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听说是老帅的意见,自然没有话说,便让吴景濂、王家襄到天津自行召集。这时,李烈钧、许崇智、梁鸿楷、黄大伟奉了广东革命政府的命令,誓师北伐,江西省内已有很多地方被他们攻克。吴佩孚虽然料定他们必有内争,却也不敢大意,根据陈光远告急的电报,请政府任命蔡成勋为援赣总司令,率领本部军队南下。不过此时的吴佩孚已经不怎么把这类事情放在心上,他所注意的是政治方面。恰好孙传芳因五月十五的电报无人注意,又发了一个电报给孙中山和徐世昌,原电大约道:
……广东孙大总统,原于护法,法统已复,功成身退,有何留连?北京徐大总统,新会选出,旧会召集,新会无凭,连带问题,总统一职同时失效。望两先生体天之德,视民如伤,敝屣尊荣,及时引退,中国幸甚!
徐世昌接了这电报,没怎么注意,不想第二天又接到江苏督军齐燮元的电报,与孙传芳的意思相同。
收到意思相同的两份电报,徐世昌总统知道此事已不能马虎过去,便和周自齐商量办法。周自齐道:“事已至此,总统要不声不响地过去,是万万办不到的。不如借着孙传芳的电报发一个通电,探探各督军的意见,各督军当然不能贸然决定办法,往返电商,交换意见,必然还需要许多日子,我们大可乘此周旋。现在说得冠冕些怕什么?”徐世昌见他说得有理,便发了一个通电,称“一有合宜办法,立即束身而退,决不留恋”。
就在徐世昌发通电的第二天,即六月一日,旧国会的宣言也到了,宣言说道:
……徐世昌之任大总统,既选自非法,大总统选举会显属篡窃行为,应即宣告无效。自今日起,应由国会完全行使职权,再由合法大总统依法组织政府,护法大业就此告成。其西南各省,因护法而成立的一切特别组织,自应于此终结。至于徐世昌窃位数年,祸国殃民,障碍统一,不忠共和,黩货营私,种种罪恶,举国痛心……当吴景濂、王家襄二人,率领一百多位议员发表宣言的时候,冯玉祥和刘镇华也发来电报请徐世昌辞职,弄得徐世昌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就在徐总统欲住不能,欲去不舍的时候,忽然保定方面派张国淦来京,说有要事见总统。徐世昌十分忧疑,赶忙会见。寒暄几句后,张国淦说道:“近日孙传芳、冯国璋各督军的电报和国会的宣言,徐先生都见到了吗?”徐世昌讷讷地说道:“见到了,都见到了。”张国淦道:“既然都已见到,不知道先生的意见如何?”徐世昌勉强笑了笑道:“我早就想辞职,苦于没有机会,今日能够卸下重担,是最好的了。就是当初我也并不想负这个责任,只是曹锟、吴佩孚两帅和张作霖极力劝驾,所以勉强上台。这并非个人私言,张先生洞烛事理,想必知道。”张国淦道:“以往之事,不必再提,徐先生既愿辞职,不知何日让出公府?”徐世昌一怔,笑道:“我也很想早些出京,只恨尚有几件事情未了,等布置好了再走,可好?”张国淦道:“曹、吴两帅吩咐,愈快愈好。徐先生若迟疑不决,多延时日,恐有不利。”徐世昌道:“不会太久,一两天内必会离京。”张国淦道:“既然如此,我明天再来讨取回信。”说完,退了出去。
徐世昌忧愤交集,无计可施,想现今掌兵权的只有京城卫戍司令王怀庆,彼此还有些交谊,便急忙派人把王怀庆请到总统府里,把张国淦说的话告诉了他,请他代为想办法。王怀庆想了半天才说道:“这件事,直方要人都已接洽一致,实在已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我看总统还是让步为好,免得再生事端。”徐世昌见王怀庆竟这样说,更觉忧愤,想了一会儿,又忽然道:“当初并不是我自己愿意当什么总统,原是他们怂恿我出来的,现在又这样逼我,我偏不走,看他们怎样奈何我!”王怀庆想到当初自己也在劝驾之列,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方才冷笑道:“我看徐老还是见机行事吧!他们原不和你讲什么前情,你要不走,合法总统已经复位,他们必会用武力来对付你,你怎么抵挡得住?到那时仍免不了一走,还坏了感情,失了面子,何苦呢?倒不如趁早让位,冠冕得多。”徐世昌仰首无语,良久才叹了一口气道:“我走后,他们难保不与我为难,与其走而仍不讨好,倒不如现在硬挺着。”王怀庆道:“总统如自愿下野,所有生命财产由我负全责保护。”徐世昌默然不语。王怀庆再三相劝,徐世昌才答应。当日便发了一道辞职的通电,并命国务院代行总统的职务。这通电发出后,徐世昌便由王怀庆保护,悄悄出京去了。随后国务总理周自齐给黎元洪发了一道电文,请他即日复大总统职。
谁知徐世昌虽然走了,黎元洪却没有同意复职。黎元洪已隐居天津好几年,奉、直交恶,直方要人和旧国会议员纷纷与他接洽,他门下的政客也分头向各方活动。自从恢复法统的呼声响起,素来冷落的黎宅门前顿时车马云集,十分热闹,每日催黎氏复职的电报有几十起,吴佩孚的电报最多。各方代表和国会议员的汽车、马车,日夜往来不绝。黎氏担心重蹈覆辙,不肯轻易同意。就在这万众欢迎黎元洪复职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份出人意料的反对电报。
反对电报是六月三日卢永祥从浙江拍发的。其后如上海护军使何丰林以及主张联省自治的褚辅成、孙洪伊等人也纷纷来电表示反对。黎元洪因此愈加消极。随后,黎元洪的门下与卢永祥等人争论不休,但就时势情理各方面说起来,黎元洪实有不能不复位之势。当时,黎元洪推辞的态度非常坚定,无奈直方各要人已成欲罢不能之势,如国务院代表高恩洪、京兆尹刘梦庚、商界代表张维镛、安迪生,曹锟的代表熊炳琦、吴佩孚的代表李单率以及各省代表共四十余人,都纷纷前往黎宅请黎复职。
黎元洪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得说道:“我也是中华民国国民一分子,各方迫于救国热忱要我出来复职,我又岂能置之不理?但现在国事的症结在于各省督军拥兵自卫,如能废督裁兵,我自当牺牲个人的前途。”曹锟、吴佩孚得报后,首先表示愿意立即废督裁兵,并请黎早日赴京就职。其余如河南冯玉祥、陕西刘镇华、湖北萧耀南和孙传芳等人也纷纷复电赞成,力请黎氏即日进京。再加上黎派政治家们更是纷纷催促,以为机不可失。于是,黎元洪在六月十日连发两电,表示同意复职。到了第二天,黎元洪由各省代表奉迎入都,摄行大总统职权。当下,黎总统明令撤销民国六年六月十二日解散国会的命令,内阁各部总长均免去本兼各职。特任颜惠庆为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谭延闿署内务总长,董康署财政总长,吴佩孚署陆军总长,李鼎新署海军总长,王宠惠署司法总长,黄炎培署教育总长,张国淦署农商总长,高恩洪署交通总长。
此令一下,全国欢呼,各省人民顿时有了和平的希望,以为从此可以过上统一太平的日子了。黎氏虽贵为总统,但却很平民化。单论总统府中的卫队,以前总有那么两三营陆军驻扎在内外;黎氏复职后,一律裁撤,只用了一百多个警察。
黎氏复职以后,不但直派各督军一致拥戴,就连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卢永祥、何丰林等人也都通电承认。这时。直、奉战争还未完全结束,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竟特致电黎氏,主张奉、直停战,并呈上四条办法:一、直军退驻留守营,奉军即开始撤退出关,于七日内撤尽,以保双方安全;二、请中央派一与双方都有友谊的大员,及双方公证人,共同监视双方撤退,以期妥协;三、督军、巡阅使废止,全国一致,东三省不能独异;四、撤兵后京奉路即恢复原状。黎氏接到电报后,一面转交吴佩孚、曹锟;一面电复东三省,征求切实意见。东三省联合会的电报原由张作霖授意而发的,得了黎氏复电,自然还去和张作霖商议。
这时,张作霖已改称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他从滦州退出后,因战争失败而影响到东三省市面,不但人心恐慌,银粮更是吃紧,纸币的折扣逐渐低落。于是,张学良主张与直派议和,请英国传教士德古脱氏动员外交团出来调停。德古脱因张学良是教徒,同意帮忙,却没想到外交团因怕承担干涉中国内政的嫌疑,大都不肯出来调停。张学良没有办法,只得仍请德古脱以私人名义,介绍自己和直军直接谈判。此时,直军司令部已移至秦皇岛,但吴佩孚还在保定,陆军总长一职也未就任,司令部的事情完全由彭寿莘处理,所以德古脱氏先介绍张学良到秦皇岛和彭寿莘会晤。两人谈了一回,意思非常接近。当下,彭寿莘特致电陈明吴佩孚,双方商定于六月十一日会商具体办法。张学良回去和张作霖说明,张作霖当时没有表态。
到了六月十一日那天,奉、直两军又发生一次冲突,奉方得了一个小胜利,张宗昌等人便撺掇张作霖乘胜反攻。张作霖认为是条妙计,无论别人如何阻止,他都不肯听,并立刻加派大队人马大举进攻。直军怎么肯服输,自然是猛烈反攻。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奉军大败而退,直军**。正在直军扬扬得意之时,却踩到了奉军埋设的地雷,前锋军士当场被炸死了几百人,于是赶紧退回阵线。奉军又乘势反攻,不料这时直军的援军来到,两方就此激战起来。相持了三天三夜,双方死伤均达数千人。吴佩孚此时已命张福来回防岳州,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和王承斌同到阵线上来视察。察看了一会儿,吴佩孚便和王承斌定计道:“如此作战,损失太大,却没有把握完全得胜,不如派军队过九门口,绕到长城北面,攻敌军背部,敌军首尾受敌,我们定可获大胜。”王承斌当天便带领本部军队,悄悄地绕到奉军背后。
奉军正和直军死战,想不到枪炮纷纷从背后飞来,奉军还以为是自己军队倒戈,军心立刻涣散,纷纷溃退。副总司令孙烈臣亲自督队,见此情形,知道遏止不住,只得败退。想不到王承斌的军队沿途截击,不但士兵死伤极多,而且连孙烈臣也身中流弹,不能作战。张作霖经此大战,知道已到了非讲和不可的时候,只得叫张学良央求德古脱说服外交团调解。张学良不肯,说:“当初我劝父亲暂时忍耐,息战讲和,也好养精蓄锐,等有隙可寻时,再图以逸待劳,必然可以报此大仇。可是父亲偏要听别人的话,乘势反攻,才有今日的败局。德古脱原和直系约定十一日商订具体办法,我们已是失信,再去求他,他怎么肯答应?”张作霖变色道:“你是我儿子,怎敢揭我短处?没了你,难道我就不能讲和吗?”张学良碰了一个钉子,只得硬着头皮去和德古脱商议。德古脱果然不肯答应,说:“你们已经失信一次,害得我无脸再去见人。”张学良回去报告张作霖,张作霖没有办法,这才授意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向北京政府求和。黎元洪回电,要求他们提出切实办法。于是,张作霖回电,愿派张学良、孙烈臣为代表,入关讲和。吴佩孚则派前线的王承斌和彭寿莘为代表。双方磋商了好几天,才订定和约,划出中立地方,双方各不驻兵,并请王占元、宋小濂监视撤兵。到了六月二十八日,双方军队都撤退完毕,直军调回洛阳,秦皇岛的司令部也于七月四日撤销。随后,京奉路完全通车,一场大战就此了结。
吴佩孚自黎元洪入京就职后,以为大功告成,从此南北和平。随即,电请孙中山、伍廷芳、李烈钧北上,共议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