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越语》写道:“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万物生长都有时令,事物发展都有规律,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做人做事也一样,要取得成绩,量变的积累不够、时间不到,急也没有用,必须学会等待。而等待不能消极地空等,只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扎实打好基础,才能在时机成熟时牢牢抓住机遇、把事做成。
瓜熟才能蒂落,厚积才能薄发。古人常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来劝诫人们要注重积累,耐心等待条件成熟。《老子》里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庄子》里讲:“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没有涓涓细流就难有江河大海。世上任何事情都没有速成的捷径。从古至今,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从实事干起,把功夫下在平常,积微成著、厚积薄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能力素质,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能力,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经历几件让人挠头的事,在“疾风暴雨”中、在“无声无息”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才能更坚强、更有实力、更立得住。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顾个人成长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拔苗助长、不注重积累急于求成,反而会一事无成。
没有准备的等待就是在等待失败。毛泽东同志曾说,“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有备有方,才能攻无不克,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领导工作和行军打仗是一个道理,只有随时做好准备,做足思想、能力、经验等各方面的积累,才能把握机遇,取得成功。然而现实中,有的干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对日常积累和准备工作不当一回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吃了今天的饭就不想明天的粮,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态度应付工作;有的在能力上准备不足,不注重学习积累,丝毫没有“本领不足”的危机感,靠老本吃饭,能力素质跟不上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有的在实践上准备不足,不注重经验积累和总结反思,不愿意到基层一线、矛盾聚焦的地方历练,因循守旧、固守经验,遇到问题就照搬照抄,旧瓶装新酒,常常不管用、不适用,甚至适得其反。领导干部不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干事创业,不是等有机会了才去准备,而是有准备了才能抓住机会。唯有如此,即使碰到大风大浪,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机遇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这种积累,就是在等待中认真做好准备。领导干部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注重在学习中积累,加强理论武装,练就过硬本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注重在实践中积累,自觉到最艰苦最艰险的基层一线、困难一线、问题一线“墩墩苗”,磨炼自己、提升自己,不断在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中积蓄能量、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注重把握时机和节点,按规律办事,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凡事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坚持一点,最终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