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重点公办小学名声在外,生源非常充足,所以他们在新生入学时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报名人数。有的则是在拼命压缩报名人数后,把余下的学位用来“拍卖。”
新生报名要接受“隔离审查”
2001年7月22日至24日,是哈尔滨市一些小学新生报名的日子。在普通小学,新生报名只要几分钟就可以通过。可是在公办重点名校,他们必须接受长时间的严格甚至带有苛刻的“隔离审查”。
22日上午,在某公办小学报名处聚集了50多位家长。
根据规定,报名程序是首先审查户口、房屋产权证等“五证”;这些手续带全了,老师再单独把孩子带进教室“谈话”;接下来,孩子必须将老师带到自己家里“参观”。
孩子进去“谈话”时,家长只能在外面干等。“谈话”结束回家看房时,为了避开家长,老师和孩子通常从旁门“溜走”。一旦被家长发现也不许家长跟着,否则就被判为“不合格”。
有的家长着急地说,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拿钥匙,丢了怎么办?家里没人行吗?
一位女孩回来后,家长问老师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女孩回答说:“老师要看我四季的衣服、玩具、鞋、相册,还把最上面的柜也打开了。还拿出来拖鞋、衣服让我穿上,看到底是不是我的。”
看得出,这样的检查是很认真的,并非走过场。
下午2点,一位守在报名处的老太太焦虑不已,因为她孙女从上午9点多就进去“谈话”了,到现在还没有出来,午饭还没吃呐。
将近下午3点,老太太的孙女终于被老师领出来了。老师对她说:“你孙女说,你家原来住在××街,是为了上学才搬来的。”
老太太一听急了:“我们就是为了孩子上学在这儿买的商品房,要是不行你们早说,怎么把孩子关在里面这么长时间?”
另一位“进去”了两个小时的男孩,老师把他领出来时对家长说:“你家孩子说了,今天早晨是坐9线车来的,你家根本不住这儿!”
家长一听连忙解释:“昨天是双休日,我们全家才住在孩子奶奶家的,并不是每天住在那里。孩子太小说不清,你们好好看看房证、户口,不相信还可以到房管所调查。”
男孩说,进去后老师问他家住哪儿?和谁住?小时候在哪儿住?这几天爸爸都和谁说话了?都说什么了?今天早晨坐什么车来的?早晨爸爸教他说什么了?又和别人说过什么话?邻居叫什么名?提问的一共有3个老师,问问停停,问的一直就是这些。
家长们对这种“隔离审查”颇有微词:学校为了防止学区外孩子弄虚作假入学,加强入学条件审查可以理解,但不能利用孩子天真不会说假话,就得非审查孩子不可吧?
小学入学测智商,人为分成三六九等
一些公办名校由于择校生太多、招生压力过大,近几年纷纷通过测试智商等手法来减轻招生压力、遴选生源质量。
2002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每天都有四五所学校安排一些孩子来测智商,其中不但有重点学校,还有不少普通公办学校。
据该院心理科医生介绍,这些来测智商的孩子本属正常智力水平,或许由于在面试时“卡壳”了,学校才要求他们来医院测试一下智商高低。
也有的学校纯粹是通过测量智商高低来选拔“优秀”孩子,按照智商高低择优录取。
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进重点学校,纷纷央求医生“多写一点好话”,令医生十分为难。
持反对意见的家长认为,由于孩子尚小,面试时十分腼腆,老师问几道加法题一时说不上来,学校就要让孩子加测智商,这简直是为难孩子。学校怎么能通过一次智商测试就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呢?
天津市教育局对此明确表态,适龄儿童入学是公民的应有权利,智力正常的儿童不必进行智商测试。
智商高低,不但涉及到智商测试的内容与方法,而且其结果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对此,学校似乎也有一肚子苦衷。
负责招生工作的校领导介绍说:公办学校按照市、区教委的规定,只能招收学区里的孩子。要看孩子是不是学区里的,首先得看“五证”。但老师并非检验各种证件真假的专家,对好多证件,学校也分不清真假。学校又不是权力部门,所以只能通过问孩子在哪儿住,家里什么样,然后再到孩子家里核实是不是和孩子说的一样,是不是在这儿长住久居的。从这几个方面调查,看能不能对到一起。
不过,即使发现问题,我们也不能肯定哪个方面绝对是假的。
重点学校的考试分数一“分”多用
根据规定,小学升初中择校不得以书面考试和变相书面考试方式选拔新生,但可以采用面试的方式。怎样在每位学生三五分钟的时间里,“准确”探明一个学生的素质高低,学校感到勉为其难。
有些语言表达能力稍差、其他方面都不错的孩子,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面试就结束了,这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在南京市,由于只有南京外国语学校可以通过考试挑选学生、其他学校一概不能考试,所以,外国语学校的测试分数一时间成了其他学校招生时的重要参考。
面试开始以前,其他公办学校就纷纷找到教育局打听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考试分数,表示各区前200名的学生,他们愿意“照单全收”。
在这样的热潮下,原来不少不打算报考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现在也不得不去报名了,为的就是拿到这个“参考标准”,以便“有心栽花”(报考外国语学校)“花不开”(不录取)时,“无心插柳柳成荫”(录取到其它名牌学校)。
啼笑皆非的补发证书
相比而言,为了防止“看花眼”,各所公办学校更青睐于小学生的各种“硬件”,例如参加省市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三好学生证书、素质教育报告单,包括上述参加其他学校考试的分数条等。
于是,一些学校纷纷要求学生报名时带上各种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一到六年级的素质教育报告单。
一时间,家长为了一纸证书而犯愁,甚至为了几年前素质教育报告单上的一个“良”和学校较真:“优”和“良”有什么区别?我的孩子为什么是“良”?能不能“补发”素质教育报告单?等等。
南京市白下区有一位家长就专门到教育局去质问:“三好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他的孩子已经钢琴9级、手风琴9级,却为什么没有评上“三好生”。先前他找到学校,学校说是“三好生”名额有限,现在只能找到教育局,要求“补评”一个“三好生”名额给学校。
小学毕业生纷纷制作“自荐书”
自荐书本来是成人求职的“敲门砖”,然而面对激烈的择校竞争,它过早地被小学生用在升初中上。
2002年5月26日,成都市高新区第三小学的6年级学生,把上百本自己制作的精美“自荐书”展示给自己心仪已久的理想学校,以向高一级学校推销自己。
这些“自荐书”清一色16开大小,封面清新、明快,风格迥异,都是学生自己在电脑上设计制作完成的,个性化很强。内容除了个人介绍,还包括自己6年来所获得的各种课外成绩,以及家长和老师的评价。
该校宋校长介绍说,这些“自荐书”都将由学生自己递交给自己理想的中学,其设计和制作并不亚于成年人求职用的“自荐书”。这是学校和学生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学生毕业考试和择校考试之外的一种张扬个性、发展能力、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挑战和体验。
转学自荐不亚于大学生应聘
不只是升学时需要用到简历,就是平时择校转学,自我推荐也非常重要。
2002年初,江苏省常州市一位小学6年级学生,在新学期开学前给一所热门小学送上了一份自荐材料,以全方位展示其综合素质。
在长达4页纸的自荐信中,这名13岁的小女生首先肯定了“我”是一个不错的学生:
在班里是副班长、大队旗手,成绩经常在年级拿第一;
兴趣广泛、钢琴获8级,是常州市书法协会青少年分会会员,参加过网上冬令营并且获过奖,自己还制作了2个主页;
虽然数学不突出,但是进入6年级以来,通过每周的数学乐园培训班指导,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以上这些,都促使她在最关键的一学期中申请转学,以接受更严格的挑战。她表示,转学后的“我”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会更加努力,因为“我”喜欢竞争。
在个人资料栏内,这名小女生留下了联系电话、个人主页、E-mail,以及血型、身高、体重、出生年月及星座。打印成表格的获奖情况达10页之多。
校方表示,他们对该学生的转学要求并不赞同,但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对她的勇气表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