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别对价格干预抱太大希望(1 / 1)

价格干预由于扭曲了价格变动的自身规律,所以这种措施哪怕是有效的也只能是临时的、短期的,不能过于迷恋。经验表明,历次行政干预都不可能解决通货膨胀,只会适得其反。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人们往往寄希望于政府出台价格干预政策。可是这种价格干预究竟能起多大的效果呢?不知道,也不容乐观,更不能寄予厚望,直至把抑制通货膨胀的“宝”全都押在这上面。

在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基础决定价格、配置资源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无论针对什么样的价格管制,都一定要慎重使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等非常规手段。

因为归根到底,既然是“非常规”手段,就一定会违背价格运动规律。更不用说,许多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推出远远不够慎重,只是一种“临事抱佛脚”。所以,推出这种措施很难收到实效。

例如,前几年我国北方冬季大白菜价格上涨过快,所以政府出台条例限制大白菜价格。可是这样一来,菜贩进价高、售价低,不能从中赚钱,所以全都不卖白菜了,结果反而使得因为市场紧缺价格直线上升。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令人奇怪的是,不要说好了伤疤忘了疼,即使原来的“伤疤”还没好就已经“忘了疼”——明知推出这样的价格干预无法取得实效,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台干预措施,这就很令人怀疑决策者的动机和水平了。

价格干预并没有触及通货膨胀本质

之所以说不能对价格干预抱太大希望,主要原因在于价格干预并没能消除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即货币流动性泛滥。既然不能从源头上消除通货膨胀,那么这种干预措施充其量就不过是扬汤止沸罢了。

要想从源头上控制通货膨胀,唯一的办法是尽快收紧货币。在这个问题上越是动摇,将来越被动。如果决策者总是担心国际热线涌入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一系列问题,在目前我国应对策略不多的背景下,就一定要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热线和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相比,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在这方面,采取“有选择性”的加息手段是一条好办法。例如韩国就是这样,一方面提高利息,把货币流动性关在银行里;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加息增加中小企业和百姓个人的成本负担,在加息的同时,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仍然保持不变,从而体现利率政策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注释1]。

在通货膨胀面前,政府迟迟不愿退出“家长”角色来干预价格,是需要十分警惕的。201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重申“米袋子”实行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实行市长负责制。虽然推出这样的举措其初衷是维护民生,但可以想到的是,一旦“米袋子”和“菜蓝子”与地方官员政绩挂钩,那么控制通货膨胀就会演变成政治任务,最终必然导致地方政府会首选最快捷的方法来控制物价。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干预属于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调节,会严重压制合理涨价需求;一旦干预期满,价格必定会迎来报复性上涨[注释2]。

例如,根据这一会议精神,福州市强行规定大白菜价格只能是每斤1.3元,上海青1.5元,空心菜1元,豆芽菜1元。而昆明市则对米线、面条、饵丝等大众餐饮食品,以及粮食、食用油、肉、蛋、牛奶、散装米线等居民生活必需品,通通实行最高限价;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必须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并且提价需提前10个工作日向“发改委”申报,未经批准不得提价;达到一定规模的销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制度,调价时间必须在价格调整前48小时内。

这种简单粗暴的价格干预,把本来应该交给市场调节的活动重新收归政府,可是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这种资源最优配置,所以能够想到的是,其干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

与此同时,由于政府手中掌握了过多的资源配置特权,又会造成更多的腐败。不用说,这种过度干预还会大大提高行政成本。

这种举措在一些中央部委时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做好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中所提出的“2011年产运需衔接中,年度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水平不变,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容易看到,实际上这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限价保护措施,必将对煤炭和电力及其下游行业的资源配置产生不良影响。

实践证明,过去的类似干预效果十分不理想。例如2008年1月,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就在较大范围内实行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要求“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6种重要商品须进行提价申报(或)调价备案”,一直持续到年末才解除。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在这限价的11个月里,前6个月的CPI一直在7%以上;后5个月的CPI走低也不是这种限价的“功劳”,而是因为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升级导致我国GDP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从而带动了CPI的下跌。解除限价措施的12月,我国CPI已经下跌到1.2%,两个月后更是下跌到负1.6%,通货膨胀很快变成通货紧缩。

所以说,过早、过多地迷信使用行政干预措施,反而有可能恶化通货膨胀局势,这可以在2009年的通货紧缩中得到有力证明。因为它根本没有触及造成通货膨胀的本质,所以注定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注释1]马光远:《在房价和物价上玩“跷跷板”很危险》,2010年11月19日东方早报。

[注释2]谢九:《大政府的崛起与瘦身》,2010年12月24日三联生活周刊。下同。

价格干预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甚至捅马蜂窝

价格干预不能从源头上消除通货膨胀,所以这种方法充其量只能起到暂时效果;甚至有时候连暂时效果也谈不上,相反却会引火烧身,使得不同类别的商品价格轮番上涨,从而推动通货膨胀向更高层次发展。

例如,目前百姓最担心的是相关部门会不会为了缓解物价上涨、疏导货币流动性,悄然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知道,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投资者最先想到的就是购买价格上涨幅度最快的房地产,以此来分享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抵御通货膨胀。

这时候,如果政府放松对房地产价格管制,理论上可以很自然地把货币流动性引导到房地产投资上来;但应当看到的是,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货币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与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相比,完全是“井水不犯河水”。所以,如果想要通过放松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来抑制通货膨胀,是不会取得实际效果的。并且还可以断定,在这个问题上玩跷跷板,注定很危险[注释1]。

因为众所周知,如果货币发行远远超出GDP增长速度,那么发生通货膨胀就是必然的。以我国为例,2009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9.1%,可是用来衡量购买力指标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却高达27.7%。这么多的货币在社会上流通,必然会导致价格上涨[注释2]。如果不从货币流动性上做文章,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解决问题。

在我国,这种物价上涨首先会从资产价格上涨开始。可以想到的是,这时候政府一定会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资产价格上涨;而这样一来,价格上涨的压力就会从资产转移到消费品上。从2010年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看,资金流动正是循着这一轨迹流入消费品市场的,表现为“炒完黄豆炒苹果”,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所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抑制通货膨胀趋势的关键是减少货币供给,而当务之急是通过加息手段来回笼资金。

华人经济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认为,2010年我国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结果导致国务院出面,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把这些产品价格管制起来,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并且还会让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感到很难理解[注释3]。

归根到底,这些农产品虽然也是CPI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价格上涨会拉动CPI,影响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但它们并不涉及国家粮食安全。这就是老百姓所理解的,这些小宗农产品几天不吃也没关系。而现在政府大张旗鼓地出面干预,实际上就会造成一种价格扭曲,其结果必然是限制农民种植农产品的选择空间,保护了城市居民利益却侵犯了农村种植户权益,扩大了城乡贫富差别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加剧社会矛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相反,而不是为了抑制物价而限制涨价。

除此以外,政府出台价格干预,有时候很容易被利益集团牵着鼻子走。如果是这样,这种价格干预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就不但值得怀疑,而且会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

例如,2010年10月25日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声令下,柴油和汽油的价格便从第二天凌晨起就要开始涨价。这种价格干预措施的出台,使得前后两天各加油站的的境况大不相同:25日驾驶员还要排长队才能加到油,因为这时候的柴油限量供应已经实行了一个星期,所以一边排队一边苦苦哀求加油站能给自己多加一点油;26日提高价格后,加油站一下子就变得冷冷清清[注释4]。

当时的背景是,自从三个月以前的6月1日国内汽油、柴油价格调整以来油价一直未变,以至于7月22日至28日国际原油价格一连四天下跌了4%,政府仍然没有出台价格下调决定,市场普遍认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形同虚设”了。可是就在这时候,水电价格的上调使得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企业再也坐不住了。它们的价格上涨要求因为没有得到批准,所以就推出限量供油政策,有的加油站甚至干脆停止供油,直等26日凌晨油价上调后再恢复供应汽油、柴油。

容易看出,这时候究竟是价格干预导致了油价上涨,还是油价逼涨导致价格干预,不是一清二楚吗?这种价格干预怎么可能有效果呢?

而接下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必定会引发其他一系列下游企业和百姓生活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所以说,即使硬性规定不许汽油、柴油涨价,也至多是把问题暂时掩盖起来而并没有真正解决。什么时候允许涨价了,就会捅开价格轮番上涨的马蜂窝。

[注释1]马光远:《在房价和物价上玩“跷跷板”很危险》,2010年11月19日东方早报。

[注释2]刘中盛:《吴敬琏:货币供应增速远超GDP,价格必定上涨》,2010年11月5日腾讯财经。下同。

[注释3]陈志武:《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为何不同步》,2010年12月10日经济观察报。

[注释4]我为人人:《柴油涨价后开仓供油,霸王逼宫戏曲终人散》,2010年10月26日齐鲁网。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