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炒三七半年价涨八九倍(1 / 1)

三七本来就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在大面积旱灾和游资的拼命炒作下,它的价格很快就被抬上了天。从古至今,三七历来被当作中药材中的明珠,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称它为“金不换”。他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这样记载道:“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主要生长在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以云南文山州、广西靖西县和那坡县出产的质量最好。三七的名字来源于它要在播种后三到七年才能挖采,并且它的每一株上都长有三个叶柄,每个叶柄上都生七个叶片,也叫田七、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盘龙七等。著名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等都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三七的全身都是宝,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都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最高的部分,主要功能是降血压、降血脂和治疗跌打损伤。

但不管怎么说,游资炒作三七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这个行业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政府一定会出面加以制止和打击。

1 炒作伴旱灾导致价格飙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发生的大面积旱害,是导致三七产量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原因;而三七产量的大幅度减少,又是引发游资蜂拥而入、大肆炒作的主要背景。炒作伴随着旱灾,致使三七价格涨得离谱极了。

在我国三七的主产地云南省文山州,正常年份下三七的年产量在4500吨到5000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97%。文山州特产局的统计数字表明,截止2010年3月15日,该州三七的受灾面积为56746亩,占总种植面积的94.5%;成灾面积27503亩,占受灾面积的48.47% 1。

文山州三七研究院崔院长忧心忡忡地说:

文山这边已经200多天没下雨啦,本应该今(2010)年11月份采收的三七,因为没水浇,好多农民现在已经采收了,但是成苗没水浇将影响到明后年的产量。

值得一提的是,三七从播种到收获需要3年以上时间,换句话说,如果2010年三七大幅度减产,那么在接下来的五六年中,整个三七市场供应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价格是市场供应的提前反应。从2009年末开始,三七的价格就一直在快速上涨,几乎是每天一个价。据文山州三七研究院的统计资料,在此期间三七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每公斤60多元上涨到450多元。也就是说,在短短四五个月时间里,三七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七八倍。

三七价格的快速上涨,立即吸引各路游资加入疯狂炒作,下游各医药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争夺货源、囤积货物。

来自浙江温州的批发商刘老板在成都五块石批发市场经营,长期以来都是在市场搞药材批发。他透露说,“我的很多老乡之前热衷于炒楼,因为近期政策严厉打压,他们都转移到中药材市场了。” 2

2010年3月20日,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与香港首富李嘉诚和记黄埔(中国)公司创办的合资企业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就与云南省砚山县人民政府草签了《白云山和黄中药云南文山州万亩三七产业化示范基地合作框架协议》,针对在云南省砚山县共建万亩三七GAP 3产业化示范种植基地一事达成协议 4。

要知道,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一直是全国的三七消费大户,该公司2009年三七采购量约为800吨,采购金额约1.8亿元。所以从2009年9月开始,该公司就在筹划建设这个基地了。根据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在今后3年内的三七采购总金额约为5亿元。

与此同时,云南白药有限公司也在2009年末与云南省文山州政府签订合作开发战略协议,基本控制了该州70%的三七原料供应。

而在此以前的2008年到2009年间,广东康美药业有限公司就已经囤积了两三千吨三七,约占文山州40%的货源。这种说法得到当地众多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和三七研究机构的证实。等大家都明白过来时,三七价格已经暴涨了。而该消息一经传出,该公司股票价格在短短几天内就快速上涨了25%。

“他们当时的进价非常低。”文山州一位三七种植大户说,据他了解,康美药业每公斤三七的平均进货价为20元至40元左右,“但现在该品类的三七已经暴涨。”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康美药业之前抄底买入三七,收益已经超过1亿元 5。

文山州一位政府官员说,“康美药业进的那批货对整个三七市场价格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如果仅仅是因为旱灾,三七价格不会从2008年的每公斤50多元上涨到现在(2010年3月)的350元。

2 越是价格狂飙就越不敢种植

2010年上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派员赴广东、云南两省,指导两省物价部门妥善处理三七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问题。业内人士担忧:如果旱情继续严重下去,游资炒作三七也会愈演愈烈,完全有可能达到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及至全过程,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每公斤450元的天价(事实上,2010年三四月份三七最贵的时候就已经被炒到了每公斤660元 6)。

2010年5月12日,成都晚报记者走访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杏林大药房、天东中医诊所后得出结论说,三七价格的涨幅非常大。

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医师张晋文告诉记者,监管部门每月都会下发最新的《四川省中药饮片参考指导价格》,二医院是严格执行指导价的。记者发现,三七最近一次价格调整发生在今(2010)年4月25日。价格表显示,规格为80头的三七调整后的指导价为每10克9.26元,而在去年9月25日,同样的三七仅售每10克2.74元,7个月时间涨幅高达238% 7。

与此相应的是,三七价格越涨越高,农户还就越来越不敢种植。因为道理明摆着:一方面,旱情未除,这时候种植三七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另一方面,三七的收购价虽然非常诱人,可是如果没有产量,到时候你拿什么来交货?

应该说,这样的担忧和现实对游资炒家来说是有利的,可是对于三七种植户乃至整个三七药材行业却造成了致命伤。

2010年3月17日下午5点,云南省文山州名闻遐迩的三七老板陈高田,冒着近30℃的高温在田里浇水。随着一瓢瓢水被泼下,他的心情也越发沉重。因为就是这场百年不遇的旱灾,使得他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至少造成6000万元损失。他感叹说:“价格很疯狂,生产很糟糕,以后不敢再种了。” 8

连三七种植大户也抱着这种想法,可想而知事情严重到了哪一步?原来,虽然这时候包括云南白药、片仔癀、丽珠集团、白云山、梧州制药有限公司等在内纷纷赴文山州寻找货源,可是文山州6105户三七种植户面对着这一张张大订单,心里却再也没底了:谁能保证这时候能继续种植三七呢?更不用说,种下去了没有水,三七又靠什么存活呢?

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干了26年的文山州高田三七种植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掌门人陈高田说,他所在的这个公司是文山州最大的三七种植公司,拥有基地2500多亩,干旱已经导致三分之一种苗枯死。不用说,该公司每天的任务就是给种苗大量浇水。可是由于这些基地都建在山上,运水很不方便,每吨水的成本已经涨到100元。一般来说,每个月要浇4次水,每亩地每次要浇8吨,经济上实在是不堪重负。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三七种植户为什么会“横眉冷对‘大订单’了”。

“这几天的电话特别多。”陈高田表示,一些药企开出了高价,想签署3到5年的长期供货协议,“但我不敢答应。苗都没有了,怎么去保证别人上千吨的订单呢?”

类似于他这样想法的人很多:生意谁都想做,可是却不能不考虑信誉。无奈之下,有的药材企业干脆自己动手建设三七种植基地。

例如2010年3月17日,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就在文山州考察,准备自己动手建一个5000亩规模的三七种植基地;与此同时还准备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千方百计稳定三七原材料供应。

三七炒作不仅给种植户造成了巨大灾难,也给跟风炒作者以致命打击。如果不是对三七等中药材的产量和销量有准确预测,是很难参与到炒作中去的。换句话说,这样的炒家缺乏胜算把握。

沈阳市一位中药材批发商田老板介绍说,他在这一行中已经闯**多年,他认为,中药一直是游资炒家密集的行业。他发现,从2010年年初开始就有很多温州商人也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所以感到形势不妙,马上就把囤货抛了出去。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虽然囤货没有囤到“应有”的时候,但毕竟也赚了钱,与相当一部分人进入这个行业参与炒作最终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要赔掉身家相比,已经是够幸运的了。

他介绍说,中药材炒作主要是靠囤积居奇赚钱,由于北方并不是药材产地,所以炒作主要发生在南方,北方的游资炒家只有到了南方后才会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他的建议是:这一行的“水很深”,“生人”勿近 9。

1 张玉香:《三七价格疯涨8倍,康美药业被指故意囤积炒作》,2010年3月27日华夏时报。下同。

2 胡希、石洪波:《7个月,三七价格涨238%》,2010年5月13日成都晚报。

3 GAP是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Medical Plans and Animals)。意即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及至全过程,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4 张玉香:《三七价格疯涨8倍,康美药业被指故意囤积炒作》,2010年3月27日华夏时报。下同。

5 郭新志:《三七减产三成,药企老总带队高价抢货》,2010年3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下同。

6 《炒作大蒜线索已现,农产品价格暴涨如何影响通胀预期》,2010年5月31日新华社。

7 胡希、石洪波:《7个月,三七价格涨238%》,2010年5月13日成都晚报。

8 郭新志:《三七减产三成,药企老总带队高价抢货》,2010年3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下同。

9 《农产品炒作,大蒜危险就在眼前》,2010年5月13日时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