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1]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2],以其求生之厚[3],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4]于贵生。
【注释】
[1]食税:征收赋税。
[2]轻死:不怕死。
[3]厚:浓厚、强烈。
[4]贤:超过。
【译文】
百姓之所以在忍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百姓之所以难以管理,是因为统治者强加干涉。百姓不怕死,是因为他们极其渴望生存。只有那些看淡生死,顺势而为的人,才是真正胜于奉养奢华、自我珍视的人。
【阐释】
这一章里,老子对繁重的经济剥削进行了指责。
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这其中有明显的递进关系。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统治者是要听从人民意志的。如果把握不住这一点,就是在脱离百姓,任何一个朝代终将灭亡。而统治者的主观作为,有的符合人民利益,有的是违背人民利益。违背人民利益的行为就是老子所说的有为,就是妄为,就是在政治上指指点点、瞎折腾,比如大兴土木和颁布严苛法令。如果这些法令在执行过程中,下层官员又中饱私囊,下达到百姓头上时,就可能变成统治阶级的催命符。
虽然老子是封建时代的没落贵族,但他确实有明显的民本思想,坚持认为统治者必须以民为本,因为国家的实质就是由人组成的群体,管理阶层的利益永远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
统治者要想维持长治久安,只能“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第四十九章)”,时刻关注民生民意,顺从民意而作为。“常心”就是妄为之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无为之为。
结尾时老子提到了“贵生”,此处是指统治者彰显自己生命高贵或自认为在重视民生而实际已经伤害民生的做法,都是妄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