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要愉快地与生活责任及生命的成长相处,就要顾及“需要的平衡”与“能力的平衡”;耽溺于任何一种感受都会疏于对其他生活的照顾;于是“节制”就是我维持平衡的一个基础,而事实上是,因为节制,才衬托出拥有时刻的美丽——留白天地宽,留白日月长。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但是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一天如此完美呢?其中可有什么线索?我想,这样的生活主要便是自由,它不受时间也不受空间所限制。岛屿本身,相当奇妙地,散发出一种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的感觉,岛上的生活也是如此。那样的生活在生理、智识及社交三个层面中取得了平衡,它的节奏缓慢而悠闲。在这里,工作不必受到外在的压力而扭曲,人际关系也不必因为刻意牵连而受到钳制,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是舒缓而不是压迫。(《来自大海的礼物》第6章《葵螺》)
年轻时读这一章时,觉得林白夫人给我最重要的提醒是“那样的生活在生理、智识及社交三个层面中取得了平衡”。然而,无论在当时或在看过书后二十几年的今天,我认为多数女性读者还是宁取“它散发出一种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的感觉”“它的节奏缓慢而悠闲”这两句话作为重点。
女性的思考与代代传承的经验是很特别的,也许是因为在另外一章中所提到的“从古至今,女人的天职之一就是处理围绕着生活的所有事务”。这使得多数的女性在每一个时代都不太满意当时社会所给予的生活内涵,而且,也不管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如此紧迫劳碌,只要是女性,多半就天生都配备了同样一份容易疲倦、对生活易感的心情;于是“缓慢”与“悠闲”成了多数人共有的生活梦境。
我也有生活的梦境,但与缓慢悠闲无关;这么说并不是因为生活中已经拥有了这两样特质,而是我认为缓慢与悠闲是一种生活情感的“吉光片羽”,在一般的日子里它有时闪烁而出,抓得住的人就抓住了,没有办法体会的人,就算有人把大片的缓慢与悠闲用来相赠,也会被视为“无聊”来看待。我相信当“杀时间”这个词被使用的那一天开始,缓慢与悠闲就已经有了两面以上的价值了;这就证明,每天活着虽然是人人知道的奇迹,但珍惜生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有时能自然地领会悠闲与缓慢,但不是每一天;我也不以这样的生活形式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有一夜,当我重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更加有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在这篇意味悠长的短文中,苏轼只用“有”与“无”就点明了从古至今人心的问题:心不闲,就什么都体会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一直在那里,但心蒙了,所以就视而不见。想想看,我们的世界一直都是这么大的,窗外的景致也一直都是这么好;鸟会飞、花会开、四季更迭时气象万千,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却觉得,自己之所以不能够体会,是因为还未拥有一份完整的悠闲心情。
逃开生活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更不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逃开后就能得到跟林白夫人同样的领悟,但当我读到她把生活中的“平衡”整理成三个方向时,我得到了最受用的礼物。
我愿意分两个部分来看“生理、智识及社交的平衡”这句话。它首先使我想到“生活”的范围一定要周延,如果少了其中的一面,我们便无法得到满足的感受与成长的机会,而这些广度之间需要不偏重的发展,这就是平衡。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我回到自己的生活仔细反省,订出了确实照顾与管理的方法。
“平衡”看起来是很常见的词,但在生活中它却一点都不容易,林白夫人在第二章《峨螺壳》中很可爱地形容多数女性的生活:
我的日子都围绕着这些期许转动着。女人的生活像马戏团的特技,天天上演。连吊在秋千上空中飞人的技术都不如我们呢!我们被训练得要能头顶一摞书,踩着悬在半空中的绳索前进,身上还得挂着婴儿车、阳伞和餐桌椅,敏捷地步步向前。可要稳住啊!(《来自大海的礼物》第2章《峨螺壳》)
这样的描述在几十年前、许多家务还无法被机器或商业服务取代的日子里,真是一点都不错,但是,我的年代不能再以同样的辛苦来概述生活的实貌,所以根据书中林白夫人的体会,我所建立的“平衡”,就比较像一种吊挂的饰物,它利用微妙的均力支持而可以有好几层,每一层都要注意悬绳所在的支点与两边的挂重是否合乎彼此的牵扯,上下的一层、一层之间,又是否有和谐的依托,这样从中心一提、往空中一吊,它们才能自在地回舞。
我把林白夫人的“生理、智识与社交”放回生活里大家熟知的“食、衣、住、行、育、乐”,思考每一项如何不背离时间管理、经济能力与人际关系的架构而进步,这种细想,使得“平衡”出现更具体的意义,实行起来才有清楚的方向。
就以“育”为例,“智识”的平衡在养儿育女的阶段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尤其是多数担负起家庭教养责任的母亲,在智识的进步上更常有偏重与过度热情的倾向;母亲们只顾培养孩子,却忘了培养自己,所以,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一样,我督促着自己维持“阅读时间”与“阅读内容”的平衡。时间上的平衡在每一年都因生活而有变化,当然无法呆板地订出固定的计划,但主要的方法还是不浪费片断以累积可能的阅读时间。至于“内容的平衡”则是除了照顾到自己工作专业知识的增长,还要同时顾及非专业领域的扩展。我闲下来就看书,我关心自己是否在阅读时得到真正的宁静,书是否赋予我独处中完整愉快的意义;维持自己需要上的平衡,才能透过阅读这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不断堆叠出经验美感。
不过,再喜欢阅读也不能不看到它是我生活平衡中的一项;我绝不能忘记那个能漂亮飞舞于空中、旋转得不慌不忙的吊挂,是因为兼顾了力量的平衡与重量的平衡。如果我要愉快地与生活责任及生命的成长相处,就要顾及到“需要的平衡”与“能力的平衡”;耽溺于任何一种感受都会疏于对其他生活的照顾;于是“节制”就是我维持平衡的一个基础,而事实上是,因为节制,才衬托出拥有时刻的美丽——留白天地宽,留白日月长。
实践了这样的生活二十几年之后,我发现,“生活平衡”带来一种最美好的结果就是“和谐”——心灵的和谐与生活质量的和谐是可以并行的;而和谐更使日子充满微风吹动的美感,使内心能感受得到“月”与“竹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