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分为两种:一种是肉鸡,一种是蛋鸡。要提高养鸡效益,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把好市场脉搏
鸡蛋价格的市场变动规律是,蛋价由低谷到波峰再到低谷,一般需要3.5~4年,即蛋鸡养殖价格高峰在一个波动周期内最多能维持一年半。无论行情如何变化,都要善于通过媒体及时掌握鸡蛋、饲料、雏鸡价格波动,调整蛋鸡生产。
规模适度
如果是庭院养殖,饲养规模至少应当在1000~3000只以上;如果是规模养殖,则要制定合理饲养计划,既不能一味贪求规模,也要考虑最合适的规模效益。
生态养鸡
对于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实行生态养鸡法。
2001年,浙江省兰溪市农民郑思绿承包邻村荒废橘园,引进食用野生吊瓜116株,当年出售肉鸡1740只,获利近万元。2002年,他又在吊瓜架下种生姜、在生姜和橘园地里养鸡,当年第一批鸡获毛利6000多元,1.8亩吊瓜收入5000多元、生姜收入1300多元。鸡在橘园和生姜地里吃虫吃草,节约了中耕除草的人工费,鸡粪肥田节约化肥农药等成本500多元,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科学投料
鸡蛋的蛋黄和蛋白是白天形成的,而蛋壳是在下午和夜晚形成的。所以,如果能对产蛋鸡每天喂食两次,早上的饲料高蛋白、高能量、低钙质,晚上的饲料低蛋白、低能量、高钙质,就能让有限的鸡饲料发挥最大的产蛋作用。
定时定餐
鸡一天有两个采食高峰期,一次是在日出后两三个小时,一次是在日落前两三个小时。针对这个时间段每天2次投食,上午1/3、下午2/3,能够大大提高鸡的产蛋率。
提高产蛋水平
可以通过人为增加一次母鸡的青春期,从而使母鸡的产蛋期从1年多延长到4年以上。
具体方法是:在母鸡产蛋率下降后,停止供应饲料和饮水,使母鸡因为饥渴而情绪不安。3天后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2点各供应少量饮水,第5天开始供应饲料5克,以后每天增加5克。在这期间,夜里把鸡舍的灯光熄灭。这样,母鸡会脱下旧毛长出新毛,20天后出现第二个青春期,重新恢复原来的产蛋率。
夏天鸡的食量减少、产蛋量也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这时候可以通过为鸡剪毛(剪去鸡胸部、腿部及左右两翅的羽毛,保留颈部、背部、尾部的羽毛,气温越高剪得越多)以起到防暑降温作用,人为营造出一个“不是夏天”的季节,提高产蛋率。
当母鸡进入盛产期以后,很容易发生贫血性疾病,从而导致产蛋量下降。这时候在饲料配方、喂养方式、程序不变的条件下,用开水泡茶,盖好茶盖沏泡0.5~1小时,然后兑水给母鸡饮用;或者,在100克饲料中拌入3~5克碎茶末,都可以增加5%~8%的产蛋量。除此以外,这种方法还能给母鸡抗寒。
鸡蛋增色
鸡蛋销售时蛋壳、蛋黄颜色深的好销,价钱也高。为此,可以在每天的鸡饲料中添加0.3%红辣椒粉、6%晒干粉碎的苜蓿叶或5%的松针粉,人为加深蛋黄颜色。
种蛋贮存
一般来说,种蛋保存期越长、出雏率越低,例如保存1周的种蛋出雏率为95%左右、保存2周的出雏率只有60%左右。
这时候,只要将种蛋放进用塑料薄膜制成的袋子内,在其中投放脱氧剂,使袋子内保持无氧状态,然后将袋子放在温度为10℃左右的低温储藏室内保存,就可以将保存2周后的种蛋出雏率提高到90%、3周后的出雏率提高到68%、4周后的出雏率提高到60%。
还有,在贮存种蛋时,让蛋的尖端向上,可以使蛋黄位于蛋的中心位置、防止胚胎粘连,从而提高种蛋孵化率。
性别控制
饲养蛋鸡当然要养母鸡,为此,从选留种蛋时就要加以辨别。一般来说,种蛋呈短卵圆形,一头较大、一头较小、成倒三角形、表面细致,孵出的鸡多为母鸡;种蛋如果呈长角圆形、头尾难分、表面粗糙,孵出的鸡多为公鸡。
对于已经孵出的雏鸡,拉开翅膀,如果看到翅膀的羽毛长短相间便是母鸡,如果所有羽毛基本上一样长短则是公鸡,准确率90%以上。
防止鸡瘟
养鸡能否有效益,成活率是基础,防疫是关键。当小鸡长到10~14日龄时,要用鸡瘟IN系苗滴鼻,同时用鸡瘟灭活苗0.3毫升肌注;70日龄时,用鸡瘟I系苗肌注;120日龄时,用鸡瘟I系苗注射,同时用鸡瘟灭活苗1毫升肌注。如此这般,可以100%达到防止鸡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