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本”(1 / 1)

全新会计理财 严行方 1090 字 3个月前

什么是“本”?字典的解释是“主要的、中心的部分”。既然本篇探讨变“本”加利,当然就有必要对这个“本”字作一个统一的认识。

自从资本主义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以来,“资本”就一直是作为企业统治者身份出现的,一直延续到现在。开办企业注册时需要“资本金”,企业分配需要按照投资额的比例进行。从古到今的会计核算,主要核算的对象就是这个东西。教科书上不是说,会计核算对象就是资金运动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资源”这个词,今天我们都不陌生,因为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尤其是稀缺资源,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办企业最缺的就是货币资金,所以把“本金”放在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在资本主义早期,资金是最大的稀缺资源。但是,现在并不一定是这样了。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珍贵”,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个观点并没错,无“本”经营简直不可思议。对于吃不饱肚子的穷人来说,一个馒头对他而言最重要;一天一夜没有睡觉的人,一个瞌睡对他而言最重要;一个找不到老婆的大龄青年,一个媒人对他而言最重要。可见,时代发展到今天,企业最稀缺的资源并不都是资本。俗话说,“人财物、产供销”。其中的人、财、物,都应当是企业的“本”,是企业“主要的、中心的部分”。

人才是企业的关键,现在的企业家对此已经没有异议。

2000年3月24日,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传出消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Cisco)公司,当天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据透露,在思科公司的大规模收购过程中,有一次就是仅仅因为3个人员的安置问题而搁浅。

思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钱伯斯明目张胆地说:“事实上,并购时你真正购进的只是人才。”

“企”字本来就是由“人”和“止”组成的。离开了“人”,企业就不存在了,就只能停“止”发展。

正是因为如此,现代会计核算才那么重视人力资本这个概念,这是非常及时和有用的。资本家为什么要办企业,就是看中了货币资本只有和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剩余价值。否则,他为什么要办企业,把钱放在保险柜里就行了!

马克思早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马克思说,资本只有和劳动相结合才会增值。这就是我们今天强调人力资本的理论依据所在。

由于企业员工可以分成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两部分,所以,如果要进一步细分,这种人力资本还可以继续分为“知本”和“劳本”两部分,它们和“资本”一起,共同构成企业活动的“本”。就好像是一只木桶上的多少块木板,一个企业要正常运作,少了其中任何1块木板都是无法留住利润之“水”的。

无论是“变本加利”、还是“以本求利”,都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为什么说“人力资本”而不说“人力资产”呢?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资本”和“资产”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资产”(as-set)的会计定义是:由企业控制和支配的、可以用它来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的资源。根据这个定义,如果把人看作是“资产”,那么他们就和机器、厂房一样,不能说话只能干活,而且做得不好就要成为“不良资产”而被剥离(现在不少企业中,正是这样对待企业员工的,“不听话”甚至“不顺眼”就叫你滚蛋)。

而“资本”(capi-tal)的会计定义是:用来赚取回报的投资。它和“资产”最大的不同是,不是默默无语的,而是应该发表意见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管理发表意见,“货币资本”对企业资金发表意见。

2001年6月9日的《法制日报》有一篇报道,说的是辽宁省大连瑞泽农药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问题。

文章开头是这样的:“如果有一种投资,一年半就能回本一次,这样的资本会有人忽视盈利状况而按原价出售吗?”

报道说,瑞泽公司是大连市金州区区属国有控股农药厂。2000年金州区决定,将国有资产从该企业退出,每股按1元钱的原始价格,出售给该公司总经理王正权1人,使其达到控股地位。而最近3年,国有股平均每股利润就达到了0.74元!

乍一看,这种出让价格何其不合理,王正权占了国家的大便宜。但是通过仔细研究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报道说:该企业1985年的净资产为负200万元,是现任董事长王正权,在10多年以前受区政府的委派担任该厂厂长以后,工厂才逐渐扭亏为赢的。到1993年,该厂的净资产已经达到了1012万元。王正权对瑞泽贡献最大,对公司今后的影响也最大。他早已过了60岁的退休年龄,如果不将国有股卖给他、让他控股,他就要按照国家规定退休,而政府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管理该公司。

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没有了王正权,瑞泽公司必定亏损。金州区政府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说:“企业搞好了,卖了钱,却有人说闲话,难道只有等到企业被折腾得一文不值再卖就好了么!”这句话说得好。

也许有人会说,投资于企业资本的风险最大,弄得不好就会血本无归。可是“知本”的风险不大吗?弄得不好企业家的经营心血就会付之东流,这可是他的“生命”价值!“劳本”的风险不大吗?弄不好就要失业下岗、吃糠咽菜,成为社会的赤贫者!有谁看见过“资本”家比“劳本”家更困难的情形么?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会计核算,都必须坚持这“三本合一”的观念,兼顾三者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留住企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