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当然,这是一句老话,说的是以前在封建社会里,男女对自己用心投入而得到错误选择的最大担心。可是在现代开放社会里,特别是在用不多的个人资金栽培一个看好的项目时,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出现了众多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的一个共同心理感觉是,掘到第一桶金以后忽然发现,自己面临的投资机会似乎并不多、比较缺乏对投资机会的理性判断、投资风险在不断加大。
怎样利用这第一桶金,让它近“金”繁殖、以钱生钱?这是目前投资者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不要说保证自己的投资产生利润,就是连能否收回投资都很难说。
2001年8月,《新经济》杂志主办了一场高级投资报告会。面对与会的100多名中小投资者,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杰教授再三强调,在确定投资前要三问而后行。
一问:如何判断投资项目的价值?
回答是:要从技术与市场标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在目前一般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投资决策需要依靠理性判断,而不能一味冲动、盲目拍脑袋。
理性判断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技术标准,主要是看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如何:技术水平是否比原来高;技术属于哪一类,是共用技术,还是关键技术,或者配套技术?
技术水平高,成功的可能性也高;而就技术的类型来讲,共用技术、配套技术更适合中小投资者,关键技术就很难搞。
二是市场标准,主要是看项目的市场需求大不大。技术性强但是市场需求不大的项目,也很难成功。
二问:怎样选择投资的切入点?
回答是:关键要看投资者的优势!
按照上面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在中国能赚钱的项目多的是。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中小投资者怎样选择投资的切入点时,必须问自己:“我有没有切入本行的优势?”
魏杰认为,中国的投资者可以细分为五大类,每一类都具有自己的投资切入点。
第一类是有货币资本又有知识资本的中小投资者,他们选择的往往是现代服务产业,如律师事务、会计师事务、投资咨询等。
第二类投资者既有货币资本同时又有技术创新能力,他们可以大量进入高新技术投资领域。
第三类是有货币资本同时在精神生活上又有一技之长的投资者,特别是文化圈的人,可以投资于娱乐、电影、出版等精神文化产业。
第四类投资者是既有货币资本又有一定管理才能的人。他们可以投身于职业管理人产业。
第五类投资者是有货币资本,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一技之长。他们最好的投资方向是投资于技术上相对成熟的产品。
三问:怎样分散投资风险?
回答是:关键是要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注重追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协调问题。
不要把更多的钱投入金融产业,例如股市、有价证券、基金、保险等等,因为在其中有一个投资组合的问题。在实业投资中,组合更是至关重要的。
魏杰认为,我国“十五”期间的六大支柱产业,就可以理解为中小投资者的六大投资机会,它们分别是: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设备产业,特别是环保设备、交通轨道设备和石化设备等等;
现代服务业;
精神产品产业,如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