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一分预防胜似十分治疗(1 / 1)

辛弃疾的《美芹十论》里有这样一句话:“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意思是事情未发生就预先考虑周到,处理之策常常会自如有余;事到临头才开始谋划,应对之策常常会显得考虑不周。做任何事情,处理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只有预判在先、预防在前,才能科学筹划、有效实施、抵御风险,领导工作也不例外。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网络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永远不会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或是天灾,或是人祸,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人都无法提前预知。风险和问题大都是突然出现的,不会给予我们充足的时间去做准备或思考。这就是在告诫人们,即使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不大,却又有发生的可能性,就必须做好防范。古人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只有下足平时功夫,多思应对之策,提前做好准备,凡事都能走一步看三步,才能不慌不乱、从容面对,有惊无险、化险为夷,把问题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风险,看不到风险,认识不到风险,就做不好领导工作。领导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防患于未然,增强预见力。然而现实中,有的干部不重视工作的预见性,一味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靠拍脑袋临时起意,遇到紧急状况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贻误工作;有的提前防范做得不充分,心存侥幸,任何预防措施只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应付工作,真正遇到急难险重的情况就暴露出本领不足、经验缺乏的问题,束手无策,后悔莫及。“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些都是对工作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随时会给工作埋下隐患,经不起风浪考验。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唯有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未雨绸缪、精心规划,全面提升对各类风险的感知力、洞察力、预判力、把控力,防微虑远,遇到紧急状况时,才能对事情的进程和趋势了然于心,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心中有数,确保各项事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推进。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有备无患的关键在于“备”,不仅要看到逆境下的“险”,还要警惕顺境中的“危”。领导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对党和人民事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敏锐,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绝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消极懈怠、回避矛盾,切实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要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用好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个“放大镜”和“显微镜”,登高望远、见微知著,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本领,尽可能把工作中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积极主动为党和人民事业御风险、迎挑战、攻难关、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