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无论炒作农产品还是工业品,实际上炒的都是一种涨价预期,也就是说对未来该产品价格上涨所抱有的一种期待。只有当游资感到加入炒作有利可图时,才会勇敢地投入;相反,如果感到加入这种炒作风险太大,或者未来很难获得预期获利,就会勇敢地退出。不用说,这时候的游资炒作也就到强弩之末了。
顺着这条思路可以发现,既然游资炒作炒的是涨价预期,那么,打击游资炒作的重点也就应当放在破坏这种涨价预期上。
1 游资炒的主要是涨价预期
游资炒作主要炒的是涨价预期,只有当这种产品未来价格具有上涨预期时,游资才会介入炒作;或者反过来说,如果这种产品原本并不具备涨价预期,游资也会想方设法创造出这种预期来然后介入炒作。套用一句著名的语式就叫:“有条件(涨价预期)要上(炒),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所以从某个角度看,游资炒作的危害就表现在全社会对这种产品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涨价预期,认为它今后的价格上涨是理所应当的。
例如在2010年4月,正当游资炒作农产品最起劲的时候,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云南大旱,作物减产,部分农产品价格会涨10倍”、“最晚在下半年将直接推动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进而强力拉升物价”、“通胀时期,最好的抗通胀产品应该还是房子,购房可避险”等等。不用说,当一个人耳边整天都是“干旱”、“粮价”、“上涨”等词汇时,接下来就会认为这些农产品价格暴涨是“合情合理”的了 1。
游资炒作散布涨价预期之所以能“阴谋得逞”,是因为公众要想对这些“预言”辨别是非,或者非常困难,或者无从下手。
例如从“大旱通胀论”来说,虽然我国西南地区旱情非常严重,但这些地区并不是我国夏粮生产主产区,所以对全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影响更大的是甘蔗、中药材等。如果有权威部门出面解释清楚这一点,社会上也就可能不会以讹传讹了。至于其他一些有关鼓励人们买房、囤积黄金等“投资”建议因为没有这种地域性,就很难辨别真伪,所以更容易引发恐慌。
从这个角度看,游资炒作农产品的涨价预期有两重作用: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根源之一,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本身又是非理性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羊群效应之一。
回过头来看2010年春节后的第一个星期,郑州白糖期货品种成为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亮点之一。究其原因在于,受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食糖主产区云南大面积干旱、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消息影响,2009年到2010年榨季我国食糖产量预期一定会大幅度减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糖价的大幅度上扬 2。这就是一则典型的因为农产品产量减少预期,而引发游资炒作的案例。
游资炒家是很注重对涨价预期引导的,并且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否则它们也就不敢吃“这碗饭”了。例如,早在炒作农产品的同时,游资就对我国干旱可能会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市场的后果进行了及时分析,它们认为,这次干旱基本上可以实现铟价格上涨20倍左右、其它有色金属5倍到10倍的涨幅 3。
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分析师蔡永霈解释说:
如果行业内认为可以有20倍左右的价格上涨,那就意味着通过资金炒作,可以在期货交易市场实现50倍左右的价格上涨。
所以,游资在这方面驾轻就熟。2010年5月末,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严厉打击农产品炒作的组合拳后,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游资炒作的节奏感,所以这时候它们灵机一动,暂时放下农产品炒作,而改炒电子元器件。它们好像在说:“不许炒作农产品,电子元器件总不属于农产品吧?”
电子元器件当然不是农产品,但它在某些方面和农产品具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某些电子元器件对工业生产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配件。
我国是电子元器件生产、销售大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国家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产量大幅度减少,而全球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减少太多,并且从二季度开始需求还更加旺盛,这是导致电子元器件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一倍多、市场货源依然紧缺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游资介入炒作后的价格高点可能会出现在2010年末或2011年初 4。
2010年6月以后发生在俄罗斯的大面积旱灾及高温引起的火灾,使得俄罗斯1020万公顷(相当于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农作物绝收,俄罗斯的粮食价格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就上涨40%。为了抑制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打击游资炒作,俄罗斯政府2010年8月5日宣布,从8月15日起至12月31日禁止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包括小麦、混合麦、大麦、黑麦、玉米、小麦面粉、小麦和黑麦混合面粉。
消息传出后,全球粮食市场价格马上出现全面暴涨,但俄罗斯国内则普遍叫好。对于俄罗斯国内市场来说,此举有助于通过打击农产品涨价预期而平抑物价;对于俄罗斯出口商来说,又可以利用“不可抗力”的借口来中止出口合同,再也无须支付罚款 5。
2 打击炒作也主要是打涨价预期
既然游资炒作农产品的基础是涨价预期,那么打击农产品炒作的着力点也应该放在这方面,这才叫“打蛇打七寸”。为此,政府在这方面非常有必要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热点、科学引导舆论,来竭力避免人们由于市场恐慌而加剧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例如,2010年8月5日俄罗斯传出暂停禁止粮食出口的消息后,当天全球粮食价格马上就出现暴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以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欧洲市场小麦期货价格也上涨11%,超过每吨230欧元。究其原因在于,担心俄罗斯这全球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停止粮食出口后,会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 6。
然而,这样的“大好形势”仅仅只有一天光景,第二天(8月6日)全球小麦期货市场就出现大规模抛盘,小麦价格立刻从高点回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以跌停价报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起大落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经过一天的思考后人们纷纷发现,虽然俄罗斯等部分小麦主要出口国家粮食大幅度减产,可是从全球来看小麦市场依然平稳,并且要远远好于2007年到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状况。尤其是美国等小麦出口国粮食供应充沛,完全可以弥补俄罗斯、欧洲等地小麦减产的影响。从具体数据看,目前全球小麦的年交易量在1.3亿吨左右,可是全球的小麦库存量却高达1.87亿吨,所以断定这种价格暴涨是不正常的,以后很难持续下去。
从中容易看出,俄罗斯小麦大幅度减产的消息传出后,之所以会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实际上就与未来全球小麦价格的涨跌预期有关。相比而言,我国国内游资炒作大蒜,大蒜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载体,它们炒作的实质在于未来大蒜价格的上涨预期。价格预期是向上的,大蒜价格就会上涨;否则,它就一定会自动降下来。
在(山东省)金乡县南店子村的交易市场上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2009年11月)大蒜的价格已经比去年高出几十倍,但经销商们并不急于出手,有位从深圳赶来进货的商人转了半天也没找到愿意出货的人。
记者:“你是想买货?”
深圳商人:“是。”
记者:“那你现在有没有找到目标?”
深圳商人:“找不到,他们都不想卖。”
记者:“你手里有货吗?”
大蒜经销商:“都有,谁都有。”
记者:“你手里有多少?”
大蒜经销商:“有几百吨。”
记者:“愿意卖?”
大蒜经销商:“现在便宜不行,货少还得涨。”
记者:“多少钱你才卖?”
大蒜经销商:“这没法说,到不行的时候再便宜也卖,现在
看着要涨,所以不卖。”
记者:“你觉得会涨到多少钱?”
大蒜经销商:“4块往上。” 7
这位经销商说这话时当地的大蒜批发价是每斤3.5元左右,他要在涨到4元以上才卖,实际上就是对大蒜后市抱有涨价预期。而将来真的价格到了这一步说不定他又不肯卖了,认准还能继续涨,这也是涨价预期在作怪。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因为他认为以后还有升值空间。
更不用说,游资炒家为了配合炒作,时不时地会散布一些“未来价格还会快速上涨啦”等消息,为这种涨价预期推波助澜、火上浇油了。
正如本书前面所述,农产品处于价格链条终端,传导性特别强。虽然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消费量相对较小,对直接推动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但它的价格异动有一种示范作用,会大大增强全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所以,政府打击农产品价格炒作一定要采用这种“牵牛要牵牛鼻子、拦羊要拦带头羊”的具体措施,挫其锐气。
1 于猛:《通胀预期莫炒作》,2010年4月15日人民日报。下同。
2 张昊:《市场炒作减产预期,白糖期货价格远强近弱》,2010年2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
3 何丰伦:《运作高手“冷铁鳄”自述:海外游资获利路线图》,2010年4月12日国际先驱导报。下同。
4 李玲:《游资炒作盯上电子元器件》,2010年6月4日深圳商报。
5 刘恺:《俄罗斯出台粮食出口禁令,全球市场反映强烈》,2010年8月7日新华网。
6 刘恺:《俄罗斯出台粮食出口禁令,全球市场反映强烈》,2010年8月7日新华网。下同。
7 庄严、井天增:《游资疯炒大蒜:装卸工一笔净赚50万》,2009年11月27日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