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算“就近”缺乏科学依据(1 / 1)

就近入学关键是“就近”。可是怎样才叫“就近”呢?这在目前还缺乏令人信服的标准,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少。

入学学校归属能否仅凭校门口的一纸通知

2003年5月10日,是广州市某重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报名日。令人不安的是,就在当天,离该校仅两分钟路程的××苑4名适龄儿童被告知,从当年起他们将“就近入学”在30分钟路程以外、要过三条马路的另一所小学。

这是“就近入学”还是“舍近求远”?区教育局解释说,根据有关规定,在城区内,凡是学校离住所距离在3公里以内的都属“就近入学”(这距离较远的另一所小学虽然相对较远,但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住房拆迁后回迁的楼盘,所属小学地段由区教育局重新安排(××苑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就是说,这一规定并没有违反就近入学原则。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前几年××苑的回迁户就能入读该小学呢?仅凭贴在校门口的一纸通知,就确定“就近入学”的学校归属,显然这不符合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要求。

在学区内怎么也收取择校费

2002年8月,武汉市××花园的一些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已经收到该学区某初中学校的入学通知书,户口、房产证都和学校属同一辖区。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学生报名时学校仍要向他们收取9000元的择校费。

对此,学校承认确有其事。区教育局认为,这些学生按照教育部门就近入学的规定,不能算是择校生,但由于开发商至今没有交纳教育设施配套费,该小区的学生入学只能按照择校生来对待。

教育局认为,目前该区还有另外3个小区也没有交纳教育设施配套费。考虑到实际情况,“将对这些小区子女的择校费作适当减少。”

以实际居住地就近上学无法杜绝择校

为了避免择校问题,2002年1月4日,广州市教育部门公布了讨论已久的当年中小学招生考试方案,并且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其中有一条新规定特别引人瞩目。

这条新规定是,小学招生由以户籍为依据改为以居住地为主要依据。适龄儿童父母凭本人及其子女的同一户籍的户口簿,以及该户籍的房产证或购房协议(租住房屋的凭租赁合同),向居住地所属小学申请入学,以真正体现就近入学原则。

然而这样就能杜绝择校问题了吗?

反对意见认为,目前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学校,不惜更改居住地或更改户口,所以,新规定中的“租住房屋的凭租赁合同”向居住地所属小学申请入学,很容易造成一些重点小学附近的出租屋成为“香饽饽”,长年出租,但每年都会换租户。

说句实在话,在重点学校附近租房子再贵,租金也不过每年1万元,远远低于原本交给学校的择校费。所以,新规定根本无法禁止择校现象的产生,相反还会变本加厉,造成一片混乱。

入学证件一大筐

在过去,广州市小学招生学位分配“以户口为依据”,现在实行“以居住地为依据、人户必须一致。”各区对新生报名的要求相当严格,具有常住户籍的儿童要带齐户口簿、房产证(或者其他有关居住在与本户籍相同地段的合法住房证明)、出生证、独生子女证、幼儿园鉴定证、当年区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证等。

这样一来,小学招生开始后,许多学校的报名点前就不得不排起长龙。特别是就近入学政策与许多家长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许多人焦急不安。而且,其中的许多证件要不要带,家长并不清楚,只是到了现场才知道要带,而一时又很难办齐证明材料。

证件不齐怎么办?回答是只承诺保证有书读,但不保证入学地段。究竟在哪个学校上学,要由区教育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

怎么才算“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政策带动了学校周围的房地产销售,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书,临时在学校附近买房或租房。由于相关手续尚未办妥,一时拿不出房产证、只能出具中介证明和单位证明,因而带来许多麻烦。

还有不少即使是买了房屋也不能解决问题的。

例如,一位从广西桂林来到广州做生意的廖先生,儿子已经6岁了。为了儿子读书方便,他一口气在东山区某名牌学校附近买了3套房屋,心想这下儿子读书不成问题了。

谁知报名时才得知,东山区由于学位紧张,特别规定外地户口新生必须比广州户口的孩子大0.5岁以上(2001年的规定是1岁)。这样一来,儿子即使作为“借读生”也不能上学。他连连叹气,“这3套房白买了。”

还有一位离婚妈妈,在为6岁的女儿报名时也遇到了棘手问题。

这位妈妈离婚后带着女儿搬回东山区与父母同住,由于房屋的业主是其父亲,女儿户口也不在东山区,这就意味着居住地、户口与所报学校不一致。

这种情况怎么办?回答是,学校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田伟该到哪里上初中

2002年8月20日,家住石家庄市的田伟(化名)的父亲焦急地向媒体反映,马上就要开学了,可是田伟还没有找到接收他借读的学校。

田伟的户口在河北省保定市,他是随做生意的父亲来到石家庄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一直借读在××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像他这样小学升初中的外地借读生,在石家庄市一共有1000多人。

2002年暑假前,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田伟被告知考试没有通过,因而不能升入初中。由于田伟不属于该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接收范围,因此需要自己联系学校上学。

在这以后,田伟的父亲找到购房的物业管理部门,因为在买房时开发商承诺保证孩子能上学。物业部门通知田伟交10元钱,到该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参加考试,后来得知没有被录取。

据悉,像田伟这样的外来工子弟、在即将开学时还没有找到接收学校的,在他居住的新村就有30多个。

根据石家庄市教育局规定,2002年小学升初中应当按照毕业生的实际家庭住址划片(以房产证为依据)就近入学,原则上户口和住址要相互一致。

户口不在石家庄市而要求在初中借读的学生,则根据实际住址到所在区教育局报名,由区教育局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调剂入学。

“就近入学不是不要教育质量”

2002年9月2日是中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可是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的3个村,还有40多名小学毕业生无法就近升入初中。

据反映,这3个村原来属于城厢区某乡,2002年6月由于乡镇规划调整而被划入城厢区某街道办事处。这样,这些孩子的初中入学也就相应划到了××学校。

2002年8月初,这些孩子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可是8月29日,××学校突然要求这些学生参加入学考试,凡是语文和数学总分达不到120分(及格线)的学生不能注册,注册了的学生也不能接收。

这样,就出现了虽然是“就近”、但手持录取通知书却仍然被学校拒之门外的怪事。

该校校长解释说,小学升初中确实是根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来进行的,但这并不等于不要教育质量。如果学生不具备文化基础,就没有办法推进素质教育,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测试,小学升初中的98人中及格率只有48%。所以这些学生不能注册,应当由孩子家长和原来的学校负责,应当回炉重读。

莆田市教委认为,这些学生如果自己愿意选择别的学校,那是家长的事,但是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不能变。学生划到哪个学校,哪个学校就应该接收。至于学生基础差,就更应该花力气培养,而不是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