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炒作的关键在流通环节(1 / 1)

从大蒜、绿豆、三七,到玉米、棉花、生姜,表面上看游资选择的这些炒作目标似乎很“散”,但实际上“形散神不散”,那就是:虽然这些对象纷纭繁杂,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季生产、常年消费,并且产地集中、便于贮存的农产品,而且还都是在流通环节。即使有时候也会延伸到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但也是以流通环节为基础和最终落脚点的。

认真分析和探讨这一特点,不仅有助于掌握游资炒作规律,而且还有助于从根本上抑制游资炒作。

1 游资偏爱炒作流通环节

国内游资偏爱炒作流通环节,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流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处于中间环节,一旦这些产品在流通环节出现短期内供应量难以满足需要,炒作就有了基础。

以大蒜炒作为例,全国种植大蒜的农户成千上万,购买大蒜的消费者也是成千上万,这些种植户和购买者都不具备对大蒜产品进行定价的能力,定价权的关键环节掌握在中间商(游资炒家)手里。尤其是其中的游资庄家在全国也不多,充其量也就是那么四五家。他们凭借手中的巨额游资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垄断,在丰富的炒作经验指导下,把整个市场把玩得一愣一愣的。无论种植户还是消费者,都不具备和他们讨价还价的能力,价格炒作就这样被煽动起来了。

回顾2007年的全国猪肉价格上涨,情形也是如此。猪有一定的生长周期,所以猪肉也有一定的供应周期,当短期内的猪肉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时,猪肉价格就会快速上涨;而即使这样,由于后续货源难以及时跟上,价格还是会继续上冲的,这就为游资炒作创造了条件 1。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从大型连锁超市出售的蔬菜价格通常要比外面菜市场上的价格低得多中得到证实。

有经验的人知道,同样的蔬菜品种,一般前者的价格只有后者的一半(当然品质可能会有些许差别),究其原因在于:菜市场上的菜贩进货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蔬菜批发市场,而蔬菜批发市场上的货又要依赖于上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它们的源头是各种蔬菜种植基地。每个批发环节都要层层加价,最终零售价就这样被抬上去了。相反,大型连锁超市出售的蔬菜一般都是直接从蔬菜种植基地采购来的,其中可以省掉许多中间环节,所以价格有条件降下来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说,2009年他们调查发现,山东寿光的西红柿在当地农民卖给批发商的时候只有每斤3毛钱,在北京超市的销售价是每斤3块钱。奇怪的是,后面加的这2块7毛钱还都是合理的:每个批发零售环节得的利并不多,一毛钱到几分钱,但环节太多了,每个环节损耗和冷藏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成本,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3。

在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看来,蔬菜价格的上涨有其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具体地说是:

合理的因素是指原来的蔬菜价格过低,例如一瓶矿泉水都要2元钱,没有人说它贵,而过去一斤蔬菜才只有几毛钱,很显然,蔬菜种植的辛苦程度要比矿泉水加工多得多。现在老百姓感觉蔬菜价格贵,是与过去每斤只有几毛钱时相比的。

不合理的因素就是游资炒作。例如按照正常的生产程序,5月份才开始收蒜薹,6月初开始收大蒜。但他去河南祁县调研时发现,5月份就有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的大蒜种植地被人买断了,然后再层层转手。也就是说,这些大蒜还在地里时就已经被人买走了,这就是炒作,属于不正常农产品流通,而这也是大蒜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

所以他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比重大概占到七八成;其中也有游资炒作的因素,比重大概占到两三成 4。

2 炒作让流通渠道频现肠梗阻

游资炒作的最大危害在于使得正常的流通渠道频频出现“肠梗阻”,破坏整个商品流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大家都知道,我国农产品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偏低,农民收入偏低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从流通角度看,凡是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事情大家都愿意做,可是游资炒作不但不会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反而会遭到破坏。

实际上,这就是正常价格上涨和游资炒作的最大区别——正常的商品价格上涨,它的利益分配是比较均衡的,也就是说参与其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利益均沾”;而不正常的价格上涨尤其是游资炒作导致的价格飙升,它的利益分配是畸形的,可以形容为“两头受损,中间得利”,大部分利益都是被中间环节即游资炒家拿走的。

从过去的经验看,历次消费价格指数(CPI)高企之时,通常都认为是农产品引爆通货膨胀的导火线,所以政府通常把遏止农产品价格波动当作调控政策的首选,是很好理解的 5。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能反过来理解。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凤田所说的那样:

尽管农产品价格对CPI有着重要影响,但这绝不意味着调控CPI就一定要一味打压农产品价格。相反,为了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产,还要允许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

这样说来,一个是不允许农产品价格上涨,一个是要鼓励农产品价格上涨,两者之间不是自相矛盾吗?郑风田认为,其实这正可以说明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换句话说,政府在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控时,要有更准确的分析、更严格的把握,把其中由于游资炒作起来的价格因素剔除掉,同时允许正常的农产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浮。他特别指出:

农产品价格宜调不宜压。如果合理上涨的部分也被打压下去,其后果势必是挫伤农民积极性,容易引起价格“报复性上涨”。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偏低,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的稀缺程度。而农民种植农产品,目前基本上还是依据价格高低来选择的。在目前居高不下的农产品价格中,只有剔除掉游资炒作不当得利的部分,“让利于民(种植户)”,才能保证农民种植积极性。否则,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总价格水平压下去,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种植户利益。因为当农产品出现“卖难”或其预期,农民就会大幅度减少生产,导致供不应求,反而会促使游资介入大肆炒作,出现价格暴涨。

相比而言,比一味抑制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更重要的是,要想尽量避免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产地集中、长途运输造成的中间环节太多,从而导致价格居高不下,非常有必要降低中间环节的各种成本。例如,如果各级人民政府都能按照每个市民保证有3.3厘菜地种植蔬菜 6、落实“市长负责制”的菜篮子工程,就会对减少全国各地跑到外地去采购蔬菜有很大帮助,对遏制农产品炒作助一臂之力。

1 李思颖:《耿强:炒作农产品总有完蛋的一天》,2010年6月14日南京日报。

2 李文博:《天津菜价为啥居高不下?天气太差和炒菜团的炒作》,2010年5月12日城市快报。

3 江国成:《新闻分析: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2010年5月31日新华网。

4 周范才、王晓:《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炒作因素只占两到三成》,2010年6月22日了望东方周刊。

5 晏琴:《专家建议农产品价格宜调不宜压,应降低流通成本》,2010年6月3日中国产经新闻。下同。

6 江国成:《新闻分析: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2010年5月31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