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侍因为之前的计策没有成功,非常气愤,定要霸占乾清宫,与皇长子住在一起。朝中大臣都说不妥,御史左光斗更是愤然上疏。这奏折递上去之后,李选侍气得柳眉倒竖,花容失色,她马上和李进忠商量,想借着商议事情的名义,邀皇长子来乾清宫。李进忠奉命前往,刚出宫门,就与杨涟碰上。杨涟问李选侍什么时候移宫,李进忠摇着手说:“李娘娘正在发怒,让我邀请殿下前来商议,还想严厉查办左御史。”杨涟故作惊奇地说:“错了!错了!幸好遇到我。皇长子今非昔比,李娘娘如果真能移宫,他日自会有封号。你想皇长子的年龄也不小了,岂能没有一点想法?你去转告李娘娘,凡事应该三思而后行,免得到时候后悔。”李进忠默默退下。
登基的日期越来越近,还是没有李选侍移宫的消息,一直到登基的前一天,李选侍还是安居如故。杨涟忍耐不住,只好一边挺身上疏,一边催促方从哲,让他速请李选侍移宫。方从哲徐徐说道:“稍微缓几天也没什么关系。”杨涟急忙说:“天子不应该再返回东宫,李选侍今天不移,以后就没有移居的日子了,这种事情怎么能缓?”刘一燝、韩爌当时也在一旁,二人对方从哲说:“明天就是登基的日子,选侍理应移宫,我们不如一起去请旨吧。”方从哲不得已,只好跟着百官来到慈庆宫门。当时就有内侍出来传旨,方从哲问明原因后说:“难道不念先帝的旧宠了吗?”杨涟跟在后面,听到他的话急忙上前厉声说:“国家大事怎么敢徇私?你们要是再敢来多嘴,看看怎么处置!”杨涟本来就声如洪钟,再加上焦躁已久,更是激动,声音响彻宫中。皇长子让太监传旨,说已经请李选侍移宫了,各位大臣少安毋躁。大臣们听了这话,于是站在那里等着。一会儿看见司礼监王安匆匆跑了出来,对大臣说:“选侍娘娘已经移居到仁寿殿了,改天再迁徙到哕鸾宫。现奉殿下特旨,收押李进忠、田诏、刘朝等人,他们私盗宝藏,特此究办。”刘一燝等人面露喜色,先后退下。
过了一天,皇长子由校继承皇帝位,历史上称为熹宗。熹宗大赦天下,当下决定改元天启。只是神宗在七月驾崩,光宗在九月十五驾崩,光宗在九月的时候曾下旨将下一年改为泰昌元年,现在又要改元,难免混乱。于是有人建议削去泰昌不要记载;有人建议去掉万历四十八年,以本年为泰昌元年;还有人建议以下一年为泰昌元年,再下一年为天启元年,大家争议不决。最后御史左光斗建议将本年八月以前称为万历,八月以后称为泰昌,下一年称为天启,如此最为合情合理。大家也都拍手赞成,熹宗随即听从。朝贺礼之后,一直没什么变故,过了几天,御史贾继春忽然给内阁大臣递上奏折。奏折中建议内阁大臣应该念及先皇旧宠,对李选侍加以优待。
方从哲等人接到这种奏折,又觉得左右为难。左光斗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去见内阁大臣,说道:“这有什么难的?皇上还是住到乾清宫,李选侍也自当移宫。只是移宫以后,不要再生枝节了。现在李进忠、田诏等人既然已经犯法,就应该惩治他们,此外一概从宽,也算是仁孝两全了。”方从哲等人模棱两可,左光斗就将自己的意见写到奏折中。哪知圣旨下来,竟然痛斥李选侍的罪状,其中有:“朕年幼时,李选侍欺凌朕的母亲,致使她去世,使朕抱憾终身。父皇病重时,李选侍又威胁朕,传封她为皇后……”
方从哲等人读完圣旨,惊愕了半天。这才由方从哲主张,封还原旨,并且上疏说,陛下应该奉养先帝遗爱等等。熹宗不听,竟然将原旨颁告天下。后来熹宗下旨将神宗皇帝、皇后葬于定陵,追谥郭氏为孝元皇后,尊生母王氏为孝和皇太后。后来又将光宗皇帝、皇后葬于庆陵,忙得团团转。这时候,李选侍已经移居到哕鸾宫,不料宫内失火。幸亏里面有宫侍,外面有卫兵,这才从火光熊熊中救出选侍母女。这火是夜里着的,仓促得很,其他的东西来不及抢救,全部被烧成灰烬。太监们担心会被赶出去,于是谣言四起,有的说李选侍母女俩都已经被烧死;有的说没有着火以前,李选侍就悬梁自尽了,她的女儿也已经投井。熹宗有所耳闻,急忙颁下圣旨,大意说:“李选侍和皇妹均安然无恙。”贾继春给内阁写信,其中竟有“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等话。给事中周朝瑞说贾继春造谣生事,贾继春不肯相让,双方打起笔墨官司来。杨涟担心这样下去,会动摇朝政,就将移宫案的始末洋洋洒洒写了下来。熹宗看过之后,下旨褒奖,又特意诏谕群臣,仍然陈述李选侍的恶行,接着又将贾继春放归田里,永不录用。移宫案才算了结。
李可灼呈入红丸一案,在光宗初崩时,方从哲曾赏给李可灼五十两白银。大臣们都有疑惑,说李可灼误诊没有受到惩罚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给赏。于是御史王安舜首先上疏争论。奏折中只说李可灼误诊,即便提到推荐他的人,也没有指名道姓。方从哲就判削去李可灼一年的俸禄。熹宗即位后,御史郑宗周参劾崔文升的罪状,方从哲拟旨命司礼监查处。于是御史冯三元、焦源溥、郭如楚,给事中魏应嘉,太常卿曹珖等人轮流参劾崔文升、李可灼的罪状,并说:“方从哲徇私枉法,国法何在?”给事中惠世扬竟然列出方从哲的十大罪状,其中有三条是杀头大罪。方从哲到了此时,还有什么脸面在朝廷执政?当即上疏请辞,直到第六次递上去,熹宗才任他为中极殿大学士,赏了银币、蟒衣,允许他辞官。方从哲辞官之后,崔、李二人始终没有获罪。没过多久,礼部尚书孙慎行追劾李可灼进献红丸的事情,并说方从哲是弑逆大罪。
这奏折递上去之后,朝旨令大臣们前来商议。大臣到了一百一十多人,大多数认为原奏说得对,都想加罪给方从哲。只有刑部尚书黄克缵,御史王志道、徐景濂,给事中汪庆等人维护方从哲,方从哲也上疏辩驳。熹宗命内阁大臣再次商议。大学士韩爌、吏部尚书张问达、户部尚书汪应蛟等人详细写了红丸案的始末。大意说:“李可灼自己申请进药,由先帝召问,命他速速进上,非但方从哲不能制止,就是臣等也无法制止。方从哲坐罪,臣等也应该连坐。只是方从哲一开始赏赐李可灼,后来又罚了他的俸禄,论罪太轻,实在是无以安慰先帝。应该将方从哲削官。至于李可灼的罪还不至于杀头,崔文升先进大黄凉药,罪情比李可灼要重,应该加以重罚,以泄公愤!”熹宗就命李可灼戍边,崔文升流放南京,没有加罪方从哲。孙慎行见公论难伸,只好辞官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