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养鸭经济效益,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选择良种
鸭的品种很多,按生产用途可以分为肉用和蛋用两种。
肉用良种鸭主要有:“北京鸭”,60天能达2.5公斤,填肥后可达3公斤;“澳洲狄高鸭”,60天体重可达3.5公斤;英国“樱桃谷鸭”,50天可达3公斤。
蛋用良种鸭主要有:“绍鸭”年产量250~300枚;“金定鸭”年产量260~300枚;麻鸭,年产量240枚左右。
雏鸭饲养
雏鸭饲养要很好地掌握温度、湿度、密度、光照等条件。温度合适而平稳,夜间温度要高于白天1℃~2℃,便于休息;湿度要高;密度不能过大过小;光照要充足。在管理方面,出壳后24小时就应该喂食小鸭料;要坚持少喂多餐的原则,逐渐过渡到定餐;要逐渐延长洗浴时间,促进新陈代谢;要按照体质和发育情况分群管理。
肉用仔鸭饲养
所谓仔鸭,是指3~7周龄的鸭,这个阶段是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对营养需求高、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
仔鸭饲养要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密度适当,以保持空气清新。同时,可以用三五天时间,将它的饲料从小鸭料过渡到中鸭料,数量能够满足它们自由采食的消耗量即可。每天要定时让鸭洗澡,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肌肉、羽毛的生长,但时间又不能过长,以免散热过多、影响体重。
蛋鸭育成期饲养
所谓蛋鸭育成期,是指5~16周龄的鸭,这个阶段的鸭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强、会吃会睡,所以应当保证它们有充足的饲料。
这个阶段的鸭合群性强、可塑性强,所以要注重**和培养它们的良好生活规律。一方面,要让蛋鸭与同伴多接触、防止惊群;另一方面要增加运动量,防止长得过肥。
与此同时,还要限饲(限量、限质、限时)、控制体重、避免过早开产,以保证同时下蛋、蛋大、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降低产蛋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产蛋鸭饲养
所谓产蛋鸭,是指从产蛋开始直到被淘汰的鸭,一般为第一年。虽然也有第二年、第三年继续下蛋的,但终究生产性能包括受精率、孵化率都在逐年下降,蛋壳也会变薄。
要尽量通过购买和自己配制相应的全价蛋鸭料,满足鸭的营养需要并保持健壮体格,在产蛋前期就尽快把产蛋推向高峰。
蛋鸭进入产蛋期后,光照方面应该逐渐延长直至每昼夜16小时,既不能缩短,也不能忽照忽停、忽早忽晚、时强时弱,亮度最终要达到每平方米8勒克斯(每平方米2瓦)。
环境温度应当保持在13℃~20℃。因为鸭没有汗腺,所以无法散热。如果温度过高,生理机能受到干扰,会导致蛋重减轻、蛋白变稀、蛋壳变薄、产蛋率下降。气温在5℃以下时要升温,30℃以上要防暑降温。
现代化养鸭就像一个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里,几乎所有母鸭都要“守活寡”,一生从来没见过公鸭长什么样,与外界也没有任何联系。它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长肉、下蛋。其实这并不好,应当在蛋鸭群中始终保留3%~5%的公鸭,以起到诱导发“性”的作用。实践证明,蛋鸭的性欲越强、产蛋量就越高,而公鸭对鸭群有性引诱、性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蛋鸭的性机能、提高产蛋量。养鸡也一样。
鸭病防治
这主要是从提高鸭机体的抗病能力着手,采取综合措施避免或切断致病病原侵害机体,侧重于预防为主。平时要注意鸭舍的经常消毒,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控制疫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