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争(1 / 1)

明史 蔡东藩 1758 字 2个月前

南京主事桂萼与张璁同朝为官,张璁来到南京后,与桂萼相见,二人谈起朝中的礼仪,全都愤愤不平。桂萼极力赞成张璁的说法,并主张申奏。正巧这时,听说侍郎席书以及员外郎方献夫上奏,请皇上称孝宗为皇伯,兴献帝为皇父。奏折全部被内阁大臣拦截,传达不上去。桂萼就代他们写了两封奏折,申明自己的意思,并托京城官员,代自己呈入。

世宗亲自阅览,读一句,点一下头,读几句,就连点几次头,一直到读完,才赞赏道:“这封奏折关系重大,天理纲常就要仰仗它来维持了。”于是召集大臣商议。尚书汪俊带着文武大臣二百多人,一同驳斥桂萼的提议,世宗不听。给事中张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郑本公等三十一人,再次上章辩论,认为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世宗呵斥他们朋比为奸,扰乱国政,下诏扣取半年的俸禄。汪俊等人见皇上心意已决,就请在兴献帝、兴献后之上各加一个皇字。世宗还不满意,将桂萼、张璁召到京城来商议。杨廷和见朝政紊乱,决心离开,世宗竟然准许他辞官。

后来兴国太后寿辰,世宗命大臣入朝拜贺,宴席、赏赐一律照给。等到慈寿太后寿辰的时候,却早早就下令免去朝贺。修撰舒芬上疏谏阻被夺取俸禄,御史朱淛、马明衡、陈逅,员外郎林惟聪等人先后奏请,全部遭到痛斥。原来兴国太后入京的时候,慈寿太后以藩妃的礼节相待,兴国太后非常失望。世宗朝见的时候,慈寿太后也非常冷淡。因此,世宗母子一定要推重本生。张璁、桂萼又依次上疏,张璁更是说今天商量讨论的,不是皇与不皇的问题,而是考与不考的问题。世宗一再嘉奖,并召来大学士蒋冕、毛纪、费宏等人,准备在奉先殿的一旁建宫殿,祭祀兴献帝的灵位。后又诏谕礼部,追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奉上兴国太后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世宗又说:“朕的本生父母已经有了尊称,就应当在奉先殿旁另建一室,供奉父皇的神位,以尽孝心。”接着催促役工,限日完成。

宫室竣工之后,命名为观德殿。大学士蒋冕认为追加尊号、建立祭室都是由世宗亲自裁决,没有经过内阁审定,不由得愤愤地说:“我这个内阁大臣,不能匡扶国家,已经是渎职了,还留在这里做什么?”因此连连上疏辞官,世宗准奏。正巧户部侍郎胡瓒上疏说大礼已定,请停召张璁、桂萼二人。世宗不得已,只好准奏,命张璁、桂萼仍回原任。张璁、桂萼听到消息后,非常气馁,仍然联名上疏,并说:“‘本生’二字,是对后面的称谓而言的。如果不把这两个字除去,那么虽然称为皇考,仍然与皇叔无异。礼官有意欺君罔上,臣等愿意到京城当面质疑!”这话说得世宗又感动起来,再次让二人入朝。张璁、桂萼星夜兼程赶到京城,一进都门,就得知京官反对他们,并要效仿前朝马顺的旧例。桂萼听说后不敢出门,张璁也躲避了几天,才敢入朝。退朝后,二人担心仇人加害,不敢原路返回,便悄悄溜出东华门,躲避到武定侯郭勋的家里。

给事中张翀等人连续上疏参劾张璁、桂萼以及席书、方献夫等人。张翀取来群臣的奏章,送交给刑部,准备拟定张璁等人的罪名。尚书赵鉴私下和张翀说:“一旦得到旨意,马上杀掉他们。”张翀非常高兴,免不了与同僚谈起。哪知一传十,十传百,竟被世宗得知,他严厉指责了张翀、赵鉴,并升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方献夫为侍讲学士。张璁、桂萼与方献夫担心众怒难犯,奏请辞官,世宗不许。学士丰熙,修撰舒芬、杨慎、张衍庆,编修王思等人都不愿与张璁、桂萼同朝为官,各自请求罢官,都被免了俸禄。给事中李学曾、御史吉棠等人上章解救,都被贬斥,甚至下狱。桂萼、张璁二人兴高采烈,又上陈十三件事,差不多有数千言。

这十三条纲目奏上去之后,世宗非常赞赏,马上命司礼监传谕内阁,除去册文中的“本生”字样。大学士毛纪一再坚持不可,世宗就当面指责毛纪等人:“此礼一定要速速更改,你们眼里没有皇上,难道还想让朕没有父皇吗?”毛纪等人免冠退下。世宗又将文武百官召到左顺门前,颁布手谕,更定章圣皇太后的尊号,除去“本生”两个字,正名为圣母,限四天之内敬上册宝。百官不服,九卿、詹事、翰林、给事、六部、大理各个部门纷纷上疏,据理力争。奏折十三次递上,都没有消息。一时间,群臣大集,共有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二人,给事二十人,御史三十人,诸司郎官及吏部十二人,户部三十六人,礼部十二人,兵部二十人,刑部二十七人,工部十五人,大理寺属十二人,全部跪伏在左顺门,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世宗在文华殿听到声音,就命司礼监传令让他们退去,可群臣仍然跪在地上,不愿离开。尚书金献民说:“宰相辅臣更是应该力争,怎么能不来?”就派礼部侍郎朱希周到内阁传报。于是大学士毛纪等人也赶到左顺门跪伏。从辰时一直到午时,太监几次劝退,群臣始终不肯离去。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捉拿首先倡议的几个人,其中有丰熙、张翀、余翱、余宽、黄待显、陶滋、相世芳、毋德纯,一律投入大牢。杨慎、王元正在朝门大哭,一时间群臣齐号,声震朝廷。世宗更加恼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拘押了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只有大学士毛纪、尚书金献民、侍郎何孟春等人,勒令回家待罪。

过了几天,世宗将首先倡议的八个人戍边,其余的人四品以上夺取俸禄,五品杖责,编修王相等十六人因杖责受伤,先后毙命。大学士毛纪请求宽恕大臣们的罪状,被世宗痛责,说他勾结朋党,毛纪立刻辞官离开。世宗更改确定大礼,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后来又修献皇帝实录,在京师设立献皇帝庙,号称世庙,并下令编撰《大礼集议》。嘉靖七年,《大礼集议》编成,由世宗亲自填写序文,改名为《明伦大典》,颁布天下,并追论之前各位大臣的罪状,然后任张璁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桂萼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二人私自庆贺,喜出望外。

定礼筑庙的时候,田州指挥岑猛作乱,免不得劳动王师,平定乱事。田州是广西各土族聚集之处,其中以岑氏势力最大,自称为汉岑彭的后裔。明朝初年,元安抚总管岑伯颜以田州归附,太祖特设田州府,令岑伯颜任知府。四世之后传至岑猛,他与思恩知府岑浚有了过节。二人互争长短,岑浚攻陷了田州,岑猛逃走。都御史总督广西军务潘蕃发兵诛杀岑浚,降岑猛为千户侯,贬迁到福建。

正德初年,岑猛贿赂刘瑾,被升为田州府同知,兼领府事,岑猛将之前的部下招揽回来,准备收复祖业。后来因为征讨江西流寇有功,被升为指挥同知。岑猛还不满意,开始侵犯邻境,成为边患。朝廷命都指挥沈希仪、张经、李璋、张佑、程鉴等人,率兵八万,分五路进兵。另派参议胡尧元为监军,总督军务。岑猛听说大兵入境,非常惶恐,不敢交战,竟然逃到归顺州。归顺州知州岑璋是岑猛的丈人。姚镆听说岑猛逃到归顺州,便悬赏通缉,因为担心岑璋是岑猛的丈人,可能会帮助岑猛,便召沈希仪前来商议。沈希仪说:“岑猛与岑璋虽然是翁婿关系,相处得却很不融洽,末将自有办法除掉岑猛。”姚镆非常高兴,马上让他去办。沈希仪回到营中,召来千户赵臣商议。赵臣与岑璋本来很熟,沈希仪就派他前去。双方见面后,寒暄一阵,岑璋设宴款待赵臣,赵臣装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岑璋再三询问,赵臣始终一言不发。岑璋心中更加疑虑,就带着赵臣来到内室,问起原因。赵臣潸然泪下,岑璋也流着泪道:“要死就死,不妨直言相告。”赵臣嘟囔着说:“因为我们之前的情谊,我才辗转来到这里,但如果今天把实话告诉你,你可以生还,我却要死了。”岑璋大惊失色:“你如果肯救我,我绝不让你送死。”说完,对天发誓。赵臣就对岑璋说:“如今督府悬赏缉拿岑猛,听说岑猛藏匿在你这里,特意让我出兵攻打你。我要是不说,你必死无疑。我话一出口,你必定要为自己考虑,死的就是我,真是无奈。”岑璋叩头拜谢:“请君放心。岑猛娶了我的女儿却像仇人一样对待她,我正想杀死他,只是担心他兵力众多,这才迟迟不肯动手。如果有官兵相助,马上就可以诛杀岑猛了。岑猛的儿子岑邦彦现在守卫隘口,我先派一千人作为内应,你可以发兵去攻,我们内外夹击,一切都很容易。”赵臣高兴地回去,报告沈希仪,当晚就去攻打岑邦彦。双方内应外合,岑邦彦的头颅唾手取来。岑猛听说岑邦彦被杀,惊慌失措。岑璋反而好言相劝,为他提供酒菜和美女,让他解闷。岑猛喜忧参半,整天与美女为乐,当他问到官兵时,岑璋就骗他说已经退兵了。

后来,胡尧元等人前来索要岑猛的首级,岑璋就拿着檄文给岑猛看,并说:“官兵已到,我也不能保护你了,你自作打算吧。”接着将鸩酒递给岑猛,岑猛接过酒来大骂:“中了你的诡计,还有什么话好说!”说完,将鸩酒一口饮下,刹那间毒性发作,七窍流血而死。岑璋砍下岑猛的首级,解下岑猛的佩印,派人前去报功,诸位将领凯旋班师。岑邦彦战败而死,岑猛的党羽陆绶、冯爵等人全部被擒,只有卢苏、王受逃走。隔了一年,卢苏、王受又纠集众人作乱,攻陷了田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