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囤积居奇(1 / 1)

囤积居奇的本意是把奇缺的货物储藏起来,一般是指商人囤积大量的紧俏商品,等待价格提高后卖出,以牟取暴利。从这个角度看,囤积居奇谈不上是好是坏,因为商人和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所以,这里的囤积居奇只是用来说明一种现象,并不必然是贬义的。

农产品炒作必然会出现囤积居奇,而囤积居奇的结果又必然会助长农产品炒作,两者之间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1 炒作必然需要囤积居奇

商品经销必然要先进后销,这其中自然就涉及到库存问题。普通商品是这样,紧俏商品就更是如此,因为囤积紧俏商品所能带来的时间效益会更大。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囤积居奇实际上是一种正常商业行为。以农产品为例,农产品从收获、冷藏到销售肯定有一个过程,更不用说在这其中还有一个买卖时机的选择了。如果要把“囤积居奇”作为一种罪名加以打击,就很难把它与正常经营所需商品储存区分开来:储存多少才叫“囤积”、什么时候出手才叫“居奇”?谁也说不清。

囤积农产品,在游资农产品炒作中必然会出现。河北省沧州市豆农陈竹芳发现,自然灾害只是豆子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背后有人在囤积豆子才是更需要注意的 1。

陈竹芳向记者述说了这样一个“奇怪”现象:她种的是黑豆,去(2009)年价格普遍为2.5元/斤,随后收购价逐步提高,他们这些豆农们便不断卖豆,后来把豆种都卖了。但当地至今仍有农林局的人在乡下吆喝收黑豆,且收购价是12元/斤,并许诺说“有多少收多少。”

显而易见,的确有人在囤积居奇。在杂粮经销商中,囤积居奇是公开的秘密,是这个行业中的普遍行为,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具体地说,这个业内的“行话”是:节前囤绿豆,节后囤江米。也就是说,春节以前囤积绿豆,春节过后囤积江米(糯米)。否则,经销商又怎么从中获取差价甚至暴利呢?

但也有一些农民并不是太清楚这样的“规矩”,他们只知道自己想卖个好价钱,所以价格越高就卖得越起劲,结果到最后把原来准备留的种籽都卖掉了,无奈之下,又只好用高价把它买回来。就这样,这时候的黑豆种子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14元至15元。

其他农产品也是这种情况。例如2009年一些大蒜种植户因为大蒜的销售价格高,连蒜种都卖掉了,等到种植时再去市场上买时,发现蒜种价格已经高得出奇,每亩地的蒜种在1000多元,再加上担心来年的大蒜价格行情不知是好是好,所以干脆就放弃种植大蒜了 2。

需要指出的是,农产品炒作并不是这几年才有,囤积居奇的历史更是已有几千年,过去一直都是存在的。过去只不过游资介入程度不深,炒作力度也没有现在这般大,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但无论如何,既然有游资炒作就有囤积居奇,方式大同小异。

发展到今天,庞大的游资介入炒作农产品必须大量囤积,连过去一般用来存放苹果、鸭梨、水蜜桃的冷风库、气调库,也通通被挪用到储存大蒜、绿豆、黑豆、薏仁、玉米等上来了,数量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吨,没有庞大的仓储容量简直不可想象。

除了主动囤积居奇外,还有被迫囤积居奇的。但由于都是囤积的“奇”,所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能从中大赚一笔。

在山东省莱芜市陈徐村有一位村民,他经营着好几个中小型冷库,冷藏大蒜的容量在几千吨左右,客户主要是当地的大蒜种植大户和流通环节的收购者。2008年前后大蒜价格行情跌到最低点,最便宜的时候只有每斤几分钱,大蒜的价值还不够支付冷库保管费用,所以无奈之下客户只好选择用库存的大蒜来抵交冷库费用。就这样,他在2008年“抄底”到了上万吨大蒜。

可是谁也不知道时来运转,仅仅到了2009年大蒜行情就迅速回升,每斤收购价从原来的几分钱上涨到了几元钱,他赶快把手中储存的上万吨大蒜全部售出,很快就获利近百倍 3。

那么,有没有炒家不囤积居奇呢?有可能。这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资金实力不够,二是“良心发现”,其中以前者占大多数。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位来自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的经销商说,金乡囤蒜炒蒜的人很多,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2009年有人一年就赚了1000多万元。当问到他为什么不也囤积一些大蒜炒作炒作时,他说,有的人能够囤积几百万斤,但他没这么多资金,也没有冷库储藏 4。言外之意是说,他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如果有这样的实力,也一定是会加入炒蒜大军的。这很符合正常人的逻辑。

2 囤积居奇又会助长炒作

商品炒作需要囤积居奇,囤积居奇又必然会助长价格上涨。

2009年绿豆种植面积的减少和2010年绿豆主产区干旱,既是游资炒作的最佳题材,也是价格上涨的直接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高绿豆价格,被游资用来囤积居奇、控制市场。

游资囤积居奇后首先联手做市,然后再做一个华丽转身,少数能够操纵农产品价格的商家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了。而这时候各路商家能否正确判断行情、紧跟游资主力走,就成为能否获取暴利的关键。

另外一个问题是,游资喜欢囤积农产品,小宗农产品还特别适合于囤积居奇。究其原因在于,它们与大宗农产品相比,产量并不大,用相对少的资金就可以炒作起来。当几家游资觉得差不多能够垄断国内市场时,就有了推高市场价格的内在需求和足够动力,换句话说,这时候它们就有力量呼风唤雨了。

在武汉,2010年5月13日记者在南昌贤士湖农贸市场一家粮油店看到,该店的绿豆销售价格为每斤12元。胡老板介绍说,2009年1斤绿豆的价格大约只有3.5元,2010年春节前大约为6元,4月份也只有7元,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内就又上涨了一倍。她说,她从事这行业10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卖过这样的“天价绿豆” 5。

在江西省南昌市,价格部门的监控数据能更好地证明这一点:

江西省价格鉴定监测管理局(2010年)5月10日监测显示,从南昌部分大超市和大型农贸市场价格监测情况来看,每斤精选一级绿豆零售价格去年5月为3.30元,今年2月为5.00元,5月1日则涨至9.20元,7日高达12.90元;今年5月7日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290%。

其实,不仅仅是绿豆,其他杂粮如糯米、黑豆、红豆、薏米的价格在江西市场上也普遍上涨很多。例如,糯米的销售价格就比上年同期上涨70%多。江西省价格鉴定监测管理局2010年5月10日的检测显示,江西市场上的精选黑豆价格是3月末每斤8.60元,5月7日为11.60元;同期精选一级红小豆的价格分别是8.50元和9.70元。

各地汇总得到的信息表明,2010年上半年以绿豆为代表的杂粮价格上涨不是某个省的个别现象,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情形。北京、内蒙古、山东、江苏、湖北、广西等地的绿豆价格均创出了历史新高。

2010年3月上旬以后市场上的绿豆价格突然向上,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就上涨1倍。2010年5月19日,武汉市场的东北绿豆批发价格为每斤9.5元,比3月初的每斤5元上涨了90%。如果这个价格与2009年4月的每斤2.6元相比,则上涨了265%。所以,人们纷纷大呼“绿豆贵过猪肉” 6。其实不仅仅是绿豆,以绿豆为代表包括黄豆、黑米、小米等在内的杂粮,同期价格涨幅也都在1倍以上。

是否囤积居奇、在什么价位见好就收,考验的不仅是资金承受能力,更是囤货商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绿豆毕竟不属于主要粮食品种,所以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可弃买性,一些非常老道的经销商们在绿豆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吨8000元时,也变得相对谨慎、不敢贸然进货了。

除此以外,各级绿豆经销商更担忧的是不知道游资主力下一步的动向是什么。例如,杭州文财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开亮就有这样一块“心病”,心里始终感到不踏实。

令赵开亮们真正心有隐忧的是,目前市场中一个神秘的资本运作人物正渐渐浮出水面。“我们经销商现在都知道,有一个浙江的神秘人物,手里握有2万吨的东北绿豆,这轮离奇的绿豆涨价跟这位人物的进货行为密切相关。”赵开亮说 7。

简单地算一算就知道,这位神秘人物手里的2万吨东北绿豆,哪怕以每吨6000元计算,价值也要1.2亿元。更何况他手中一定还掌握着巨额现金,因为就在绿豆价格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时候,他仍然在东北地区大肆进货,动辄就是成百上千吨,让人捉摸不透。

2010年5月中旬,这位神秘人物又转移战场到缅甸去大量采购缅甸绿豆、同时抛售东北绿豆了。跟随着他的这一动作,国内市场上缅甸绿豆价格迅速上涨,而东北绿豆的平均价格则马上下跌了每斤0.5元。

业内人士估计,这位神秘人物用于炒作绿豆的资金至少有3亿元人民币。

1 《“营养师”张悟本被指绿豆涨价推手,自己有绿豆基地?》,2010年5月26日新京报。

2 文静:《北京部分市场大蒜价涨至最高,零售价7.5元/斤》,2010年7月14日京华时报。

3 杨光、刘金松等:《国家严打农产品炒作,炒资再奔赴蒜豆主产区》,2010年5月29日经济观察报。

4 《农产品价格上涨该怎么看》,2010年6月3日农业信息报。

5 《游资炒作导致杂粮价格暴涨,绿豆价格贵过猪肉》,2010年5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下同。

6 周呈思:《浙江游资转战小品种农产品》,2010年5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7 周呈思:《浙江游资转战小品种农产品》,2010年5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