉悦、和谐,又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还是古代圣贤之士的行为准则。所谓“智圆行方”即是如此。

④圆形方孔体现了阴阳五行观念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除了算命和中医依然把它作为理论基础外,其他方面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了。

所谓阴阳,是指任何事情都应当一分为二(阴阳)。古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所谓五行,是指五行相生、相克,具体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阴阳五行观念认为,“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庄子·说剑》中也说“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天圆地方正是阴阳五行观念的运用,也是“天命”思想的继续。

⑤圆形方孔体现了整体配套观念

古代的科学不发达,对茫茫宇宙中的事情基本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只好把日、月、云、雷等凡是弄不明白的事物统统归于“天意”。后来他们发现,所有这些天意都可以归纳到圆形方孔中来。因为圆形方孔本身就代表了天圆地方,所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天意的象征。

这种观念早在战国时期的钱币上就出现了。例如,战国时期“良金一朱”等钱币上圆弧形的云纹(顺便提一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祥云火炬上丝饰的设计理念就来自云纹)、方折形的雷纹,唐宋时期盛行的日纹、月纹等等,就都体现了“日、月”“天、地”在钱币上的整体配套观念。

⑥圆形方孔体现了实用实惠观念

圆形的钱币与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货币相比,不容易刺破衣服、损坏运输工具。圆形中的方孔虽然不大,却能节省1/4的铜料,这在古代来说非常重要。更不用说,这样的方孔便于用绳穿在一起,既便于计数,也便于运输;方孔的位置便于钱币上的文字定位,便于人们辨别钱币的真假。

【金融学点睛】

圆形方孔的铸币源远流长,有着特殊魅力,体现了大众价值观和审美观,历史上再也没有发现比它更加理想的币制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