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办奥运会取得成功,注定了原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3+1”的城市竞争格局将会随之改变——北京将携奥运之势更上一层楼。
奥运将是北京发展的一大契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竞争力”调查中,城市综合竞争力前4位的城市排序依次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其中,上海的综合实力指数最高。在资本力水平和科技力的排位中,上海、北京、深圳排在前3位。在设施力的排名中,深圳、上海均超过了北京。这就是说,在现阶段的城市竞争中,北京并没有处于领跑者的位置。
在此以前,曾有媒体不客气地指出,得益于浦东开发和开放的特殊政策,近年来上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资金,进而又大力引进大型跨国公司进驻。在城市发展方面,上海的国际形象已经超过了北京。
此外,上海已经成为外商投资中国的首选地,也是外资高级管理人员居住的首选地,连国内的高级人才也掀起了进入上海的热潮。
特别是1999年《财富》论坛召开时,上海以崭新的形象震惊了世界,逐步恢复了自己远东地区大都市的传统地位。而在同期,北京虽然有所发展,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却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低谷,直到近两年其城市建设才重上正常轨道。相对而言,北京已经落后于上海。
不过,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将给北京找到一个最大的卖点。以此为契机,北京未来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也将超过上海,与上海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
据悉,北京和上海的“分工”是,北京未来的城市形象包含更多的文化内涵,以一个崛起中的首都城市定位;而上海将兼容世界最好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国际贸易、金融中心、营运中心的角色来定位。
在北京发展的同时,未来5年上海市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平均每年为2000亿元。由于上海具有一套完整的市场融资办法,城市发展资金不需要依靠中央拨款,所以,上海和北京之间的竞争将会是一种良性互动。
奥运经济更多地体现在基础设施投资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认为,在举办奥运会的前5至6年,奥运经济更多地体现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到了2008年前后,旅游和消费的热潮将对经济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和积极财政政策不同的是,举办奥运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化运作,能够吸引众多民间资本跟进,投资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民间投资启而不动的老大难问题会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解决。
对于北京地区已经上市或者准备上市的公司,吴晓求教授认为,最直接受惠的莫过于基础设施、高科技类公司。另外,奥运经济的普惠性也会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体现出来。
60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41.6亿
2002年8月6日,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召开的上半年度工作会议上透露,当年的60项重点工程已经开工49项,其中德外大街已经于5月末竣工通车。有48项工程正在施工,当年年末将有15项工程竣工。
另外11项未开工程中,年内将开工建设8项,3项进行前期工作。总计完成投资241.6亿元,同比增长45.5%,占年计划的45%,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65%。
据透露,2002年1~6月,北京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9.5亿元,同比增长24.8%。开复工面积639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6%,其中住宅4122.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5.5%。竣工面积32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其中住宅255.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9.4%。
危旧房改造是60项重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2年上半年,北京城郊8区共拆除房屋45.47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20.3%,其中危旧房改造22.95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29.2%,动迁居民2.53万户,完成年计划的38.3%。新启动危旧房改造小区10片,占年计划的22.2%,其中房改带危改项目7片,占年计划的28%。
全面促进地产界和建筑界的发展
2002年8月18日,在中韩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讨会上,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刘永富完整地描绘了北京奥运将给北京地产界和建筑界带来的新变化。
扩大了北京建筑市场容量
奥运工程的实施扩大了北京建筑市场的容量,奥运场馆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中心区、三个特色区”,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在奥林匹克公园1215公顷的建设用地中,将新建可以容纳8万人的国家体育馆、可以容纳1.7万人的国家游泳中心,另外还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奥运村、文化设施等一批公建、公寓工程。
与此同时,奥运使北京市基础建设适度超前,包括交通建设、能源、供水、环境等方面都会有长足的发展。此外,还要建设数字新闻系统、数字电视传播系统、智能化比赛管理系统、高等级信息安全系统。
这些方面的进步,无疑会带动地产业的发展,对于小区建设的现代化、社区环境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大环境带动小环境,地产必然会蒸蒸日上。
全面带动北京城市建设
奥运将促进住宅建设和旧房改造,提高居住水平。中关村科技园区将趁着奥运的东风加快发展,中心区、发展区、辐射区都将进入全面展开时期。
同时,北京CBD、北京传统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区、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现代化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也都会加快建设步伐。
到2008年,北京将再建一批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汽车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二期等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城市发展布局,最终形成构建“市中心区—绿化隔离带—边缘集团—卫星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促进建设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和市场运行的进一步规范
奥运项目的法人选择、规划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所有重要环节,都公开向国内外招标,这就打破了部门界限、行业垄断和地区壁垒,为国内外优秀企业参加奥运工程和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投标、为北京的市场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创造了客观条件。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奥运及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有巨大作用。
一系列原有法规的进一步清理、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文件全部废除、行政体制审批制度改革得到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得到精简、政府行为得到切实规范、办事效率得到提高,都促进了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材供应单位、中介单位等行政管理相关人员依法办事,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依据。
特别是对当前存在的招标不规范、业主行为不规范、合同履约不规范等造成的拖欠工程款、非法分包、质量安全事故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清理整顿,对于建立健全有形建筑市场、完善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都有极大的帮助。
打造北京“建筑航母”
奥运给北京建筑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迫使北京建筑业进一步调整行业结构,本着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搭桥、政策引导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促进企业联合,打造北京的“建筑航母”。
通过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其他成员一样享有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采取独立承包或与外国企业联合承包等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不但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奥运工程建设项目上,而且还有利于努力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北京奥运会与加入世贸组织,给北京乃至中国都带来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北京建筑市场的容量扩大上,在北京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与国际经济接轨方面,都会推动着北京建筑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