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国家造的、经费是国家拨的,按理说家长可以少花钱了。然而不可能。因为每个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方面都相去甚远。你无法改变它,只能适应它。要知道,一个薄弱学校的所有资产还抵不上一所重点学校的一个实验室。一旦住“错”地方,麻烦还真不少。
中小学择校,住错地方麻烦大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就必须住“对”地方。
又是起跑线?对,整个读书阶段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起跑线,因为他们还没有踏上社会。
2003年4月4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2003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再次强调小学、初中的招生,要遵照学位分配以居住地为依据、就近入学、人户必须一致的原则。
这就是说,如果孩子要上名牌学校,就必须住在名校旁边,否则你就必须有钱,以便从容地在那里购房。这样的地段决定了房价不低。即使买房,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办妥手续可能要拖上好几年,耽误了孩子读书可就前功尽弃了。
广州市的吴女士坦言,就近入学政策出台后,她和先生都坐不住了,急忙到东山区某省级小学附近的楼盘看楼,打算通过在名校旁置业“强行让自己符合地段”。
她说:“我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家里条件也算宽余,本想多交点钱让她上好学校,可是现在交钱都不行了。虽然有地方住,但也只能多花点钱再买一套房,反正将来用不着了也可以租出去嘛。”
对于资金实力不厚的家庭来说,买二手房既省钱又省力,还不怕没有户口簿,但是动作要快。如果大家都“达成共识”了,房价就会飞涨,这一点毫无疑问。
实在买不起房屋,想方设法哪怕弄虚作假迁户口,都实在司空见惯。但必须小心谨慎,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如果还是没有办法,就只有高价择校了。不管自己户口在哪里,花上一笔高价择校费以及相应的活动经费,照样有可能上名校,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
为择校,按揭未来20年
在以上种种措施中,显而易见,住在名校边上最省事。
西安市边家村的彭女士,2002年秋季6岁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在此以前,她算过这样一笔账,她心目中的一所重点小学,2001年学区内的子女入学收费是8000元(小学6年),2002年已经改为每年交纳3000元(含学费)了。如果去掉学费,每年交纳的费用至少有2500元,照此计算,6年交纳的额外费用最少有1.5万元,比上年增加7000元。如果户口不在本小区,孩子要上这所学校,按照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择校费为3.5万元。
算账以后彭女士当机立断,为了儿子上学掏出全家所有积蓄,然后以20年贷款按揭购房方式,在该小区买了一套住房。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
就近入学并不表明一定可以免交择校费
彭女子是幸运的,因为她“押宝”成功了。在许多情况下,“押宝”可就没有这样幸运。这其中有种种原因,下面所述的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类型。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现在流行与外地名校联合办学。“名校建民校”的结果是,这些小区没有公办学校、只有民办学校,孩子虽然可以就近入学,却无法“回避”择校费支出。为此,常常会出现一些业主买得起房、孩子上不起学的情形。
2002年11月11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某小区会堂里,一场已经持续1年的小区配套学校究竟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对话,在几经剑拔驽张后仍然没有定夺。
据南山区教育局解释,该区常住人口只有16万,而实际居住人口却有80多万,每年的入学率以20%的速度递增。
为了扭转该区名校偏少的局面,2000年5月,南山区教育局与北京某名校签订协议,经过市、区两级政府同意,确立了北京某名校南山分校的“国有民办”性质。其收费标准由教育局认可、物价局核定,最终反映主办方的教育成本。愿意在此就读的孩子可以继续就读,无法承受择校费的,教育局负责联系一所公办学校入学。
这样的安排,不时被激动的业主代表所否定。
业主刘先生说,我们入住××名城应该享受国家规定的、开发商必须配套的小区公办学校,应该就近享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小区配套学校办成高收费的民办学校,是不是剥夺了我们的这个权利?
在一片指责声中,教育局承诺:再派一个工作组下来调查,月底答复。但是不少业主担心,各校录取在即,谁敢等下去呢?
业主质疑开发商搞欺诈
一期入伙的业主林先生在对话中激动地说:入伙前每当他穿梭于宝安至蛇口的上班路上,总被“入住××名城,就读北京某名校”的广告所吸引。楼盘还在报纸上大做广告,宣称:××名城是进入北京某大学的“摇篮”……为了确认其真实性,他在售楼处亲口询问售楼人员,他们总说,北京某名校(南山分校)是与南山教育局合办的,收费与公办学校一样。
听信他们的话,他于2001年4月正式入伙。当他到售楼处为小孩预报小学一年级学位时,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了:小学每学期学费6000元、杂费3000元。他更无法接受售楼小姐的解释:北京某名校南山分校与该公司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单位,他们无权干预学校收费……
听到这里,一直沉默不语的楼盘副总经理插话说,一期售楼广告的确有“不妥和含糊”之处。他的讲话立即引起业主们的质问:不是不妥,是欺诈!
现场一度发生混乱,参加对话的南山区公安局一位负责人立即开解双方:“大家可以依法到法院讨个说法”。
随后,一期入住的业主陈先生以广告不实等理由,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
陈先生在诉讼中称,被告所承诺的北京某名校南山分校根本不是区配套的公办学校,为此,如果子女在该校完成小学至高中教育,要多付高达10多万元的择校费。请求判令被告支付承诺创办名校不实的赔偿——人民币3万元。
陈先生指出,弄虚作假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该校与开发商无关,可是开发商在售楼广告、售楼书中却宣称,学校是他们与北京某名校创办的;
二是开发商有意隐瞒该校的“国有民办”性质,在广告中大肆宣传该校是小区的配套学校,能够保证该小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等等,显然使购房者产生误解。
就近入学炒热了房地产
在就近入学的政策阴影下,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纷纷采取购房、购二手房、租房等“房屋对策”来加以应对。
在实行就近入学政策的地区,规定小学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小学的学位分配以居住地为依据,人户必须一致。申请入学的适龄儿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居住地所属小学提出申请,并提交与其子女(被监护人)同一户籍的该市居民户口簿,以及该户籍的房产证或购房协议;租住房屋的,凭市房管局认可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所租房屋必须是本人唯一居住地)申请入学。
一份调查显示,在名校附近的新住宅中,大约有20%的业主是冲着名校这块招牌来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上这所名校,其中的20%很可能不会选择这套住宅。
玩“空手道”搞来房产证
专家估计,玩空手道、开假证明的人,比在名校附近直接购房、租房的比例要高得多。
2002年5月,广州市东山区某名牌小学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当天有一位学生来报名时,持有符合学校地段的某楼盘的房产证,经查,房产证上署的确实是其家长姓名。
然而没想到,当天晚上校长就接到一个电话,称“白天来报名的××拿的房产证其实是跟我借的!”
这位神秘来电者自称姓陈。原来,××为了让孩子进这所省级小学,通过中介公司找到了家住学校附近某楼盘的陈先生,表示愿意出钱“借”陈先生的房产证用几天,把房产证上户主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办完报名入学手续后就“完璧归赵”。
由于陈先生的孩子才2岁,离上学还早,陈先生就同意了。可是陈先生事后得知,一张房产证只能用一次,他顿时后悔不已。为了“确保”自己的孩子将来上学不受影响,于是被迫打来这个电话向校长“招供”。
有人伪造银行按揭蒙混过关
除了千方百计弄到房产证以外,还有不少人通过房屋中介公司伪造购房协议和银行按揭合同,企图蒙混过关。学校组织老师挨家挨户家访时,发现有些地方根本没人住,有些地址住的则是另一家人!
根据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即使报名学生的住所是出租房,也必须证明该出租房是唯一的住房,而且户口地址和住房地址要一致。
然而实际上,有些根本就不是唯一的住房。
有位“过来人”反映,通过房屋中介公司租借房屋,有关登记手续都可以由中介公司来帮办,包括在街道办事处办理唯一住房证明、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迁移等等。
“虽然这是弄虚作假,但是为了孩子读个好学校,也顾不得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