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燝被杖责之后,当场昏厥。苏醒过来后,又经一帮走狗任意踢踏,哪里还能保得住性命?阉党将他拖出,由家人带回寓所,没过几天便去世了。魏忠贤再次假传圣旨,命太监捉拿御史林汝翥,按照万燝的例子惩治。这林御史是叶向高的外甥,曾经在巡视都城的时候,看见两个太监抢夺百姓财物,互相斗殴,当即斥责他们闹事,并鞭笞一番结案。这两个太监回去之后告诉了魏忠贤,魏忠贤正想示威,索性将林汝翥一并捉拿。林汝翥得知消息后,担心会重蹈万燝的覆辙,就逃到了城外。太监们无处拘拿,还以为他逃到了叶向高的府里,竟然一哄而入,谩骂索要。叶向高气愤至极,立即上疏说:“国家两百年来,从来没有太监嚣张到如此地步,竟敢围攻内阁大臣的府第。臣遭此凌辱,再不辞官,还有何面目见士大夫?”熹宗总算是好言挽留,并撤回了太监。林汝翥赶到遵化军门,表示宁愿到大殿受杖,也不愿意受阉党的私刑,得到准许后,林汝翥来到宫门,被杖责百下,不过吃了几天的痛楚,还不至于损伤性命。叶向高目睹时弊,心灰意冷,呈上二十多封奏折,全部都是告老还乡的,熹宗就命人将他送回去。叶向高两次担任宰相,秉性忠厚,颇好扶植善类,被清流正士所倚赖。只是袒护门生王化贞以至于贻误边疆一事,是他平生最大的缺憾。三年后,叶向高病死在家中,崇祯初年才追封他为太师,赐谥号文忠。
叶向高离开后,韩爌升为首辅,屡次与魏广微等人发生口角。韩爌于是上疏辞官,圣旨反而责备他专横,将他罢官。韩爌与叶向高向来被东林党人所推崇,二人相继离开后,只有吏部尚书赵南星算是领袖。魏忠贤向来仰慕赵南星的大名,曾经派外甥傅应星前去拜访,遭到拒绝。内阁大臣魏广微本来是赵南星的故友,二人一直有往来。魏广微谄附魏忠贤之后,赵南星就和他断绝了联系。此后,魏广微曾三次拜访赵南星,都被拒之门外。魏广微于是怀恨在心,就和魏忠贤一起设法排挤赵南星。赵南星在朝中的时候,将高攀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引为知己,希望能与他们共同辅佐朝政。可惜魏忠贤在内,魏广微在外,都想着霍乱朝纲,倾绝正士,渐渐地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况且明朝气数将尽,出了一个昏庸绝顶的熹宗,只喜欢小人,不喜欢君子。任凭你如何正直,统统没用,只能遭来小人侧目,贻祸自身。
明朝故例,巡按御史回朝的时候,必须经过都御史考核,称职之后才能复任。御史崔呈秀贪赃枉法,回朝复命。凑巧高攀龙是左都御史,他秉公暗查,得知他贪污受贿的事情,马上检举揭发。赵南星又递上奏折说应该让崔呈秀戍边,朝廷将他革职。崔呈秀非常害怕,急忙带着金银财宝夜访魏忠贤,叩过头,献上宝贝之后,便要认魏忠贤做干爹。魏忠贤自然欢喜,居然高堂上座,受了他的三叩九拜。崔呈秀趁此机会,一再说赵南星、高攀龙等人故意找碴儿,这类人不除掉的话,自己定会死无葬身之地。魏忠贤听一句,点一下头,说道:“老子还在,不怕他不落到我的手里,你不要担心了!”崔呈秀拜谢而去。
正巧山西巡抚有个空缺,赵南星举荐大常寺卿谢应祥前去。偏偏御史陈九畴上疏说:“谢应祥曾经担任嘉善知县,与魏大中有师生之谊,魏大中托人为他找到这个空缺,徇私枉法,应当斥责。”魏忠贤看到奏折后,就假传圣旨降魏大中的官职,并将陈九畴一并论罪,去官三级,还责怪赵南星等人朋党谋私。赵南星马上辞官,圣旨批准,立即将他免官。推选吏部尚书的时候,侍郎于廷推荐乔允升、冯应吾、汪应蛟等人,杨涟没有干预。魏忠贤假传圣旨责怪杨涟大不敬,并说乔允升是赵南星的私党,左光斗与杨涟朋比为奸,都应该削官,另升徐兆魁为吏部侍郎,乔应甲为副都御史,王绍徽为佥都御史。徐兆魁等三人都曾经被赵南星摒弃,于是转而依附魏忠贤。朝廷大权,尽归魏阉掌握了。
魏忠贤和崔呈秀相见恨晚,将他倚为心腹,整天与他谋划。内阁大臣顾秉谦、魏广微等人,编造了一本《缙绅便览》,将叶向高、韩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人统统称为邪党,并称赞黄克缵、王永光、徐大化、贾继春、霍维华等是正人君子,私下呈给魏忠贤,让他作为升降百官的蓝本。崔呈秀又呈上了《同志录》、《天鉴录》两本书,《同志录》写的都是东林党,《天鉴录》都不是东林党。最可笑的是佥都御史王绍徽,他编了一部《点将录》,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非东林党,只要与他不和的人,统统将其列入东林党中。《点将录》中共提到一百零八人,每个人的名下,都加上了梁山泊群盗的绰号:比如将叶向高比作宋公明,就叫他“及时雨”。此外称缪昌期为“智多星”,文震孟为“圣手书生”,杨涟为“大刀”,惠世扬为“霹雳火”,郑鄤为“白面郎君”,顾大章为“神机军师”。也按着天罡地煞分类编列。天罡星部三十六,地煞星部七十二,用洛阳佳纸,蝇头小楷,写得明明白白。魏忠贤识字不多,正苦于记不住东林党人的姓名,这梁山好汉的名字他可是从小就知道,现在有了《点将录》,正好两两相对,容易记住。于是异常欢喜,将它视作圣书。还让心腹各抄一本,带在袖子里。每次读大臣章奏的时候,先看一次《点将录》,和录中名字相符的,就贴上纸条送到魏忠贤那里。魏忠贤撕掉纸条,奏请皇上惩处。
《天鉴录》里面都是魏忠贤的门下,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要负责谋划,被当时的人称为“五虎”。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要负责杀戮,被当时的人称为“五彪”。还有尚书周应秋、大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都投入阉门之下,被人称为“十狗”。此外还有“十孩儿”、“四十孙”的名号,其中最有势力的要算崔呈秀。崔呈秀自从复官之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升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势倾朝野。因此,之前的客、魏并称,变成了崔、魏并称。
神宗末年,朝局水火不容,党派纷争不断。其中有宣昆党、齐党、楚党、浙党等名目。四党联成一气,视东林党为仇敌。叶向高、赵南星、高攀龙等人入掌朝纲后,四党的气焰才渐渐衰落下来。歙县人汪文言计破他党,叶向高见他与自己志同道合,就将他引为内阁中书。韩爌、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也都和他往来甚密。桐城人阮大铖与左光斗是同乡,左光斗准备将他举荐为吏科给事中。赵南星、高攀龙等人认为阮大铖轻狂,不足以胜任,于是另用魏大中为吏科给事。阮大铖从此与左光斗、魏大中有了过节,暗中托人参劾汪文言,说他与左光斗、魏大中朋比为奸。朝廷将汪文言下狱。幸好镇抚司刘侨只将汪文言廷杖除名,而没有牵扯左光斗、魏大中。魏忠贤痛恨东林党人,正想找个借口惩治他们,偏偏刘侨看不出来。魏忠贤因此将他削籍除名,改用许显纯继任。汪文言再次下狱,由许显纯审讯。许显纯是魏忠贤门下有名的走狗,得了这个差使,自然极力承办,尽情渲染,随即牵连到赵南星、杨涟、左光斗等二十多个人,之前的巡抚凤阳都御史李三才也被包含在内。李三才倒也能见机行事,屡次请求辞官。十五次递上奏折,皇上不许,他竟然挂冠而去。王绍徽的《点将录》中,也将他列入,绰号“托塔天王”,没有排到梁山好汉里面。熹宗闲暇的时候,看魏忠贤呈上来的《点将录》,看到“托塔天王”四个字时,懵然不解。魏忠贤解释说:“古时候有托塔李天王,能随心所欲地移塔,李三才善于蛊惑人心,能使人人归附,道理和移塔差不多。”熹宗微笑着没有说话。这次李三才被牵扯到案子里,魏忠贤就诬陷他招权纳贿,目无法纪。可这贿赂从何处得来呢?想了又想,就把移宫案加在这几个人身上。大理寺丞徐大化到魏忠贤那里献策:“李选侍移宫,皇上也是赞成的,哪有什么赃物?不如说他收受杨镐、熊廷弼等人的贿赂。而且封疆的事关系重大,就是把他们都杀了,后人也不能质疑。”魏忠贤大喜,马上吩咐徐大化照计上奏,然后命许显纯照奏审问。许显纯动用酷刑,汪文言始终不肯承认,到最后实在受不了,才看着许显纯说:“我嘴里说的总是和你心里想的不一样,你想怎么样,我依你就是了。”许显纯这才下令停刑,汪文言忍痛从地上站起来,扑到桌案前厉声说:“冤枉啊!杨、左等人坦白无私,怎么可能贪赃受贿?我宁肯死也不能诬陷好人。”说完,扑倒在地。许显纯料定他不肯招供,就自己拿起纸笔,捏造汪文言的供状。汪文言又睁开眼睛道:“你不要乱写!他日我要与你对质的。”许显纯被他这么一说,倒也不好下笔了,只好命令狱卒将他拖回去。
当晚,汪文言就被打死,伪造的供词呈了进去。杨涟、左光斗二人各栽赃两万,魏大中栽赃三千,御史袁化中栽赃六千,太仆少卿周朝瑞栽赃一万,陕西副使顾大章栽赃四万。魏忠贤得到伪证之后,马上派人逮捕六人下狱,全部任由许显纯肆意拷打。六人血肉模糊,却没有一个人肯承认。左光斗在狱中私下对他们说:“他想杀我们,不外乎两种办法:我们不肯诬供,一直把我们打死;或者半夜让狱卒将我们偷偷害死,然后以病死相报。照我想来,同是一死,不如暂且诬供,等移交法司定罪的时候,再将事情说出来,或许可以重见天日。”其他人也都点头,等到再次审讯时,便一同承认了。哪知魏忠贤阴险得很,并不把案子移交法司,只是命许显纯追赃。左光斗几个人后悔自己失算,已经来不及了。
过了几天,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都被狱卒害死。左光斗、魏大中死后均体无完肤,杨涟死得最惨,耳朵里被穿了无数铁钉。狱率只用血衣裹着他们扔到棺材里。一个月后,袁化中、周朝瑞也被害死,只有顾大章还没有死。魏忠贤认为所有的人都已经死了,就将顾大章移交给镇抚司定罪。顾大章料定自己不能再生,就将弟弟顾大韶召到狱中,和他诀别。顾大韶哭着出去之后,顾大章悬梁自尽。当时的人称杨涟、左光斗等人为“六君子”。
六人死后,魏忠贤仍催促抚按追赃。左光斗的兄长左光霁自尽身亡,左光斗的母亲在痛哭中逝世。魏大中的长子魏学洢得知父亲在狱中毙命的消息,悲痛欲绝,强打精神将棺材拉到故乡埋葬,日夜痛哭,滴水不进,最终命丧黄泉。赵南星、李三才一同坐罪削官,并被追赃。没过多久,赵南星被远戍,后来病死在戍所。吏部尚书崔景荣于心不忍,六君子尚在的时候,曾请魏广微上谏阻拦。魏广微也算天良未泯,竟然听了崔景荣的话,上了一道解救的奏章。魏忠贤得知后大怒,将他召入府中,当面呵斥。魏广微汗流浃背,连忙拿出崔景荣的书信,表明心迹,魏忠贤仍然谩骂不止。魏广微离开后,递上辞官的奏折,不久便与崔景荣一起被罢免。阁臣中如朱国桢、朱延禧等人,虽然没有反对魏忠贤,但也不肯极力趋奉,于是被相继罢免。魏忠贤又引用周如磐、丁绍轼、黄立极为礼部尚书,冯铨为礼部侍郎,入阁办事。丁绍轼和冯铨都与熊廷弼有过节,就以杨、左等人贪赃坐罪,不杀熊廷弼不足以服众为名,将熊廷弼斩首弃市,并将首级传示边境。可怜一员朝廷良将,竟然因为触怒了太监,死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