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定,公办学校不能招收择校生,实际上这项规定形同虚设——择校费的投向并没有规定必须是民办学校——谁的教学质量高,谁就能赚取择校费。同样是公办学校,有的学生爆满,有的空空如也。虽属反常,却不难理解。
一边学生爆满,一边空空如也
在广东省紫金县L镇,就曾经出现这样一幕有趣现象。
2001年10月,L镇中学初一年级的1个班,原来只能招收52人,现在却有90多名学生;而邻近一所中学初一年级有6个班级空着,其他6个班每班也只有30名左右的学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
原来,L镇一共有3所中学,其中,L中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最好,是一所完全中学,在当地有良好声誉。另外两所为初级中学。按照计划,3所中学各招收20多个班级。
长期以来,家长们都愿意把子女送到L中学就读。自从小学升初中规定不能择校后,很多家长到学校反映,如果L中学不收这些学生,家长就要把子女送到其它乡镇去读书。
在此背景下,2001年秋季开学时,L中学宣布,持其他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也可以到该校上学。这样一来,几天内就有200多名校外学生来L中学注册交费。另一所学校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学生全部跑光。
L中学平白无故多了200多名学生,并没有多开班级,只能把他们安插在原有的班内。初一年级的6个班,除了一个班为87人,其它都超过了90人。
大约45平方米的教室内,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课桌。课桌被分成5列,每列9排双人桌,每列之间只有一个窄小的过道,两边的课桌紧靠墙壁。前边靠门的课桌几乎摆到了门外,中间的两列则紧靠老师的讲台。后边的教室大门紧锁,因为课桌已经把门死死顶住了。
由于课桌摆得太密,学生搞卫生时挪不开课桌,只能跪在地上扫地。
一考牵动万人心,家长对考试喜忧参半
南京市每年的小学毕业生有9万多人。南京市教育局认为,该市虽然有200多所初中,但是好学校数量不足10%,这样就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伴随着择校风日益盛行,南京市在坚持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的基础上,2000年对部分矛盾集中的重点中学实行电脑派位,2001年更是开了一个“口子”,除了南京外国语学校以外,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12所重点中学也采取考试方式面向全市单独招生。由此更加凸现了小学生的升学压力。
南京市教育局认为,用考试形式去解决择校矛盾,比钱或“条子”都要公平。对此,家长们并不完全认可。
许多家长对恢复选拔性考试喜忧参半。喜的是有考试就有机会,孩子搏一搏兴许就能冲进好学校;忧的是如此一来孩子的负担无疑又要加重了,这样残酷的竞争,稚嫩的孩子能承受吗?人生就像万米长跑,小学升初中是第一个千米,虽然跑在最前面的不一定赢到最后,但是如果第一圈就落在后面,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但是没有办法。为了能进好学校,就只能进行考试。
小区只办“贵族学校”,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办
某某花园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城市住宅试点小区,其投资方Z公司又是贵州省房地产行业中唯一的上市企业。
1999年9月1日,Z公司与北京著名的寄宿制小学B小学、贵阳市教委联合创办的ZB小学正式开学,不料却引发了两年以后这里的13名业主挑起的一例独特官司。
13名4~13岁的孩子告状的理由是,该小区只有这所收取高额学费的民办学校,并没有设置公办学校及义务教育设施,侵犯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换句话说就是,小区只有“贵族学校”而没有公办学校,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怎么办?
购房后才知道读完小学需要5万元
叶先生是该花园最早的住户之一。1998年10月,他以按揭方式按每平方米1500元的价格在这里购买了一套住宅。第二年他带着7岁的女儿前往ZB小学报名时才知道,这是一所社会力量办学,并非公办小学。粗略一算,读完6年小学大约需要5万元左右。
叶先生由于无法承受这笔费用,最后只好把女儿送到四五公里之外的另一所小学就读,每天由奶奶照顾。
虽然该花园的住户,孩子入学比外来学生每学期要少交1000元建校费,后来又减少了600元教育管理费,但是仍然有许多家长承受不了。有的住户因此又回到城里居住。
正因如此,叶先生女儿的名字排在长长的原告名单中的第一位。被告方是批准开办ZB小学的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以及Z公司。
住宅区配套学校是否属于业主所有
随着住户不断增多,业主们要求ZB小学大幅度降价,甚至要求按照公办小学的标准收费。
其主要理由是,这是该花园的公共设施,其投资已经进入小区的开发成本,并且已经计入住宅出售价格内,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当由小区业主共同拥有——他们需要的是公办小学,而不是民办学校。
然而,这一要求无法得到ZB小学认同。他们认为,该校各方面的条件在贵州都是首屈一指的,理所应当优质优价。
Z公司则认为,根据我国现行法规,住宅小区的公建设施并非归业主所有,原告将ZB小学的校舍、场地“假想”为自己的共有财产,是对购买商品房公摊面积的误解(这一说法得到法律认可)。至于兴办公办小学,那是政府的事,并没有规定小区规划的学校只能是公办学校。
这正是一个法律空缺,否则也不会有这场官司了。
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空白如何填补
类似于ZB小学的影子,在其他地方也随处可见。
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至五山路一带,拥有21000户住户的小区,按照规定本来应该有五六所小学、3所中学,而实际上只有1所小学、没有中学。
相比而言,地产老板感兴趣的是“名校办民校”,而不是建造公办中小学。因为这样来钱快。不但来钱快,还因为小区学校与著名的中小学联姻,会大大有利于售楼。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表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的学校是否应当是公办小学,目前国家没有统一规定。
曾经两度留学日本并且获得两个硕士学位的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研究员李伟成介绍说,在日本,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必须兴建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而且是由政府来完成的,绝不允许公办学校与地产商联合办学。“比如就近上学这个问题,日本政府明确规定,(从家里到学校)步行不能超过10分钟,这比我们现行的一些规定更容易操作”。
据悉,为了填补这个法律漏洞,目前广州市已在尝试新的做法,即在小区开发以前,政府就先将配套的学校规划好,将计算出来的建校成本摊入地价后再拍卖用地,学校由政府兴建。
在上海,也正在实行从“生地出让”到“熟地出让”的过渡。就是说,熟地出让时,大部分公建配套设施(包括学校)都已经建好,直接计入开发商获得土地的成本,而且这些条款在土地出让时都写入合同(将部分行政管理功能纳入合同),这样,公建配套设施的产权国有性质就变得更加显性化、更加直观,从而不会产生产权疑问。
上海市教委认为,这样的配套学校一般应是公办学校。
被老师否定,6岁娃娃言自杀
由于一些公办重点小学入学把关很严,即使就近入学也给孩子和家长增加了许多无形压力。在西安市,甚至发生了6岁娃娃被老师否定、声称要自杀的事。
2002年6月,西安市的刘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来到本学区的一所公办重点小学,与其他新生一起参加入学摸底考试。由于孩子在考试前喝了很多水,考试时频频上厕所,所以试卷没有答完,成绩只有50多分。
考试结束后校长对刘女士说:“只考了50多分,程度太差!”并要求家长利用暑假给孩子补习,否则开学后跟不上。
一出校长办公室,那孩子就说:“妈妈,我心情不好,想自杀。”刘女士听了大吃一惊,对校长的态度也很不满:“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怎么能对一个6岁的孩子下‘程度太差’的断语呢?况且还当着孩子的面。”
也许6岁的孩子并不清楚什么叫“自杀”,但他的心情很糟糕已是事实。稍过一会儿,孩子说:“蝙蝠侠和黑暗军团作战,总是黑暗军团先赢,但蝙蝠侠最终会打过黑暗军团的。”
孩子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向妈妈表决心呢。
颇受家长欢迎的女子学校
在上海,宋氏三姐妹曾经就读过的中西女中,1982年重新恢复了女校的本来面目。许多家长把女儿送入女校,一时间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现了女校报名“爆棚”的现象,全国各类女子学校总数也已经达到60多所。
2002年9月,上海市三女中第一次面向全国招生,更是引起外省市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原来只准备招6个班,结果规模翻了一番,达到12个班。
江苏省唯一的女子学校——无锡哈佛女中,针对上海女生特别钟情女校的特点专门开设了“上海班”,与上海学校同步使用上海版教材。
心理学家指出,在女校读书有利有弊。有人这样形容女校的毕业生:“两极分化明显:不是特别闷,就是特别闹。见到男生,不是低头脸红,就是有点人来疯。”
相当多的家长认为,把女儿送进女校,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她们专心读书、防止早恋。
一位家长的观点最有代表性:“高中阶段把学习搞好、考上名牌大学是当务之急,其它乱七八糟的事情,一件也不要有。”她十分得意地说,“现在女儿已经高二了,听她说起那些在普通高中的好朋友,一些已经开始偷偷谈男友。这样怎么搞得好学习呢?我更感到当初我选择对了。我经常告诫她,早恋会把人的一生都毁了。一旦恋爱了,怎么考大学?”
事实上,女校提倡的平等、独立,在普通学校也一样能得到。女校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像“一只笼中的小鸟”,没有普通中学的学生那样快乐自在。
可见,家长没必要非把女儿送到女校读书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