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接受市场供求关系引导(1 / 1)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游资是很“听话”的,那就是“自觉接受”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哪里的获利回报率高,游资就把旗杆插向那里。也正因如此,政府调控游资炒作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用市场供求关系加以引导。

1 市场对经济的引导作用

市场对经济具有引导作用,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如何认识这种作用,尤其是如何发挥这种引导作用,则见仁见智,至少在我国目前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亟待改进。游资炒作农产品,也从某个方面证实了市场在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领域方面做得很不够。

例如,国际投资大师杰姆·罗杰斯2008年预言:“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农业及农产品领域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下一个热点。”现在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他的上述观点基本上得到了验证。可是回过头来看这两年间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呢?国际游资、国内游资踊跃参加这场“游戏”,更多的人只是在一旁围观,甚至完全茫然无知。

举个例子来说,大名鼎鼎的国际投资银行美国高盛集团,本来是玩资本、玩金融的,与农业和农产品根本扯不上边,可是这时候它也加大了在我国投资生猪养殖业的规模。

早在2004年,高盛集团就入股我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雨润集团,2006年又投资20.1亿元把我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双汇集团收入囊中 1。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专业化大力推进,我国的生猪产业已经从“千家万户养殖”、“后院养植”,向“专业户养殖”和“合作社养殖”演变,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创造了良机。

所以,这时候已经掌握了我国生猪加工环节的高盛集团,非常熟练并且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向该产业上游的推进。因为那里的市场和价格更有影响力,获利也更多。更重要的是,如果从生猪加工到养殖整个产业链全都掌握在手中,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而高盛集团正是这么考虑的。2008年,它又投入两三亿美元在我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湖南、福建等地,一口气全资收购了10多家专业养猪厂。它要收购这么多养猪厂干什么呢?原来,它自己并不经营这些养猪厂,而是把它们转手承包给别人,自己只掌握其中最敏感的价格部分。

从中容易看出,高盛集团看中的是在我国能源、金融、电讯等诸多事关经济命脉的领域中,农业和农产品领域的兼并门槛最低、获利最丰。

值得注意的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不单是高盛集团一家,而是国际资本巨头的“共识”。

例如,2007年德意志银行就开始大规模布局我国的养殖业。它通过向全球发行德意志银行DWS环球神农基金,投资定位于以农产品为主的实物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投向我国的。

有人说:“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食物,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高盛集团和其他国际游资在我国农产品领域中的一系列动作,给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安全敲响了警钟。道理很简单:一旦“没有了吃的”,或者买不到,或者买不起,这日子还怎么过?!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想避免这一天的到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大有可为,重点是在政策制定和引导上如何调动和分配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确保我国粮食和蔬菜安全。

开句玩笑,这方面政府部门倒真的应该拜游资“为师”。正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所说:

我认为资本找对了农业,大蒜价格哪怕炒成是跟猪肉价格一样的价格也是比国际价格要低的,你得想这个数。就说中国农产品普遍价格是低的,股市有资金的人他的神经是最敏感的,他很可能最准确地意识到中国今后20、30年当中的农业投资收益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很可能农业成为我们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很好的增长点,回报我也很快地提高,我得大幅度提高。那么有钱的人资本,他这种直觉可能是比政府更准确地感觉到这种前景,那么大蒜、绿豆或者洋葱甚至或者下面玉米,甚至端午的粽子都有人炒,不是一个产品,很可能很多东西都会炒 2。

这时候该什么办?说起来很简单,最关键的是要完善农产品价格体系,借鉴美国过去的经验,引导农产品远离暴涨暴跌的恶性炒作。

例如,19世纪初美国国内的谷物等农产品交易也存在着价格波动太大、交易秩序混乱等问题,1848年美国82家谷物交易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并且从1865年起开始采取标准期货合约进行交易。20世纪70年代,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开始出现并活跃,发展到今天的美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以期货交易为主、多种交易方式并存的体系,而国际公认的农产品基准价格也是从这里产生的。由于农产品期货合约对现在的农作物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对调节眼下的农产品炒作会有非常大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2 市场松一松,资本攻一攻

要拦截和引导游资的突围方向,就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看哪些方面是薄弱环节。越是薄弱的市场环节,游资就越容易一头钻入进行炒作。仿照过去“社会主义松一松,资本主义攻一攻”的语式,这里也可以说是“市场松一松,游资攻一攻。”

例如,2007年我国香蕉取得大丰收,可是由于社会上流传着“香蕉含有一种类似于SARS病毒”的谣传,所以虽然香蕉大丰收可是却不得不烂在地里,最低收购价每斤只有一两分钱,达到历史上的最低价。愤怒的香蕉种植户干脆放弃收割,或者把它当成猪饲料喂猪 3。

从2009年4月开始,香蕉价格开始一路走高,8月达到每斤3.4元的10年来最高价;但之后价格又直线下跌,11月末价格猛跌到每斤只有五六分钱,远远低于当地的白菜价。2010年3月,我国南方干旱导致香蕉价格再次上涨,6月就回升到每斤3元的高价位。

从中容易看出,我国香蕉价格一直在走过山车行情,由于价格暴涨暴跌无从判断,当地种植户损失惨重,即使在价格最高时也无法成为涨价的最大获利者,相反却视香蕉为“烫手的接力棒”。

不用说,这样的香蕉市场就存在着很大漏洞,很容易被游资利用来进行炒作。对于农民种植户来说,他们最希望的是每年的价格稳稳当当,虽然获利可能不多,但是获利有保证;可是游资却与此相反,它们最不希望的是价格一潭死水,而是要大起大落,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从中混水摸鱼。至于这种价格大起大落给农业、农民种植户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它们可以完全置之不顾,因为它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下面一段对话或许最能说出农产品种植户的心声:

商户甲:希望价格稳稳当当。

商户乙:一上一下差不少啊。

记者:价格涨了对你们不是有好处么?

商户乙:还有掉价时候啊。

商户甲:掉的太快了,涨得慢啊。

记者:赶涨的时候卖呗。

商户甲:没底啊,谁不指望多卖点。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和冲击呢?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究员杜庆清认为,如果能引入一种电子交易,例如在农产品收储市场上有一种关于大蒜类似于期货的电子交易,引导所有买方卖方在这里交易,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能够被各方一致认可的价格。并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大家都在这里做,那么必然会提高市场透明度,这时候的价格不论是高是低,应该说都是最合理的 4。

而实际上,现在的农产品炒作主要就是信息不透明造成的,信息透明了价格涨跌来去就不会这么大;与此同时,农民种植户并没有真正从这种价格飙涨中得到好处,原因在于大多数农民采取的是生产经营、自产自销方式,无力与占据资金、渠道优势的经销商相抗衡,而现在实行电子交易就把这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非常有助于释放准确的供需信号、确立正确的价格信息。

换句话说,这就是扎紧市场篱笆墙的有效方式。

1 《美国高盛斥资2亿至3亿美元进入中国养猪行业》,2008年8月4日北京商报。下同。

2 《疯狂农产品背后》,2010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下同。

3 《疯狂农产品背后》,2010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下同。

4 《疯狂农产品背后》,2010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