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无名[1],朴[2]。虽小,天下莫能臣[3]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5]。始制有名[6],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7]。譬[8]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9]
【注释】
[1]道常无名:“道”总是难以形容,没有名字。
[2]朴:意指“道”质朴微小的状态。
[3]臣:使……称臣,即主宰。
[4]宾,归顺。
[5]均:均匀,言雨水覆盖面广。
[6]始制有名:万物兴起,各有各的名字。
[7]殆:危险。
[8]譬:比喻。
[9]关于结尾一句,王弼注:“川谷之求于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行‘道’于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译文】
“道”总是难以形容,它是质朴的,虽然微小,但是天下没有什么可以主宰它。王侯如果能够坚守大道,所有人民自然会前来归顺他。天地相互作用,才降下了雨水,百姓没有向天地祈福,甘露却洒向各处。万物兴起,有了各自的名字,有了名字以后,就要知道各自的边界限度,知道了限度,就会远离危险。如果要比喻“道”在天下的运行,那就好比是川谷自动流入江海。
【阐释】
本章主要还是讲“道”的特点:其一,朴;其二,自然;其三,知止;其四,处下。
“无名”的状态在第一章已经论及,它既是没有名字、没有名称,也可以是没有形体、没有形象。“无名”就是“朴”,就是“小”,因为“无名”可以完全做到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无为”。侯王如果能用“道”的“无名”“道”的“朴”来治理天下,顺应自然,天下万物都会主动归顺他。
万物从“无名”中来,必然要“有名”,这样才能成为万物,才能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政治上,这一必然形势就是设立制度、确定官职和名分。老子提醒说:“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名是人类社会引争端的重要根源。不论做官还是做百姓,有名有分了就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追求名利。否则,轻则纷扰多事,重则身败名裂。
“道法自然”,并非指“道”向自然学习,而是“道”就是自然。既是静态的自然,又是动态的自然。所谓动态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没有人为。天和地相互**,就会降下甘露,降下瓢泼大雨,降下冰雹霜雪。这就是自然,违背自然只能自误。
“道”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第八章)”;像江海一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道”是谦虚的,是包容的,不为天下先,看不到自己的私利,所以“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八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