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柱倒大厦倾(1 / 1)

李鸿章辞世,大清失去顶梁柱,末日将至,慈禧不免又伤心一回。随即颁旨,着李鸿章照大学士例赐恤,赏陀罗经被,派亲王带领侍卫,前往贤良寺奠醊;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除在原籍和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准在京师建祠,列入祀典,岁时致祭,享受汉大臣从未有过之恩例。赏银五千两治丧,赐李经述四品京堂,承袭一等侯爵,李经迈以京堂候补。尔后依李鸿章遗愿和奕劻所请,命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周馥遵旨主持丧事,两宫和各王公大臣纷纷送上祭礼、祭联、祭词。周馥忽想起李鸿章七十大寿,张之洞所撰寿词最肉麻,李鸿章颇不以为然,说哪天自己身死,只怕姓张的惜墨如金,连只言片语都不肯奉献。周馥赶紧查找,发现张之洞不奉片语,却还是献了个冷冷的奠字,别无他哉。原来张之洞忙得很,正创作反对赔款卖国和以洋制洋之类电文,以充实个人诗文集,告知时人和后辈,自己忠君爱国,与卖国贼李鸿章誓不两立。

丧事毕,李经方与两位弟弟一起,流泪扶柩,起程南归。毕德格伤心欲绝,一直送到码头。眼望灵船渐行渐远,消失于水天相接处,欲给旧主再读几页西著而不能,顿觉满心空落,不禁抬举步子,迈向水边,似欲追随偶像而去。幸旁人手快,将其拽住,送回美国公使馆。各路记者闻讯涌至,问毕德格如何评价李鸿章。毕德格道:“自秦汉定国,同时定下文字、伦理、制度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此后两三千年几无创造。至明清中国已衰朽如风烛残年老人,却仍端着天朝上国架子,视已拥有船坚炮利和政治文明的欧美为边夷蛮夷。一个民族昏睡千年,愚昧懵懂,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必然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甚至亡国亡种。幸鸿帅横空出世,引西学,创洋务,建海军,办外交,成就同光中兴,富强在望。无奈君昏臣愚,上下掣肘,鸿帅无以彻底改变中国局面,只得像耶稣样,背负沉重的历史十字架,代国家和民族承担过错,受苦受难。只是耶稣有幸,受万人膜拜;鸿帅可悲,为千夫所指。”

说到此处,毕德格闭紧嘴巴,从此不言不语,不哭不笑,不悲不喜,犹如木头样,似已失去知觉和意识。至来年春,寂然长逝,追随李鸿章而去。

再说李鸿章灵柩到达合肥磨店,停于李家宗祠赵小莲灵旁,遵灵主遗愿,择距宋代名臣包拯墓不足一里的肥东小夏郢村,营造墓地。墓地建成,李家兄弟将父母灵柩移出宗祠,同穴合葬,入土为安。墓前刻碑曰:清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之墓。

另慈禧回京后,不忘李鸿章遗志,谕令全面施行新政。设练兵处,裁汰旧军,编练新军;设商部,制定商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工商企业;推出君主立宪制,以九年为期,逐步实现宪政;颁布学堂章程,建立大中小学校制;禁止缠足,兴办女学;定国旗、国歌、国徽、国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可留给慈禧和清朝的时间已不多。就在各项新政全面铺开,成效渐渐显现时,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光绪与慈禧一前一后,两天内相继驾崩。光绪无嗣,由同父异母弟醇亲王载沣三岁儿子溥仪继位,是为宣统。宣统三年(1911)黎元洪武昌首义,各省群起响应,袁世凯拥兵自重,逼清逊位,倡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建立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