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的功劳(1 / 1)

明史 蔡东藩 2114 字 2个月前

杨继盛入狱后,曾有人给他送过一副蛇胆,说可以清热解毒。杨继盛却推辞道:“我胸中自有肝胆,不需要这东西。”后来经过几次杖笞,已经是体无完肤,两条大腿上的碎肉一片一片地坠下来,而且伤到筋骨,越拉扯越痛。杨继盛咬住牙根,用手将腐肉挖去,又把吃饭的碗敲碎,捡了一只碎片,割断了两条腿筋。

杨继盛的妻子张氏是个知书达理的贤妇,之前就知道参劾严嵩是白费工夫,于是一再劝阻杨继盛。可惜杨继盛不肯听从,最后被捕下狱。世宗本来不想杀他,却因被严嵩诬陷,牵连到张经的案子里,于是下令将他一同处决。张氏急得异常悲痛,发誓要替丈夫去死,托人递了奏折给皇上。那万恶的严嵩怎么肯轻易将这奏折呈上去,于是张氏的一片苦心,付诸东流。杨继盛血染法场,沉冤燕市。

兵部侍郎张经等人被赵文华陷害的事情,说来话长。中国沿海一带,向来有倭寇出没。明太祖时期,就曾设立防倭卫所,以控制海滨的局势。成祖年间,明朝官兵屡次打败倭兵,于是倭寇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来兵侵犯。日本将军足利义满,派人向中原纳贡,被封为日本国王,从此之后与中国互通有无,并替中国诛杀海寇,只准商民入市,不准掳掠。因此沿海一带,还算平安。世宗即位之后,宁波鄞县人宋素卿畏罪逃到日本,正巧足利义满去世,足利义植即位。因为政治上过于羸弱,不能制止盗寇,盗寇就与宋素卿联络,借着入贡为名,在宁波一带大肆抢掠。

幸亏巡按御史欧珠以及镇守太监梁瑶,设计诱捕宋素卿,将他下狱处死。谁知除了一个,反而引出好几个。汪五峰、徐碧溪、毛海峰、彭老生虽然都是中原的百姓,却占据海岛,勾结倭寇,在沿海一带抢掠。巡按浙江御史这时候已经改任陈九德,他当即上疏请朝廷派兵讨伐。世宗就命朱纨为右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州、兴化、泉州、漳州的事宜。朱纨上任之后,下令禁海,早晚练习兵甲,严厉纠察,缴获了很多倭寇的船只,斩杀倭寇探子数百人。不料御史周亮等人嫉妒他的功劳,参劾他妄杀倭寇,挑起事端。朝廷竟然下旨夺官,还要严刑讯问,朱纨悲愤而死。此后,巡抚御史的官职一直没人担任。

直到嘉靖三十一年,安徽人汪直亡命海上,成为巨寇。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和他勾结联络,纵横无敌,连海外的倭寇都望风降服,愿意受他指挥。汪直随即登岸,侵犯台州,攻破黄岩,骚扰象山、定海各地,浙东一带不得安宁。于是朝中大臣商议,再次设立巡抚御史这一官职,命王忬巡抚浙江,提督沿海军务。

王忬领命后,马上起程,按期来到浙江。得知参将俞大猷、汤克宽智勇双全,就将他们招为臂膀,接着招募士兵,激励将校,趁夜派俞大猷、汤克宽率兵偷袭倭寇。汪直在普陀山安营扎寨,据岛固守。俞大猷带领精锐士兵,乘着风势先发制人,汤克宽做后应,径直向贼寨扑去,四面放起火来。汪直等人猝不及防,慌忙逃走。官军追杀过去,斩获一百五十枚倭寇的首级,生擒一百多名俘虏,另外烧死、溺死的不计其数。汪直逃到福建海域,又被都指挥尹凤迎头痛击,杀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浙江经此一战,人心安定了许多。

哪知这汪直刁蛮狡猾得很,又去勾结倭寇,大举进犯。调集了几百艘战舰,蔽海而来,浙东、浙西同时告警。王忬派汤克宽防守东面,俞大猷防守西面,两将如同砥柱一般,捍卫中流,任凭汪直如何勇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汪直只好改变计划,开始北犯,转去侵略苏州、松州。这两个地方向来富饶,又没什么守备,倭寇乘虚而入,肆意抢夺。

倭寇头目萧显残暴凶悍,带着几十名寇匪,在上海、南汇、川沙一带大肆屠杀,直逼松江城。剩下的贼兵围攻嘉定、太仓,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忬急忙派都指挥卢镗火速袭击,突入萧显的大营内。萧显措手不及,慌乱中被杀死,贼兵大乱。卢镗等人麾兵截杀,砍去无数头颅。剩下那些没杀完的毛贼,逃回浙江境内,恰巧与俞大猷相遇,霎时间被杀得精光。只有汪直这一路,攻破昌国卫,直扑乍浦、青村、柘林等地,沿途**掳掠,祸害百姓。王忬又调汤克宽北上支援,却遇到了瘟疫,士兵大多得病。汤克宽无可奈何,只好任由倭寇北窜。汪直一直攻入江北,震惊山东。那时朝臣又要参劾王忬,说他以邻为壑,坐视不理。还算世宗包容,没有加罪,只是改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调去巡抚大同,另命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代任。

王忬离开浙江之后,浙江又不安宁了。李天宠控制不住局面,只好请朝廷另外派人前来,朝廷于是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江南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各军。张经曾做过两广总督,颇有威信,为狼土兵所敬服。朝廷决定征狼土兵剿灭倭寇,并且升俞大猷、汤克宽为总兵,归张经统帅,下令立即平定倭寇。张经慷慨自负,因为狼土兵向来听从指挥,每次出战都会拼死效力,就将他们调来,命各省的统兵官,就近驻守,不得擅自行动。本地的将校本来就有很多,张经偏偏要从远地去调集狼土兵,于是大家彼此观望,不再效命。那时汪直正带着倭寇,从北向南,返回到浙江境面,距省会只有几十里。李天宠据守在省城,束手无策。张经驻扎在嘉兴,也不发兵支援,幸好副使阮鹗、佥事王询拼死防守省城,才算把寇兵击退。

这时通政司赵文华已经升任工部侍郎,上陈了抵御倭寇的七件要事,第一条就是请朝廷派官员去祭拜海神。世宗看完,就召严嵩来问。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严嵩哪能不尽力撺掇?就说赵文华对兵事非常娴熟,不如让他前去祭祀,乘机督察军情。世宗准奏,命赵文华南下。赵文华得了这个美差,沿途索贿,恃宠横行。到了江南,祭祀完毕后,便与张经谈论军务。张经自命为督军元帅,瞧不起赵文华,赵文华又自恃为钦差大臣,看不惯张经,二人还没说几句话,已经是水火难容。

这时,广西田州土官妇瓦氏带着几千狼土兵到达苏州,张经仍然按兵不动。巡按御史胡宗宪与赵文华勾结一气,屡次催促张经发兵,张经拒不答复。等到再三催促,才说永顺、保靖两处的人马还没有到齐,等到齐后出发也不迟。赵文华愤怒至极,立即上疏参劾张经,说他的才能足以平寇,只因身为福建人,与倭寇大多是同乡,所以徇情不发,错失战机。这奏折刚刚递上去,张经已调齐永顺、保靖的兵马分路并进,水陆夹攻,在石塘湾杀败倭寇,寇匪向北逃往平望,又碰到总兵俞大猷,不到半个时辰,就死伤了一多半。倭寇只好转奔王江泾,又有两路兵杀到。一路是永顺兵,由宣慰使彭冀南带领;一路是保靖兵,由宣慰使彭荩臣带领,两路生力军如狼似虎,前后夹击,打得敌寇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统统进入鬼门关。还有一些逃回柘林。四路得胜的大兵一齐追杀,在柘林四面纵火,乱烧乱砍,大胜而归。自出师防海以来,这算是第一次战功。张经大喜,立即上疏告捷。这时候的朝廷,早已接到赵文华的劾奏,世宗正要派人逮捕张经。不料张经的捷报传来,接着赵文华的捷报也传了过来,说是狼土兵初至,张经不许他们出战,由自己与胡宗宪督兵,出战海上,才有了这场胜利。世宗只好召严相问明。试想一下,这仇人遇着对头,义儿碰着干爹,直也变曲,曲也变直,还问他干什么?朝旨马上下令捉拿张经,并将李天宠、汤克宽等人一并拿问。到了京师,任他们如何分辩,硬说他们是冒功诬奏,于是张经、李天宠、汤克宽及杨继盛等九人,全部死于西市。

张经死后,由周珫代任。李天宠的遗缺,就委任给了胡宗宪。不久,又罢免了周珫,任南京户部侍郎杨宜为总督。杨宜担心会重蹈张经的覆辙,凡事必定先和赵文华商议,赵文华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只是狼土兵只服张经,不服其他人,从此不受约束,开始骚扰民间。倭寇得知内情后,又在柘林集合,分别侵犯浙东、浙西,直达安徽,从宁国、太平折入南京,转战数千里。应天巡抚曹邦辅,派兵前去剿匪,与敌寇相遇。佥事董邦政,奋勇突阵,连连斩杀十多个贼匪。贼兵大败而逃,被官兵追到杨家桥,四面围住,见一个,杀一个,所有柘林来的寇匪被杀得一个不留。赵文华听说敌寇被围,急忙带兵北上,想抢曹邦辅的功劳,走到杨家桥,敌寇已经被全部歼灭,曹邦辅已经上疏告捷。赵文华气得不得了,就挑选了四千名浙江兵,与胡宗宪一起,准备进攻柘林老巢,并约曹邦辅联合剿杀。江南兵分为三路,浙江兵分为四路,东西并进。到了松江,听说柘林贼已经转到陶家港,就在砖桥扎下大营。寇匪派精锐偷袭浙江兵,赵文华抵挡不住,只好退走。江南兵也陷入埋伏中,死了两百多人。赵文华将罪过归在曹邦辅头上,说他拖延时间。世宗又要下旨拿问。给事中孙浚、夏栻等人一再说曹邦辅为人脚踏实地,之前杨家桥一战,功绩显著,此次愆期,一定有别的原因。世宗这才让赵文华秉公办理。赵文华料定贼寇不好平定,立即申请还朝,世宗准奏。赵文华到了京师,又说杨宜、曹邦辅等人没有平贼的能力,只有胡宗宪可以胜任。于是杨宜免职,曹邦辅戍边,独独升胡宗宪为兵部侍郎,总督东南军务。

赵文华回到京城后,先带着珍宝到严府请安。见了严嵩以及严世蕃,当即将奇珍异宝献了几件,严嵩心里自然喜欢。赵文华又到内室,叩见严嵩的妻子欧阳氏,献上精圆的珍珠,翠绿的翡翠,还口口声声叫着母亲,说了无数感激的话。妇人家既喜爱珠宝,又喜欢听奉承话,看着这义子文华,比亲生儿子都要好数倍,真是爱上加爱,喜上加喜。这时候,严嵩正好从外面进来,赵文华急忙抢步迎接,腰间的佩带都在两边飘舞,像欢迎一样。严嵩就座后,欧阳氏忽然说:“相公年纪大了,所以遇到事情总是会忘记。”严嵩就问是什么事情,欧阳氏微笑着指向赵文华的腰带:“我儿这样为国操劳,奔走于南北之间,还用着这种腰带,难道相公不能帮他换副新的吗?”严嵩用手捻着胡须道:“老夫正在筹划呢,夫人不必着急。”赵文华急忙下拜:“难得父母如此厚恩,为孩儿设法升官,孩儿感激万分!”严嵩随口说:“这也没有什么难的。”欧阳氏又亲自离座,去扶赵文华,赵文华接连磕了几个响头,这才起来。当即由严嵩赐宴,二老上座,赵文华坐在左侧,严世蕃坐在右侧,喝到很晚才散席。

没过几天,世宗就升赵文华为工部尚书,并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赵文华喜出望外,急忙去叩谢严嵩。严嵩对他说:“我看上面还是有些怀疑你,不过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加了你的官爵。你还要想个法子,讨皇上喜欢,才能保住这爵位。”赵文华叩头答道:“还要仰仗义父赐教。”严嵩捻着胡须说:“依我看来,不如再去视师。”赵文华说:“兵部已经派侍郎沈良才去了。”严嵩笑道:“朝旨都能改,兵部算什么?”文华大喜,回到家中之后,立即上疏自荐。严嵩又在世宗面前说:“沈良才不能担负重任,不如仍然派赵文华前去,江南的百姓都感念赵文华的恩德,现在都伸着脖子盼望呢。”世宗就命赵文华兼任右副都御史,提督浙闽军务,再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