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1],攘无臂,扔[2]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3]。故抗兵相若[4],哀[5]者胜矣。
【注释】
[1]行(háng):行伍,引申为阵势。前一个是动词,摆阵;后一个是名词,阵形。
[2]扔:对抗、交手。
[3]吾宝:我的法宝。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4]抗兵相若:两军势均力敌。
[5]哀:沉痛、悲愤。
【译文】
兵法说:“我不敢主动进攻,只是被动应战;不敢前进一寸,只想后退一尺。”这是说,摆起阵来,无阵可摆;举起手臂,好像没有手臂;即将交战,好像没有敌人;手握兵器,却没有兵器。最大的祸患,莫过于轻敌,轻敌会使我丧失法宝。所以势均力敌的军队对战,悲痛的一方定能获胜。
【阐释】
本章接续前两章,仍是从军事角度,谈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阐明哀、慈、柔的道理,以彰显不争之德。
老子“战争应以守为主,以守而取胜”的主张是他从“无为而无不为”中引发的军事智慧,又表现了其反对逞武战争的思想。也许军事家们,甚至是普通人,都认为退守不是取胜之道,但却也都认可老子“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说法。张松如先生就曾说过:“今人或谓老子以退为进的方针,在军事方面则表现为以守为主,以守取胜的主张。这条总的作战原则是不对的,但老子提出的不可轻敌和双方兵力差不多相等的条件下,悲愤的一方将获胜等见解,还有它合理的地方。”单纯退守确实不能保证取胜,老子也并非如此提倡。他真正的意思是,通过退守使敌军变成骄兵,使己方变成哀兵。也就是说,退守之计要与骄兵之计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