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用杨士奇的计策,劝皇后退位。布置好之后,先立祁镇为太子,由礼臣奉上册宝。孙贵妃欣喜过望,嘴里却推辞:“皇后的身体痊愈之后,也会生儿子,臣妾的儿子怎么敢高于皇后的儿子?”宣宗说:“朕就要立你为后了!”贵妃又假装推辞,宣宗不肯答应。这时胡皇后已经上疏辞位,宣宗命她退居长安宫。胡皇后生来喜好安静,不爱奢华的装饰。退位之后,张太后非常怜悯她,曾把她叫到清宁宫居住。后宫举行宴会的时候,也一定会把她的位置摆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曾因为这个怏怏不乐。可惜有太后暗中保护胡皇后,她也只能得过且过,不便再争。后来宣宗也非常后悔,曾自我解嘲地说都怪那时候太年轻气盛。因而给胡皇后赐号为静慈仙师。英宗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驾崩,胡皇后悲痛不已,隔一年也去世了。
宣宗册立了孙后,心里非常欣慰,于是在西苑宴请大臣。西苑在紫禁城的西边,苑中有个太液池,方圆十多里,池中架着长桥。桥的东面是圆台,台上有圆殿,北面就是万岁山,山上有六七所金碧辉煌的殿堂。池边种植着珍稀树木,奇花异草更是数不胜数。池中间有一个几丈高的玉龙,口中喷出甘泉。圆殿后面也有吐水石龙作为对应,仿佛瀑布一般。宣宗命人在圆殿旁建了一座草舍,作为告天祭地时的斋宫。虽然是三间矮屋,却修筑得格外精雅,宛如神仙的住处。蹇义、夏原吉、杨荣、杨士奇等十八人奉召来到西苑,宣宗已经在苑中等候。诸臣拜见完毕之后,君臣一起游山玩水,先到万岁山,然后在太液池泛舟。宣宗让内侍撒网捕鱼,约略网到几尾,把它们交给御厨做成佳肴。后又和群臣在舟中小饮。天子大臣乘着酒兴,吟诗作对。你一言,我一句,无非是颂扬政绩。后来舍船上岸,宣宗在东殿赐宴,饮的是玉液琼浆,吃的是山珍海味。宣宗特旨,君臣同乐,不醉不归。诸位大臣开怀畅饮,无不尽欢。宴席结束后,宣宗又赏赐了美玉、珠宝等物,大家叩头称谢,这才散去。
过了几十天,是张太后生辰,大臣们纷纷朝贺。典礼结束后,宣宗带着太后游览西苑,并亲自抬着太后的肩舆上万岁山。太后非常高兴,和宣宗小饮几杯,并对他说:“如今天下无事,我们才能母子同乐,这都是上天与祖宗所赐。天下百姓,就是上天与祖宗的赤子,你身为皇帝,如果能保全百姓的温饱,我母子也就能长享此乐了。”宣宗离席叩谢,当日尽欢而散。没过多久又带着太后祭拜山陵,宣宗亲自骑马,在前面做向导。到了清河桥,宣宗下马扶着太后的车辇,徐徐前进。黎民百姓夹道欢呼朝拜。太后和宣宗说:“百姓们爱戴皇帝,无非是因为皇帝能安民,但愿你始终如一,不要让百姓们失望啊!”宣宗谨遵教诲。
祭拜完山陵之后,宣宗和太后一起来到农家。太后将村妇召来,问了些家常琐事。村妇淳朴应对,如同家人一般。太后非常高兴,赏赐了她。村妇又献上野菜,太后取来尝了尝,对宣宗说道:“这是农家风味,不可不尝。”宣宗也吃了几口。回去的时候,宣宗见道旁有几名耕夫,就特意问他要来手中的耒耜,亲自推了三下,然后看着蹇义等人说道:“朕推了三下就推不动了,何况长此劳动呢?”接着赏赐了耕夫。其他路过的农家也各有赏赐。顿时欢声载道,百姓交口称颂圣明。
宣宗励精图治,君臣相互监督,兴利除弊,任贤去佞,仍然定北京为都城,以免重蹈覆辙。任用的地方官员也一律称职。况钟在苏州任职,锄强扶弱,号称“能吏”。赵豫在松江任职,救贫济困,号称“循吏”。两位太守爱民如子,声名卓著。后来宣宗又起用薛广等二十九人,也都政绩卓著。还升曹弘、吴政、赵新等人为侍郎,分别任南北巡抚,深得民心。
“喜逢国泰民安日,又见承平大有年。”这位从容御宇的宣宗皇帝,遵循祖制,兢兢业业,这才坐享安闲。宣宗善于作画,所绘的人物花卉,都极其精致。他曾画过《黑兔图》、《松云荷雀图》、《黑猿攀槛图》赏赐给王公,都被他们视为秘宝。还造了宣纸,薄的轻盈坚固,厚的润滑细密。有人将它们裁剪成笺,有**笺、红牡丹笺、洒金笺、五色粉笺等名目。其他的像褐色香炉、蓝纱宫扇、青花脂粉箱也都由大内创制出来,流传禁外。宫中还曾经斗过蟋蟀,宣宗最喜欢这种游戏,曾密召苏州的地方官进贡了一千只。这些无非是因为天下太平,才有此清赏。好在宣宗并没有因此耽误国事,不过是借物抒怀,消遣一下而已。
一天,宣宗微服出行。夜已经很深,他只带着四名骑兵来到杨士奇家。杨士奇仓皇出迎,并叩头:“陛下的安危关系重大,怎么能轻易来到这里?”宣宗笑着说:“朕想到你的一句话,所以前来讨教。”接着与杨士奇谈了很久,才起驾回宫。过了几天,宣宗又派内监范弘去问杨士奇,微服出行有什么害处。杨士奇回答:“皇上的惠泽未必能遍及各处,万一被什么怨夫冤卒找到机会加害皇上,岂不是天大的灾祸?”十几天后,捕盗校尉果然捉到两名盗匪。据说他们乘皇帝出行,意图犯驾。宣宗不禁感慨道:“联现在才知道杨士奇爱朕啊!”从此之后,更加器重杨士奇。杨士奇也知无不言,鞠躬尽瘁。
宣德三年,宣宗出巡朔方,击败了兀良哈的寇匪。五年到九年,两次巡边,都到达洗马林。诸将请乘机攻打瓦特部落。杨士奇与杨荣极力劝阻,宣宗才没有动兵。后来夏原吉、金幼孜先后病逝,蹇义也因年老体弱,无法参政,国事全部依赖三杨。一两年之后,宣宗忽然患病。病重的时候,宣宗令太子祁镇即位,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禀报太后才可以颁行。诏书刚刚写好,宣宗就驾崩了。宣宗在位十年,享年三十八岁。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就是太子祁镇,次子名叫祁钰,是贤妃吴氏所生。祁镇这时年仅九岁,朝中谣言四起,众位大臣争相说太子年幼不能称帝,甚至侵犯到太后,说太后取出金符想召立襄王瞻墡为帝。杨士奇对杨荣说道:“继主年幼,所以才会谣言四起,如果真有什么不测危及宫廷,我们愧对先皇厚恩啊!”杨荣点头,接着率领百官入朝。正巧太后亲临乾清宫,所有的女官全部佩刀持剑。太后召二杨入见。二杨叩头完毕,马上要求见太子。太后说:“我正为这件事要召二位爱卿呢。你们都是先朝的老臣,一定要辅佐幼主,不要辜负了先帝!”二杨又叩头遵命。太后于是命二杨宣入百官,召太子出来,指着他对大臣们说:“这就是新天子,全仗诸位爱卿辅佐!”大臣们听了太后的话,都伏在地上高呼万岁。随后奉太子登位,大赦天下,以下一年为正统元年。这就是英宗皇帝,英宗追封父皇谥号为章皇帝,庙号宣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后为皇太后,封弟弟祁钰为郕王。
这时宫中的一个蠹虫渐渐露出了头角。这蠹虫名叫王振,是司礼太监。他狡猾多端,曾经在东宫侍奉过仁宗,宣德年间,已经小有权势。英宗还是太子的时候,王振早晚在英宗身旁侍奉。英宗即位后,就让他掌管司礼监,对他格外宠任,并称呼他为先生。王振作威作福,擅自在朝阳门外筑了一座将台,请皇上阅兵。表面上是阅兵,其实是收揽兵权,抵制文臣。他还假传圣旨,升自己的门客纪广为都督佥事。王振还觉得不够。正巧这时兵部尚书王骥、右侍郎邝野奉旨筹边,拖延了几天。王振就唆使英宗,将二人召来,当面指责道:“你们欺负朕年龄小吗?如此怠慢,成何体统?”接着喝令左右将二人打入大牢。右都御史陈智参劾张辅,说他回复奏折的时候有意拖延,并说科道隐匿不发,应该坐罪。
那九岁的小皇帝知道什么,自然全由王先生做主。王振因为张辅是历朝老臣,不便加刑,只命人将科道的官员,每人杖责二十。太皇太后得知后,急忙下令停杖,却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王骥、邝野被太皇太后特旨释放出狱。太皇太后非常恼怒,将英宗和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一并召来,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是先帝留下来辅佐你的,一切国政都应该和五位大臣商议,没有他们赞成,不准妄行!”英宗含糊答应下来。随后,太皇太后又命令女官宣王振入殿。王振跪在地上,太皇太后勃然大怒道:“你侍奉皇帝起居,却做了这么多不法的事情,罪无可赦,现在就赐你死罪!”王振听了大惊失色,正准备辩解。那左右的女官已经拔剑出鞘,架在王振的脖颈上,吓得他魂不附体,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英宗见到这般情形,连忙匍伏在地替他求情。五位大臣也依次跪下。太皇太后说:“皇帝年少,不能看出你这种小人,我今天就姑且听皇帝以及诸大臣的话,暂将你的头颅寄下。从此以后,看你敢不敢干预国政!”太皇太后让他退下,王振战栗而出。
从此以后,王振收敛了很多,约有三四年不敢干预政事。正统五年,太皇太后年老体弱,杨士奇、杨荣等人也都年迈,王振渐渐故态又萌。没过多久,杨荣病逝,王振问杨士奇:“我的同乡里面什么人能到京城任职啊?”杨士奇谨慎答道:“山东提举佥事薛瑄可以。”王振随即上奏英宗,召薛瑄为大理寺少卿。薛瑄到京城上任后,始终不肯臣服王振,王振怀恨在心。
正统七年,英宗册立皇后钱氏,一切礼仪免不得劳烦王先生。王先生颐指气使,哪个还敢怠慢?一场仪式操办下来,英宗感激不尽。这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病重,传旨问杨士奇、杨溥国家有没有什么大事还没有办好。杨士奇连忙拟好三封奏折,依次呈递。第一封奏折说建文帝临朝四年,虽然已经逃亡,但不能削去年号,应当修建文帝实录。第二封奏折说太宗有诏,收纳方孝孺等人遗书的一律处死,现在应该解禁。第三封奏折还没来得及呈上,太皇太后就已经驾崩了。杨士奇等人悲痛不已,只有那位阴险狠毒的王先生心中大喜,拔去了眼中钉,他从此可以为所欲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