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盼望国民待遇(1 / 1)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这表明,民办学校及其学生的社会地位正在提高,享受国民待遇有望实现。但是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这种国民待遇目前还是“稀有之物”。

民办大学类型过多,容易招致社会误解

民办大学无法享受国民待遇,与它本身的类型过多有关。许多择校生对民办大学类型并不清楚,从根本上动摇了他们对民办大学的看法。一旦发生误会,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以辽宁省为例,目前从事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大学一共有三类:

普通高校的民办二级分院

这类高校具有独立校舍、单独编班、独立办学、独立核算等特点。列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学生经过高考入学取得学籍。学院与普通高校本部使用同样的本科教学计划组织教学,颁发与普通高校统一的毕业证书。

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民办高校。其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新生通过高考录取取得学籍。学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考试,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在辽宁省,目前一共有5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它们分别是辽宁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大连商务职业学院、大连艺术职业学院、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民办专修学院

它不具备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由学校自主招收、宽进严出。70%学时的课程由国家和省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织考试,30%学时的课程由学校组织考试。考试通过发给大专毕业证书。毕业证上必须加盖2个印章方为有效,1个是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印章,1个是就读学校印章,国家承认学历。在辽宁省,目前一共有30所这样的民办专修学院,2002年共向社会招生11037人。

民办学校的生存环境相对恶劣

民办大学渴望享受国民待遇,与它们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不管是民办大学还是民办中小学,它们的处境大同小异。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学校校内环境就像一座花园,学校毕业生98%都由学校安排就业。然而即使这样,该校校长汤有祥仍然时刻保持着一颗清醒头脑:“民办学校办学难,稍有不慎就会倒闭”。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01年6月,全国一共有99所民办学校倒闭。民办学校为什么容易倒闭?主要在于:

沙丁鱼围攻鲶鱼效应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死亡,只要放入一条专吃沙丁鱼的鲶鱼,沙丁鱼马上就会被激活。民办学校在创办之初确实如鲶鱼一般,激活了众多公办学校。可是被激活的沙丁鱼一旦振作精神,就会反过来围攻鲶鱼。

例如在招生方面,过去公办学校划地为牢,自己捆住了自己。但是现在它们也搞起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或者向学区外的优秀学生暗送秋波,或者联手组成壁垒、对口升学,或者师资垄断、不许教师到民办学校等等,各方面都限制了民办学校的发展。

生源不足是关键因素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源不足是民办学校倒闭的重要原因。许多民办学校除了校舍漂亮外,在其他方面给学生的吸引力就不如公办学校。可是,民办学校总不能仅仅依靠漂亮的校舍吧?一旦生源出现困难,倒闭就在眼前。

例如,北京某私营企业主曾经投资1亿多元办学,结果第一次招生只有4个班,“一声叹息”后马上宣布关门大吉。浙江省台州市某校一度曾经红红火火,可是由于后来招生发生了困难,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初中、高中转让出去。

资金周转不灵

教育投资是长线投资,不能贪图回报快。而一些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完全不懂得教育规律,只知道按照企业操作方式来运作资金。

特别是一些创办之初资金就东挪西借的学校,一旦生源不足入不敷出,马上就会发生倒闭。一旦资金富裕较多,就会从中抽出一部分或全部用于其它投资。当新的投资项目发生困难,反过来就会影响学校的资金运作,同样加速民办学校的倒闭。

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

有的民办学校师资力量全部来源于借用、聘用,不但队伍不稳定,而且这些师资力量把自己看作是“临时工”。稍有风吹草动拔腿就走,给民办学校的教学秩序带来极大混乱。

也有相当多的民办学校,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对聘用的老师缺乏吸引力,或者根本无法保证起码待遇。常见的情形是:通过聘用几位名师,许以重酬,以此来吸引生源,后来由于未能兑现原来的承诺而导致名师出走、学生纷纷转校,家长向学校索回赞助款,学校迅速关门大吉。

民办大学的旁听生难以享受同等待遇

旁听生是择校生中的一种,可是他们往往在旁听的同时遭到老师的轻视和学校的歧视。在这种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的今天,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成为“旁听生”。

以广州为例,目前在广州市各高校中几乎都有旁听生存在,一个班级最多两三人。他们大多是因为高考发挥失误或其他原因无法上大学,以旁听的身份继续上学读书的。他们所交的择校费是普通本科生的几倍,通常被称为“赞助费”,每年至少2万元。他们大多学习努力,可是由于“旁听生”的身份,毕业时最多只能拿到“结业证书”。

位于广州市仑头路附近一所高校的一位旁听生诉苦说,2001年他大专毕业,以2分之差没有通过专升本考试,所以来到现在这所高校旁听大三,准备2003年参加考试。可是进入高校旁听以后才觉得,自己的压力远远超出原先的想象。

在许多高校,旁听生是“三无人员”——无学生证、借书证、医疗证。为了管理方便,有时他们还被要求胸前挂个“旁听生”的牌子,在被打入另册的同时,真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由于身份的限制,旁听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权力,因而不被老师重视。他们可以随到随走,只能在校外住宿。

除此以外,他们往往被环境“忽略不计”。

例如,有一位旁听生因为以前大二时取得了相同科目的学分,所以开学没多久就去办公室申请免修。可是接待老师一听是旁听生脸色立即就变了,白了一下眼说:“旁听生什么都无所谓啦,不用办了……”老师的这种轻视表情,令旁听生自尊心大为受伤!

一名外语类高校的旁听生说,学期开学后不久就是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报名时间,自己像班里其他同学一样报名交了钱,后来钱却被退了回来。老师的解释是,学校要争取通过率,你们基础不好就不要报了。

民办学校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

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涉及到它的前途和归宿。这个问题得不到法律保障,民办学校的发展壮大就危机四伏。

84岁高龄的贾维茵,是北京市第一所民办中学——北京私立正则中学的投资者和创始人,一位奉行“教育救国”的热忱老人。可是,在民办中学发展壮大后他反而被迫出局,完全失去对学校事务的管理权。

贾维茵1936年毕业于南开中学——旧中国最著名的私营中学之一。受南开中学创办人张伯苓先生的影响,贾维茵一直有教育报国的人生理想。

1984年,贾维茵对一位清华大学教授的儿子只想做小买卖赚钱的举动感到痛心不已。就在那一年,贾维茵用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的名字为校名,创办了正则文化补习学校。

1992年,贾维茵出资20万元把学校改为北京市第一所私立中学正则中学。发展到1998年末,正则中学校产已有300多万元,拥有计算机房、语音室、汽车、印刷设备等,不仅没有外债,而且还积累现金80多万元。

1997年7月1日,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布后,区教委根据市教委下达的贯彻《条例》实施细则,在建立董事会、校长年龄不得超过70岁等问题上与贾维茵发生分歧。发展到后来,1998年8月25日,区教委作出《关于临时接管私立正则中学的决定》。

不甘心的贾维茵后来把区教委告上法庭,但是最终败诉。

马太效应令民办学校面对退费进退两难

学生退费在公办学校并不常见,可是在民办学校中却很普遍。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大面积的学生退费,就像银行里的挤兑风潮一样。在这方面,民办学校往往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从而损害到民办学校的声誉。

早期的民办学校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一流、学费居高不下,一块阔气的停车场就能成为普通市民的热门话题。而现在10年发展下来,一些民办学校的危机已经日益暴露出来。

例如在重庆市,截至2001年6月,该市有各类民办学校1732所,其中民办中小学168所。重庆市教委的相关资料显示,该市民办学校整体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已经因为亏损严重而发生倒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生源奇缺。

以某大型民办学校为例,该校从办学至今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占地120亩。按照预算,全校生源应当有1200~1500人才能基本维持学校运转,而实际上该校只有600人,缺额实在惊人。

学校出现生存危机,不可避免就会出现马太效应,陆续出现一些学生甚至是大面积学生提出退费问题。

关于民办学校退费,各地都有一些具体规定。例如在北京就有一个统一的退费规定,在此基础上每个学校都制定有一些具体办法,学校并不想难为学生。很多学校规定,只要学生在一个时期(例如两周、一个月)内提出退学,第二天就可以领到退费,而且一分钱不少。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由于招生中介的存在,退费变得异常复杂化。有的学校为了招生,给代理中介支付了一笔数目很大的费用,学生一交学费,这笔费用马上就划给中介了,现在要退费就会发生麻烦。如果全部退还,学校受不了;如果不全部退还,学生又有意见。学校两头为难。

一般来说,学校招生越是夸大其词、越是不讲信用、学校规模越小、招生流失率越高,退费就越不容易。

对于他们来说,好不容易招来一个学生,哪里肯轻易退费呢?不退费正是他们阻止学生流失的一种主要手段。

“招生专业户”败坏了学校形象

民办学校难以享受国民待遇,为了生存,它们变本加厉,不惜动用一切商业手段甚至不法手段扩大招生。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反过来又败坏了民办学校在择校生中的形象。

例如上面提到的招生中介,在民办大学招生中尤其常见,这里不妨称他们为“招生专业户”。

所谓招生专业户,是指为了赚取高额劳务费而专门替学校跑生源的人。据透露,目前的行情一般是每代招一名高校学生,回扣在400~500元,最高的在1000元以上。

对于他们来说,招生只是一种“季节性打工”。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他们不惜坑蒙拐骗。所以,学校对他们也是既爱又恨,择校生对他们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在招生专业户手中,本科线往往会降为专科线,专科线降为中专线,到最后中专线也一降再降,甚至出现了实际录取线比国家标准线低40~60分的怪现象。更稀奇的还有“莫问分数,只管收钱”的来者不拒的招生办法。大批不具备接受高等教育条件的高中、初中生,甚至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也顺利涌入高校校园。

择校生应当警惕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民办大学能否拿到文凭?如果拿到文凭,是否具备起码的求职资本?

事实上,这些民办大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字写别、词用错、单词不会说;上课迷迷糊糊、下课喳喳呼呼;作业马马虎虎、喝酒晕晕糊糊;听不懂、学不会、一问三不知。这样的学生毕业就是失业,实在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