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一币并非就一定好——最适合货币区(1 / 1)

有些读者认为,一个国家就采用一种货币如美国是美元、日本是日元、中国是人民币等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从金融学角度看,也没有必要每个国家一种货币,这就引出了最适度货币区的概念。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1961年提出来的,后来经过罗纳德·麦金农、詹姆斯·伊格拉姆、彼得·凯南等经济学家补充,逐渐得到完善。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组成的某一个区域内,可以在货币完全一体化之后拥有同一种货币;或者保持各国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相互之间可以完全自由兑换,对区域外面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这种办法比每个国家实行一种货币要好得多。

先说一则小故事。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位经济学家到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去开会。在返回德国科隆时,为了多看一看沿途风光,他坐上了一位同去开会的德国教授的汽车。

年届花甲的德国教授一路开车很辛苦,让中国专家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当汽车开到比利时途中休息时,中国专家坚持要和教授在路边小店啜一顿,以此表示谢意。中国专家在付账时才尴尬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比利时法郎,只有美元、德国马克和荷兰盾,而当地人怎么也不收外币。无奈之下,最后只好用德国教授的信用卡来付账。德国教授自然也坚决不肯收中国专家的钱,最终演出了一出中国人经常开玩笑说的“我请客,你掏钱。”

中国经济学家感慨地说,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在欧洲旅行最希望的是能使用统一货币。只是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些国家这么多年来会一直忍受这种没有统一货币的麻烦呢?

好了,这个问题现在终于解决了。1993年11月1日,在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欧洲联盟正式诞生,并且于1999年1月用上了欧洲统一货币(欧元),而且成员国数量越来越大。截止2007年1月,加入欧洲联盟的国家多达27个,总面积为43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亿。

其实,摊开欧洲地图就能发现,这些国家之间互为邻国;只有英国、爱尔兰与欧洲大陆被大海隔开了,但即使如此,在英吉利海峡隧道建成后实际上也已经是“藕断丝连”。欧洲联盟27个国家的总人口和面积合起来都不到中国一半,可是相互之间的交通却非常发达。有人开玩笑说,在欧洲大陆开车,一不小心就把汽车开到了国外。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实行最适度货币区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然而在使用欧元之前,每个国家的人们要跨国旅行必须兑换货币,因为每个国家的货币或者不通用,或者虽然通用也要按照汇率换成本国货币才行,而这种兑换非常费钱费时。

费时很好理解。从费钱角度看,各国商业银行收取的外汇兑换手续费一般是3%。也就是说,只要你到一个国家兑换外币,就要损失3%的手续费,再加上每天汇率变动造成的差价,这笔损失可不小。

有人测算,在欧洲联盟27个国家中,如果你带着1万元本国货币去其他国家转一圈,哪怕没有任何消费,仅仅是每到一个国家就兑换一次该国货币,最后回到本国时,就会发现口袋里的钱已经只剩下4394元了。也就是说,有56%的钱被当作外汇兑换手续费和补偿汇率波动的差价支付掉了。

个人旅行是这样,外贸交易更是如此。如果说个人旅行还可以自我控制的话,外贸进出口就根本无法因为上述问题避免损失了。

据欧洲联盟委员会估计,在统一使用欧元以前,欧洲联盟内的企业每年支付的货币兑换费用和外汇风险补偿费用高达390亿美元,相当于生产总值的0.5%。而在统一使用欧元之后,这个数字可以压缩一半,合195亿美元。

看到这里读者容易发现,为什么要成立欧洲联盟、统一使用欧元了,这还没有计算每次兑换外币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不便和尴尬在内。

推而广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彼此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维持固定汇率或者干脆共同采用统一货币,将会消除货币兑换及保值的交易费用,获得非常显著的货币效率收益。

这方面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单一货币能够很好地消除未来汇率波动的风险。当所有参加国的币值都与整个货币区的代表性商品联系起来后,如果某个国家原来的金融状况不稳定、币值波动较大、通货膨胀率高,那么在加入最适度货币区以后,就会因为整个货币区非常谨慎的货币政策而增强货币流动性、稳定货币价格,并从中得到益处。

②最适度货币区内的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实际上增大了风险分摊机制,很好地实现了交易最大化和分工所能得到的收益。也就是说,最适度货币区内的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收支失衡,可以通过这种金融交易来加以弥补。这样,外贸逆差国就可以暂时利用外贸顺差国的资源,为调整经济结构赢得时间了。

③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最适度货币区内的每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拥有那么多的国际储备。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资源闲置成本。

从中容易看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从宏观角度看,会显著提高货币效率收益、降低各国经济独立性;从微观角度看,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具有高度流动性、经济高度开放、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国际金融一体化、政策一体化、通货膨胀率相近。

而具体到某个国家是否要加入最适度货币区,关键要看加入后的收益是否会大于成本,并非加入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金融学点睛】

欧洲联盟统一使用欧元是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推出后的一次最好实践,而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也由此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