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小农经济历来经不起折腾(1 / 1)

小农经济历来经不起折腾,这是一条历史“规律”。而游资炒作农产品正是“折腾”小农经济的典型手法,可谓让种植农户苦不堪言。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船大好冲浪。”小农经济就像一条条小船那样经不起折腾。虽说船小好“调头”,可是船小也容易“翻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舰队”,才是农民种植户对付游资炒作的有效途径。

不用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会有助于农民获益;而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推进,虽然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已经基本形成,可是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甚至还基本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所以农产品消费市场和产区市场的“距离”相对来说越来越远,这不但大大损害了农民利益,也助长了游资炒作。

1 分散经营无法与游资抗衡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种植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分散经营在与游资抗衡过程中就像是“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大约占50%。由于参与农产品流通的机构多、规模小、层次低、社会组织化程度差,农产品价格要保持稳定有相当大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游资炒作,农产品价格就会把持不住自己,进入一种失控状态;而如果一定要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就势必会倒逼农产品收购价格,最大程度地损害种植户利益。一句话,最终还是种植户“倒霉”。

国家农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五大环节,其中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产后环节对最终价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1。而流通环节的成本增长速度过快,汽油费、人工费、包装费用快速上涨,对推动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以西红柿为例,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西红柿主产区。该市稻田镇菜农夏孙田家的西红柿丰收了,每斤西红柿在地头上卖给菜贩子的价格是1.4元,而当这些西红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的超市和菜市场时,价格已经扶摇直上,消费者需要花3.8元才能把它们带回家。

仔细测算可以发现,在从农民手中到超市的6大过程、33个发生费用的环节看,西红柿种植户的获利仅仅只有每斤0.2元,其它环节如批发商、超市零售商们共获利1.31元,后者是前者的六七倍。

当然,这其中的“获利”中已经去掉了运输成本等其它费用,而运输成本过高尤其是层层收费,是推高最终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位开着集装箱冷藏车从广东省徐闻县运送花生到北京的驾驶员说,这一路上汽油费就要八九千元,并且运输花生还不能像运输蔬菜那样走绿色通道。另一位从广东运输玉米到北京的经销商说,2010年仅此一项运输费分摊到玉米上就要达到每斤0.4元,比2009年增长25% 2。

在太原市,山西面食店的范老板介绍说,很多山西人喜欢在吃面的时候就着大蒜,这种大蒜过去在面馆里是免费提供的。可是现在呢,由于大蒜价格涨太高,这种免费服务已经不敢提供了,如果顾客需要则需另收5毛钱。这真让人为难,因为大蒜是生活必需品,虽然明知价格有很大的水分也要不得不去买,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3。

从餐桌移到田间看,2009年一部分人因为农产品炒作而一夜暴富的效应,正在最大程度上激发社会游资参与投机炒作大蒜的热情,也导致有更多种植户放弃原来的选择而改种大蒜,所以,2010年的大蒜种植面积骤然增加。

当地一位大蒜批发商顾老板不无担忧地说,农产品市场上已经呈现出恶性循环征兆:越是有人赚钱,就越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而加入进来的人越多,种植大蒜的农户就越来越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出现大蒜市场崩盘是早晚的事,到时候又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血本无归了,其中最倒霉的就是那些最底层的种植户。

因为他们是“散兵游勇”,根本无法与游资炒家相抗衡。

2 幼稚产业非常需要特别保护

农业和农产品领域是幼稚产业,政府在保护这一幼稚产业方面大有作为。例如,合理引导农民种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等,都是抑制农产品炒作的有效措施。

所谓幼稚产业,是指这个产业具有以下三大特征:①该产业在本国尚未发展成熟,暂时还没有能力与国外比较发达的同类产业相竞争,但它却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②该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与国内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具有正的外部效应;③该产业在现阶段还缺少推动其发展的资金实力。

有鉴于此,保护并发展幼稚产业最主要的办法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的是一方面使得它避免与国外同类产业发生正面竞争;另一方面,是为它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悉心呵护。

在我国,农业和农产品领域就是这样一个幼稚产业。根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政府最应当做的是限制进口、排斥国外进口产品的冲击和竞争。当然这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但要寻找这个合适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本身就是一条非常合适的理由。不用说,每个国家都有这种幼稚产业存在,谁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最早是由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A·汉密尔顿(Hlexander Hemilton,1757—1804)在18世纪后半期提出来的,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zt,1789—1846)把它进行了系统化,并把它提高到保护民族工业的高度来认识。在他看来,保护民族工业就是保护本国生产力发展,而保护本国生产力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从这一点上看,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就是很好理解的了。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财富的生产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举个例子来说,向国外购买廉价商品看起来似乎可以增加财富,比较划算,可是从长远来看却会阻碍本国经济发展,使得本国长期处于从属国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德国正是根据这一理论促进了德国工业发展,使得德国在很短时间内就赶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具体到这次农产品炒作来说,根据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如果游资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大,就必定会加剧价格波动,从而增加政府调控难度。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历程能够很好地印证这一点,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企业脱胎于小农经济,其竞争力根本不足以与外资企业展开竞争,这也是我国食用油等国内农产品行业控制权旁落的原因所在。

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据北京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赵尔烈介绍,目前我国70%至80%的鲜活农产品是通过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菜市场这样的传统渠道走进千家万户的。显而易见,这条主渠道的现代化组织程度太低,例如冷库的有“点”无“链”就导致整个运输、储存、销售环节的损耗大、费用高,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4。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农业部正在采取措施,努力保护作为幼稚产业的农业和农产品领域。

例如,国家农业部正在推动主产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经销商直接对接,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

可以相信,将来如果大型市场和经销商的作用发挥好了,密切了产销对接,又推动、落实了“绿色通道”政策,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就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价格。

具体到这项工作来说,国家商务部和农业部是从2008年开始启动“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超(经销商)对接”试点的。设想到2012年,试点企业的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要达到50%以上。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看,无论是种植户还是消费者都已经从中得到了实惠。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冷链系统 5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这一环,农业现代化和组织化程度就无法真正得到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作为一个幼稚产业,在我国还有一个特殊情况让人担忧——农村精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老弱妇幼成为种粮主力,从而出现了农业空心化局面。

夏日午后的(江苏省)盐城市新界村,除了间或传来机动车引擎的发动声,整个村庄悄无声息,几乎家家大门紧闭 6。

从某种角度看,农业空心化是比农产品炒作和自然灾害更可怕的事,必须亟待解决。

可喜的是,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决策部门重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上坦承,今后粮食生产成本将呈逐步上升趋势,而粮食价格涨幅会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一些地区出现了粮食生产口粮化、兼业化势头,严重影响到未来粮食增产潜力的发挥。

政府主管部门能够清楚地指出这一点,或许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

1 冯华:《农产品销售环节冗杂繁多,中间商获利超农民7倍》,2008年4月27日人民日报。下同。

2 《农产品价格上涨该怎么看》,2010年6月3日农业信息报。

3 杨光、刘金松等:《国家严打农产品炒作,炒资再奔赴蒜豆主产区》,2010年5月29日经济观察报。下同。

4 《农产品价格上涨该怎么看》,2010年6月3日农业信息报。下同。

5 在保存、运输、使用各环节都要持续保冷,这种保冷系统称为冷链系统。

6 胡军华:《农业空心化比粮价上涨更可怕》,2010年7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