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码标价到彻底免费(1 / 1)

重点学校、民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从明码标价到暗中交易、自由竞价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现在则有向部分班级、部分学生彻底免费的倾向。

初看起来很奇怪:没有了择校费,又没有财政拨款,这些学校靠什么生存?其实,这是杞人忧天。

就像各大超市时不时实行的“特价”、“会员价”一样,“以小博大”、“放长线钓大鱼”的意图十分明显。这是一个精明策略。

研究择校费问题,不能忽略对“免费招生”的关注。

明码标价基础上的价格浮动

免费招生的前奏,是择校费在明码标价基础上的自由浮动。这种自由浮动,包括价格上浮和价格下浮两个方向。当价格下浮到了一定程度,就变成了事实上的彻底免费。

2002年,广州市白云区某考生黎某参加中考的成绩是518分,超过他的第二志愿A中学的录取分数线10分。

7月10日,黎某的家长忽然接到广州市B中学一位主任打来的电话,称他们的录取线为565分,比黎某分数高47分。不过如果愿意多少交一些钱,学校照样可以考虑录取。

按照他开出的收费标准,择校费1.5万元,分数差额在30分以内的每分加收200元,超过30分的每分加收300元。照此计算,黎某要到B学校读书,一次性要交纳2.91万元。由于黎某并没有报考这所学校,所以家长当即回绝了他。

然而没想到,7月13日晚上那位主任又打来电话,开口便道喜:“恭喜你,你的女儿已经被我们学校录取了,明天来交费吧!”电话中那位主任始终不提要交多少钱,只是让家长带2000元定金到学校面谈。

第二天,当黎某的家长赶到时,看到前来交费的队伍竟有上百米,心中不禁大喜,看来这所学校是众望所归。黎某家长找到那位主任时被告知,由于前来“申请”学位的人太多,如果黎某要来读书得交3.5万元。

中考录取竟也可讨价还价吗

此时此刻,黎某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再主张让女儿就读B学校,这样,考生档案只好被退回白云区招生办。而这时候A中学的招生学位也已经满员,无法继续录取黎某。如果黎某要上A中学,学校答复,在有择校生名额的前提下可以优先考虑录取黎某,但需要交纳择校费2.8万元。

一时间,黎某面临着只有交钱才能上学的尴尬局面。

根据规定,学校录取择校生的程序为:家长先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家长再交定金,学校最后进行录取。而令黎某的家长感到不解之处有三点:

首先,黎某当初并没有填报B中学,也没有向该校提出申请,为什么该校声称已经“录取”了黎某?

其次,B中学第一次要家长交2.91万元,第二次又涨价变成了3.5万元,好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可以讨价还价?

第三,黎某分数远远超过A中学的录取线,只是因为B中学“纠缠不休”的原因,A中学才没有录取黎某。造成黎某现在无书可读的局面,到底应该由谁负责?

民办学校纷纷刮起免费风

这种讨价还价,到了一定地步就会出现“跳楼价”。就在有人骂民办学校招生惟利是图时,一些学校纷纷刮起“降价风”甚至“免费风”,令那些家长不得不赶紧闭上嘴巴。

2001年6月25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与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办的育荣学校公开宣布,对当年入学的新生不收赞助费。

这一举措为民办学校招生业已掀起的“取消赞助费”浪潮推波助澜,也引起了教育界不同程度的关注。

民办学校免收赞助费已经不是新闻。早在1996年,北京汇才学校就首次提出免除赞助费的口号,结果赢得大量生源。在校生迅速达到1200人,从此再也不必为生源犯愁了。

此外,也有许多民办学校虽然没有免除赞助费,但是却降低了收费标准,有的则设立各种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

例如,私立汇佳学校推出了一项每年高达500万元的奖学金计划,为进入汇佳的高分普高生和考入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学生提供1万人民币至1万美元不等的奖学金。

北京八中怡海分校的“怡海奖学金”总额更是高达1000万元。高一年级60名新生每人获得奖学金1.5万元,用以支付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服装费、书本资料费、医疗保险费和外出活动费等,这些新生实际上就相当于“免费生”。

“免费风”安的是什么心

众所周知,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是依靠学费和赞助费。那么,这些学校免收赞助费到底是安的什么心呢?

首先应当承认,民办学校降低收费标准的一大因素,与争夺生源密切相关。

随着近年来民办中小学数量的成倍增长,尤其是高中择校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使得高中新生在公办学校之间的流动变得合法化,这对民办学校生源确实发生了影响。少数民办学校每年招生只有几十个人,说是惨淡经营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有些民办学校降低收费标准并非担心缺乏生源,而是为了提高生源质量,这种现象已很普遍。

长期以来,由于民办学校收取高额赞助费及学费,加上社会认知度不高,要招到高质量的生源很难,有的简直就是“有分没钱莫进来”。正如有些校长所说的那样:如果学生起点太低,将严重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学校要发展,需要通过设立奖学金吸引尖子生起“传帮带”作用。

最后,一些民办学校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所创办的,他们打出免费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争取好生源、办好学校,从而招揽更多的商品房消费者。

“堤内损失堤外补”,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略微抬高一下商品房的销售价格,这一点钱就会加倍收回。

“免费风”不敢降低教育质量

有人担心“便宜没好货”,害怕免费招生的民办学校会不会粗制滥造、降低教育质量?其实,这是多虑的。

每家民办学校的掌舵人都明白,教育质量是关乎民办学校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所以,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敢对此掉以轻心,更不必说通过降低收费标准来降低教育质量这样的昏招了!

有条件降低收费标准的民办学校,一般都具备相应的教学实力和经济实力。否则,它也不会考虑“薄利多销”甚至“割肉补疮”这一招的。

在汇佳学校,校长王家骏把该校的奖学金计划称为“回报社会”的重大举措。他说,经过近10年的发展,汇佳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完全有能力斥巨资让优秀学生跨进汇佳大门。

新成立的育荣学校,虽然取消了赞助费,但是从它每年收取的学费、服装费、生活费、住宿费来看,每年也要近2万元,大大超出一般公办学校的收费,所以并不会影响到它的正常运转。

从这一点上来看,实行免费招生的民办学校,他们仍然有充足的财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更不用说,一些民办学校的降价措施其真正受惠者很少了。

受惠者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免费招生的宣传力度较小、影响面较小,获奖条件过高。

例如,北京某民办初中在设立诱人的奖学金时规定:获奖者必须在国际性学科和科技竞赛中获奖,或者在国内学科和科技竞赛中获前6名,或者被评上国家和北京市“十佳少年”和相应的荣誉称号等。

显然,满足这些条件的考生属于凤毛麟角,而且,他们中又有多少愿意到该校来呢?

免费招生的主要目的是吸引优质生源

免费招生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优质生源。因为从实践中看,许多优质生源因为经济原因无法上民办学校;另外,民办学校作为新生事物,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还不是很高。

2001年4月,全国第一家刚刚从国有公办转制为民办的浙江省余姚四中就推出重奖措施,重金奖励进入本校的中考尖子生。

该措施规定:凡在浙江省初中升高中考试获得全市前5名的学生,每人可以获得8万元奖励,6~10名的每人奖励5万元,11~30名每人奖励3万元,从第31名起只要上了省级重点中学分数线也可以奖励2万元。据悉,余姚四中将出资100多万元保证这个承诺的兑现。

2001年6月中考前夕,南京市21世纪双语学校也传出惊人消息:他们计划拿出200万元用于对报考该校的高一新生的奖励。

据该校校长介绍:如果中考成绩达到省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就免去全部建校费,如果达到省一流中学的分数线,除减免建校费以外生活学杂费也免掉一半,如果中考成绩比一流重点中学的分数线高出20分以上, 那么就不仅是免建校费了,连生活及学杂费也全部免交。

按照该校的收费标准测算,择校生高中3年的各项费用在3万元~8.1万元之间。这种奖励措施对一个以收取学生费用为主要经费来源的民办学校,可算是出了血本。

不过,作为一家完全由企业投资,与东南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琅琊路小学联办的中小学一体化全日制寄宿学校,21世纪双语学校从1997年创建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名学生、占地23万平方米的花园式学校,学校运转已基本走入正轨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所以已经有条件这样做了。

怎样看待由此引发的各种争议

浙江省余姚四中等民办学校免费招生的种种措施,在教育界引发了众多争议,为此各方见仁见智。

有人认为,这是他们展开的“不正当竞争”,对兄弟学校造成了一定压力。

对此余姚四中反驳说,许多发达国家的著名高等学府都在用全额奖学金等优惠条件吸引全球的一流学生前往就学,为什么就没有人指责他们是不正当竞争呢?

有人认为,这是“用金钱买分数”,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一种“分数就是金钱”的误导,让中学生过早接触“金钱社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对此余姚四中反驳说,重奖优秀学生有利于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观念,对社会进步和学生健康成长都是有利的。否则,怎么解释国家重金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呢?难道能责问这一举动会在广大科技人员中造成“辛苦科研就是为了得奖”的误导吗?

有人认为,这一举措有炒作之嫌。

对此余姚四中反驳说,宣布重奖措施确实含有提高自身知名度的成份。既然办企业可以打广告、争市场,为什么办学就不可以呢?只要程序正当、目的合理,为认真办学、打响知名度而进行炒作,就应当无可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