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嫔妃(1 / 1)

明史 蔡东藩 1864 字 2个月前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忽然着火,损失惨重,世宗下诏罪己,并斋祭五日。后来又听信术士的话,准备速建正阳门楼。赵文华在工部任职,无法推托。怎奈朝旨命他两日内竣工,时间仓促,哪里能建得起来?赵文华只好派人连夜赶筑,两天之后门楼只筑成一半。正巧这天是严嵩值班,世宗和他说:“朕命赵文华督造门楼,工期是两天,他却只筑了一半,难道是藐视朕不成?”严嵩上奏道:“赵文华自从南征回来之后,就中了暑,至今还没有痊愈,想必是因此耽误了,怎么敢怠慢圣旨呢?”世宗没有说话。严嵩退下去之后,马上让严世蕃去通知赵文华,让他早作准备。赵文华立即上疏称病,世宗亲自批答,让他回老家休养。赵文华接到圣旨,只好收拾行装,到严府道别。欧阳夫人可怜他,让他多留几天,赵文华也就留在京城,还想着官复原职。正巧世宗斋祭,停止晋封官员,赵文华便让儿子赵怿思到宫中请假,说是要送父起程,无非是指望世宗把他留下。不料有旨传出,竟然痛斥赵怿思顾家忘国,让他立即戍边;赵文华心存试探,目无君上,应削职为民。赵文华见了这种圣旨,不由得涕泪交加,万念俱灰。后又父子离别,愁上加愁,没办法只好带着家眷,雇船南下。他平时本来就有病,遇到这有生以来第一件失意的事,立即旧病复发。一天晚上,忽然觉得肚子很胀,用手去抚摩腹部,只听噗的一声,肚子竟然破裂,肠子流出而死,所有的富贵荣华,都化作泡影。

胡宗宪听到赵文华的死讯,不免惆怅起来。那时候,海寇中还剩一个汪直纵横海上。胡宗宪与汪直都是徽州人,汪直做了海寇,却没有把母亲一起带去。他的母亲被关在狱中,胡宗宪命人到徽州将他的母亲接到杭州,好生款待,并亲自去慰问过一次,让他的母亲给汪直写信。汪直收到家书后,非常感动。胡宗宪又派蒋洲前去说服汪直,汪直叹了口气说:“徐海、陈东、麻叶三人都死在胡都督的手中,我难道也要去自寻死路?”蒋洲说:“这话说错了。徐海、陈东等人和胡都督非亲非故,都督为国家除害不得不那样做。您与他都是徽州人,自然有特别的情谊。现在足下的家眷都在杭州,一切衣食都由胡总督供给,要不是念在同乡的份儿上,肯这么优待吗?”汪直问道:“照你说来,胡都督真没有害我的意思?”蒋洲说:“不但不想害你,还要替你保奏呢。”汪直踌躇了很久,才说:“既然这样,你先回去。我自然会带着兄弟们投降。”蒋洲和他约好日期,回去报告胡宗宪。

胡宗宪得知后大喜,谁知等了很多天,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巡按周斯盛对胡宗宪说:“这一定是汪直的诡计,蒋洲收了贼匪的好处,不能说他没罪。”当下就将蒋洲关入大牢。正在这时,有人禀报:“舟山岛的外围,有几艘海船,里面有很多海寇,头目就是汪直。沿海的将士看见他人多,已经做好戒备,大帅准备如何处置?”胡宗宪说:“他既然愿意来投降,何必要怀疑他。”接着,准备再派蒋洲招抚。谁知周斯盛担心蒋洲靠不住,就另派指挥夏正前去招抚汪直。汪直见将士守备森严,不免有些心慌,就问夏正:“蒋先生怎么不来?”夏正答:“蒋先生另有事情要做,没有时间前来。”汪直说:“难道胡都督是因为延期怀疑我吗?我因中途遇到飓风,船只被毁,只好退回去改乘别的船,这才延误了日期。”夏正说:“胡都督心性坦白,断不至于怀疑。”汪直始终不信,只派养子王滶跟着夏正去见胡宗宪。胡宗宪问汪直为什么没有来,王滶就说:“我们好意投降,却听说你们盛兵相待,怎能不让人怀疑。”胡宗宪再三解释,王滶才说:“汪头目很想觐见大帅,却被左右拦住。如果大帅以诚相待的话,就派一大官去换他上来。”胡宗宪道:“这有何妨。”仍然安排夏指挥前去。夏正奉命前去,被王滶留在船上,汪直移船上岸,去见胡宗宪。胡宗宪开门相迎,汪直进去后立即跪下请罪。胡宗宪亲自将他扶起,笑着说:“大家都是同乡,关系不亚于弟兄,何必这么客气。”于是邀请他坐上了客位。汪直坐定之后,感慨道:“大帅不计前嫌,把我招到这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后定当与大帅一起肃清海寇,借以赎罪。”胡宗宪说:“老兄敢作敢当,他日为国家出力,爵位一定在我之上。”汪直大喜:“这还要仰仗大帅提拔。”胡宗宪接着盛宴相待,还令属下把酒肉送到汪直的船上,让夏正作为东道主,款待船中的党目。汪直此时已经是喜出望外,感激万分,宴席完毕后,就留在客馆里。胡宗宪命文牍员写好奏折,替汪直请罪,当天发了出去。

过了数天,朝廷传出旨意,胡宗宪展开恭读,不禁皱起眉头来。原来圣旨中说:“汪直是海上的元凶,万难赦免,应即刻就地正法。”胡宗宪一想:“这事可怎么办?看来朝旨难违,只好将汪直砍头,夏指挥的生死当然不能兼顾了。”随即不动声色,在第二天摆下酒宴,邀请汪直入席。酒过三巡,胡宗宪拱手说道:“我之前保奏足下,如今朝旨已到,足下要高升了。”汪直刚说出“感谢”两个字,就见两旁的偏门拥出很多持刀佩剑的士兵,站在左右,汪直非常惊异。胡宗宪高声说道:“请足下跪听朝旨。”汪直无可奈何地离开座位,跪了下来,胡宗宪照着圣旨朗读,念到“就地正法”四个字,立即有士兵上前,将汪直捆绑起来。汪直厉声说道:“胡宗宪!胡宗宪!我原本就说你靠不住,不料还是中了你的计,你真是狡猾得很!”胡宗宪说:“这也要你原谅,奏稿也在,不妨拿给你看。”汪直恨恨地说:“还看什么奏稿,总之是要我死罢了!”胡宗宪也不和他争辩,立即命刀斧手将汪直推出辕门,号炮一声,人头落地。

这消息传到汪直的船上,那帮杀人不眨眼的党徒立刻把夏正拿下,你一刀,我一剑,剁成了肉泥,接着扬帆而去。那时船上还有三千人,仍然联络倭寇,到处抢劫,胡宗宪也不去追赶。夏正死不瞑目,胡宗宪竟然奏称巨寇被诛,海寇**平等话。世宗非常高兴,封胡宗宪为太子太保。

世宗听说海寇**平,正好专心他的正事,便说:“叛党束手就擒,这都是因为鬼神有灵啊。”因此将功劳归在陶典真头上,加封他为恭诚伯。那时,南阳有位方士叫梁高辅,年过八十,眉毛胡子全白了,两手的指甲有五六寸长。他找来七七四十九名童女,采集她们第一次的经血,晾晒多年,精心炼制,制成一味药。此药服食后,有一种奇特的效果,那就是一个晚上可以临幸十名女子,屡战不疲,并说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世宗那时年过五十,精力衰竭。后宫还有几十个嫔妃,单靠这么一个老头儿,哪里能遍承雨露,免不了背地里发些牢骚。世宗也觉得抱歉,就算略有所闻,也只好含忍过去。自从服用了梁高辅奉上的仙药后,居然与壮年时候一样,每天晚上可以临幸好几位妃子。世宗喜出望外,立即封梁高辅为通妙散人。

从此,梁高辅一心一意为皇帝炼药,格外殷勤,还选出三百名八岁到十四岁的童女,放到宫里养着,等她们经期一到,立即取来做成药水,混入药中。梁高辅还给他的药取了一个美名,叫做先天丹铅。后来又选入十岁左右的女童共一百六十人。这四五百名童女闲着没事,有的被分到祭坛帮忙,有的被分到各个宫里侍奉主子。其中有个姓尚的女子,年仅十三,秀外慧中,被选到西宫侍奉皇上。一天黄昏,世宗坐在那里一边诵经一边击磬,忽然觉得疲倦起来,打了一个瞌睡,一不小心把击磬的槌子误敲到了别处。侍女们都低头站着,没有看见,就是看见了也不敢发声,唯独尚女失声大笑。这一笑惊动天颜,世宗不禁张目四顾,目光一下子就盯到尚女的脸上,只见她梨窝半晕,还带着笑痕。世宗本来准备大声呵斥,却偏偏被她的憨态感染,不知不觉消了怒气,仍然回头看经。可惜情魔一扰,心中竟然忐忑不定,眼神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看尚女。尚女先是面带笑靥,后来又变成羞怯,接着低下头去拨弄她的衣带,越发显得娇美动人。世宗越看越喜欢,哪还有什么心思念经,竟然随口叫她过来,令其他侍女退出。侍女们退班之后,都为尚女捏了一把汗。世宗把尚女叫过来,问了几句她的姓名籍贯,就将击磬的槌子一扔,顺手牵住尚女,让她坐在膝盖上。尚女不敢顺承,可又不敢拒绝。世宗竟然捧起她的笑靥,硬硬地给她一个亲吻。尚女急忙挣脱皇帝的手,站起身来,世宗岂肯放过,又将她的纤腕拉住,扯到寝室中。当下服了仙药,霎时间兴致盎然,此时的尚女哪里还能逃脱?只好任凭世宗脱衣解带,抱上龙床。尚女年仅十三岁,既不敢哭也不敢叫,只好咬着牙忍受。可偏偏世宗药性已发,欲罢不能,尚女忍耐不住,只好在枕畔哀求。毕竟皇恩浩**,勉强停住云雨,让她穿衣退下,令内侍宣召庄妃。

庄妃姓王,从丹徒徙居到金陵,由那里的官吏选入,起初并未得宠。寂寞深宫,不免伤怀,惆怅中吟成几首宫词,借作消遣。世宗得知后,因才怜色,召入御寝,春宵一度,其乐融融,随即册封为庄妃。后来又加封为贵妃,主管仁寿宫的事情。等庄妃召到,尚女已经起身离开,世宗也不和庄妃谈论,直接令她卸妆侍寝,于是天子多情,佳人擅宠,又演出几多风流韵事。过了两个晚上,世宗再次召幸尚女,尚女还是心惊胆战,推辞了片刻,无法抗旨,只好再去领赐。不料这次的感觉却迥然不同,竟然畅快淋漓。没过多久,世宗称她为尚美人,后来又册封为寿妃。正在老夫少妻如胶似漆的时候,忽然一名太监急急忙忙进来,呈上一方罗巾,巾上有无数血痕,世宗模模糊糊辨认了一番,才辨出是一首七言律句:

闷倚雕栏强笑歌,娇姿无力怯宫罗。

欲将旧恨题红叶,只恐新愁上翠蛾。

雨过玉阶天色净,风吹金锁夜凉多。

从来不识君王面,弃置其如薄命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