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小麦、棉花、黄金炒作初露端倪(1 / 1)

游资进入农产品炒作,无论是出于投机还是投资,农产品对它来说都只是一种工具。游资的规模十分庞大,所以它在炒作农产品的同时完全有能力炒作其他商品,这些商品或是农产品,如小麦、棉花 1;或与农产品无关,如黄金、黄花梨木。

不用说,由于小麦和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炒作更牵动人心,所以它们无论在游资眼里还是政府、百姓心目中,更具有某种标杆意义。但值得警惕的是,游资炒作正在向它们步步逼近。

1 小麦炒作

伴随着农产品炒作,2010年我国夏粮收购中出现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各种收购主体纷纷出动,掀起一股抢粮潮:收购企业乃至粮贩个人纷纷在粮价看涨预期下把狠抓“粮源”当作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种粮农民也一再惜售,更加剧了这种“厮杀” 2。

“现在玉米之类的农产品都在涨价,大家都预计夏粮价格还会涨,所以都在观望中。家里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我们并不急着卖小麦。”河南省长葛市官亭乡官庄村村民李树英说。

这一现象并非个别。随着2010年初开始的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部分农产品价格轮番上行,强化了种粮农民对夏粮未来价格走势的更高预期,与往年相比,惜售现象突出。

夏粮收购价格越来越高,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天一个价,使得收购商也感到心有余悸了:

“今天大丰市不少收购点的挂牌价已经达到1.04元每市斤,我们有点不敢收了。”(2010年)6月25日上午,江苏省盐城市的收购规模较大的个体经纪人顾红新对记者说,虽然他现在是为外地地方储备库和面粉厂“订单收购”,并没有风险,但是他能够承受的最高价格是1.02元每市斤,而去年的价格是0.86元每市斤。

“现在小麦价格是一天一个价,每天涨1分钱,有时半天一个价,有的收购主体人为地刮起‘抢购风’,这是我从事粮食收购工作多年来第一次遇见,现在压力很大。”江苏省射阳县兴桥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李纯浒说 3。

2010年6月25日,正是夏粮收购高峰期,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安阳直属库门前却冷冷清清。而按照规定,从5月21日开始到9月30日,河南、安徽、湖北、山东、河北、江苏6个夏粮主产区都要按照最低收购价敞开托市收购小麦。不用说,能否把更多的夏粮纳入粮库,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市场能力。

从现实来看,我国的小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也就是说,国家小麦每个星期的拍卖投放量多少和拍卖底价的调整,都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小麦市场价格。

国家在粮食主产区对大宗农产品采取最低收购价预案的背景,一方面是想解决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另一方面是由国家出面掌握粮食主动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价格稳定。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旦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上升到政府托市价以上,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预案就无法启动了。

以这两年收购的托市粮比重占全国50%以上的河南省为例,2010年6月河南省小麦的收购挂牌价是每斤0.97元到0.99元,而市场价格却远远超过它,不少粮库为了抢得更多的粮源,甚至开出了每斤1.02元的价格,这使得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分公司不得不于6月17日自动停止托市收购。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0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预计会达到618.14亿公斤,比2009年增加5.14亿公斤,增长幅度为0.8%;平均亩产量为776.6斤,比上年增长0.5%。

既然这样,各家粮库为什么还要以这么高的价格“抢购”小麦呢?情况明摆着,那就是受利益驱动。

因为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定点收购粮食的企业可以获得每斤2.5分的收购费用补贴和3.5分的保管费用补贴,合计是每斤6分钱。所以如果倒贴一两分钱去收购小麦,仍然是“划算”的。可是这样一来,国有粮库的收购小麦阵地也就被大大压缩了。

更不用说,从横向关系看,小麦、玉米、粳稻的比价关系失调,粮食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其价值,也大大压缩了市场上的小麦流通量。

例如,许多农民既是种植户也是养殖户。2010年玉米价格上涨过快使得一部分种植户不得不减少对小麦的销售,把这部分小麦作为饲料来使用,这样就势必减少了市场上的小麦流通量;而小麦流通量的减少又会促进价格上扬。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商贩和经纪人为了抢购小麦,就干脆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当农民收割的小麦还没有晾晒、整理时就被他们收走了,成交价比市场价每斤低三到五分钱,彼此都乐见其成。

截至2010年7月5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分公司的数据显示,它们收购的小麦数量只有800万吨左右,与2009年同期的1300多万吨相比相差太远。照这样推算,整个夏季要完成托市收购总量2000万吨的指标恐怕就有困难了。

2 棉花炒作

棉花是纺织工业原料,它直接决定着纺织工业的命运和前途。所以棉花价格的刻意炒作,与纺织、服装企业的关联度最大。

从国际市场看,棉花价格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上涨的,2010年1月小幅回落,2月以后再次上涨。反映全球棉花市场现货价格水平的英国Cotlook A指数2010年3月上旬最高上涨到每磅87.05美分,比1月末上涨15.5%。在美国市场上,棉花现货、期货价格最高分别上涨到每磅80.48美分和83.44美分,分别比2月上旬的低位价格上涨了22.6%和25.2% 4。如下图所示:

例如,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有一家万人规模的服装厂,过去都是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量进口棉纱的,2010年上半年印度宣布停止出口棉纱,巴基斯坦则对棉纱出口提高了关税,从而导致该厂不得不另外寻找新的棉纱来源。国内虽然有棉纱供应,可是价格非常之高,一般情况下是几天涨价一次,有时候是每天涨价一次。2010年5月下旬该厂接到一个国外300万件服装的订单后,简直哭笑不得。因为仅此一项就大约需要60吨布匹原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5。

业内人士认为,小麦、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属于价格补涨,另一方面也是游资利用市场供应偏紧预期短期炒作的结果。中国棉花协会信息部主任王爱芳分析认为 6:

截至目前(2010年7月),与2008年至2009年度平均价格比较,棉花价格上涨了30%,同期涨幅则达到40%至50%,是10年来的历史最高点。

根据中国棉花网发布的最新信息,7月6日,国内现货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8383元/吨,相比去年底已上涨了近4000元。

我国国内的棉花95%是用于纺纱的,棉花从籽棉、皮棉到纱线,最后织布、印染、成品、出口,有着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所以,棉花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正在不断向下游传导。

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持续走高的棉纱原料价格让下游面料服装企业利润减少,不少织造企业不得不选择停工放假,而服装企业在接订单时也更为谨慎。天津市某专门做布料出口生意的外贸公司介绍说,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现在的出口纺织企业队伍已经缩小到了2007年、2008年的50%。

为了缓解棉花供需缺口,我国从2010年5月17日开始部分下发2010年第二批进口棉配额,总额度100万吨,先行发放50万吨 7。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0年4月末,我国国内棉花的商业库存数还不足180万吨,大约相当于2个月的用棉量,所以这次政府配发100万吨进口配额已经很不容易了。当时的背景是,2010年3月开始棉花价格急速上涨,标准棉价格从2月份的每吨15000元以下上升到5月份的16638元,这就迫使各大型企业的棉花库存量从原来的两三个月迅速压缩到不超过一个月。

棉花价格的暴涨除了用棉缺口继续扩大外,游资炒作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初,新疆浙江商会估计至少已经有100亿元浙江游资从山西煤矿和国内房地产市场撤出,开始转战新疆棉花。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也在三亚论坛上提及这一现象,他说,不仅仅是棉花,有游资已经开始炒作棉纱,“现在有的针织厂不得不考虑自己建纱厂。企业有限的资金不用于产业链的提升,而是用于应对棉花和棉纱的炒作上,这是一个浪费。”

3 黄金炒作

游资介入黄金炒作的原因,一方面是这时候的黄金市场仍然处于大牛市中,国际黄金价格仍然在不断走高。而游资从楼市中退出来后感到前途迷惘,所以一头扎进黄金市场进行炒作,在推动价格上扬的同时,希望能从中获得不菲的盈利;另一方面,这时候爆发的欧元区债务危机题材正在演绎之中,这将有助于继续提振黄金价格。由于国际市场出于这场危机有可能会蔓延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其他欧元区高负债率国家的担忧,出于避险考虑,游资炒家纷纷买入黄金,希望能“确保”自己在炒作黄金中也有不错的收获。

当然,这只是游资的一厢情愿,凡炒作必有风险,有风险就难以“确保”盈利。但游资的特点是“不怕”风险,所以在它眼里这些“风险”没什么大不了的。

从过去的惯例看,一般在春节以后黄金消费就进入了淡季,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2010年三四月份开始,黄金消费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在迅猛增加。

例如2010年“五一”期间,北京的中国黄金旗舰店频频出现销售大单,有的顾客甚至甩手就是上千万元,一次性购买40公斤金条;一次性购买10公斤、20公斤的炒家几乎天天有,30公斤以上的就更多了。这位一次性购买40公斤金条的顾客透露说,他是卖出了位于北京郊区的第三套房产后,不知道投资什么好,才购买黄金用于保值增值的 8。

金顶黄金投资公司总裁陶行逸介绍,最近两个多月(2010年三四月),该公司实物金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0%到50%。其一些温州朋友从楼市退出后,转而将资金投资黄金。

2010年5月31日,一位顾客在该店又单笔购买了56公斤投资金条大单。商家透露说,这位顾客从2006年开始就定期、定额投资实物黄金,基本上是每个季度来买一次,每次5公斤。后来有一段时间没出现,实际上是他去投资炒作大蒜了,并且从中“小赚”了一笔,现在则从中拿出一部分利润来购买黄金,以分散投资风险 9。

那么,这位顾客从炒作大蒜中“小赚”了一笔究竟是多少呢?具体数字不得而知,但仅仅从这56公斤黄金中可以这样来进行推算:每克黄金的购买价是266.2元,另外需要支付每克2元手续费,这样就一共需要支付1501.92万元。

不仅个人投资者是这样,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简称ETF)——美国SPDR Gold Trust黄金信托基金公司也一直在持续增持黄金,2010年7月12日的黄金持仓量维持在1314.81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10。

必须指出的是,黄金炒作有两大特点:

一方面是价格波动较小,并且上涨过程缓慢,所以游资炒作黄金在短时间内未必能带来过高的回报。所以可以想见,这些游资是做好了中长线(一般在3年以上)布局准备的,从未来三五年的时间段看,黄金市场很有可能存在着较大的价格波动行情,风险犹存。

另一方面,黄金炒作可以发挥资金杠杆效用,获利和风险都比实物炒作要放大许多倍 11。2008年1月9日,我国国内黄金期货交易正式开通,从此以后国内机构和个人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可以买卖黄金期货了,而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必须把资金通过中介机构汇往国外(境外)投资海外黄金期货。但毫无疑问,这也加剧了黄金炒家的炒作。

1 棉花当然属于农产品,但它主要是用来作为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所以又称为“农产品中的工业品”。

2 孙莹:《“暗战”夏粮收购:涨价预期下的“惜售”》,2010年7月6日财经国家周刊。下同。

3 孙彬、陈刚:《江苏部分地区上演夏粮抢购战,市场风险大增》,2010年7月5日中国证券报。

4 张超:《近期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快速上升》,2010年3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5 肖明:《棉花价格上涨超30%,国家加快投放储备棉》,2010年5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6 张艳玲:《粮棉涨价又一波》,2010年7月12日新世纪周刊。下同。

7 宋菁:《棉价飙升,进口棉配额增发》,2010年5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下同。

8 王梅丽:《50万炒大蒜,半年赚200万》,2010年5月12日南方都市报。下同。

9 范旭光:《食用农产品价格连跌四周,炒蒜高手斥千万购金条》,2010年6月2日新京报。

10 《黄金ETF-SPDR Gold Trust周一(12日)黄金持仓量增加0.30吨至1314.81吨》,2010年7月13日汇金网。

11 我国国内的黄金期货交易杠杆一般是10倍,比国外伦敦金50倍的杠杆要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