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9月的第2周,暑期过去了,开学的新鲜感也没有了,想想距离国庆黄金周还有半个多月,很多朋友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开始觉得无聊了。
无聊不是一个现代词语,而是文言文的用法。汉代的王逸有一篇文章就写到了:“心烦愦兮意无聊”,出自《九思·逢尤》。到了南朝,费昶有一篇《思公子》是这样写的:“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而明朝刘兑《娇红记》中有:“家居无聊,偶思佳丽夜别之言。”
古人没事就在诗作当中用“我好无聊”呻吟一下。关于无聊最有名的成语就是“百无聊赖”了。百是指多,各个方面。聊赖是依赖的意思,指生活和感情上的依托。
无聊的英语有boring和bored,boring一般是指这个事情或这个人很无聊,是一个形容词。说“我被什么东西无聊到了”,就是I am bored,就是“我感觉到无聊了”。其实我想跟大家聊什么呢?就是boring和bored的词源叫bore,意思就是钻孔、挖洞,跟“无聊”这个意思完全没关系。但是想一想这个动作,古代没有电钻,都是一些很原始的工具,用木头钻一个孔或挖一个洞,想想这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多么boring。
另一个跟挖和钻有关系的动作就是挖鼻孔。很多人无聊的时候就会发挖鼻孔的表情,在小时候,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在“放空”的状态就是挖鼻孔。
无聊时都做些什么?
无聊时会干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小学的时候,喜欢在课本上乱写乱画,因为觉得无聊,女生望着窗外发呆,想象自己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发呆不是放空,脑子里会有各种各样的画面,想各种各样的事。有很多无聊的科学家,他们觉得无聊的时候干什么呢?就正儿八经地去研究无聊这件事。
他们通过研究无聊这件事本身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结果:人在无聊的时候,脑力活动仅仅下降了5%,相反,某些特定区域的活动反而增强了,具体来说,是和记忆有关的区域,包括回忆过去的事和假想虚构的事。
前面说的是在课堂上无聊的反应,如果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夜晚,你对着电脑无聊了会怎么办?可以“PS”一下照片,发到朋友圈,在微博里写一段心灵鸡汤文,等众多的粉丝点赞留言,听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看电视剧。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有时候你发现,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也不想关电脑,就连“P图片”都没兴趣了。
有人说,每天晚上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但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看了,但还是反复刷新。什么事都不想干的时候,通常是情绪比较低落或心烦意乱的时候,觉得脑子里好像装了很多东西,又无力去思考。这好像就是无聊的状态了,这种无聊的程度比较深。我看过一篇名为《无聊的心理学研究评述》的文章,里面说,无聊是个体面对平乏的外部及内部刺激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进而产生的冷漠、孤独、抑郁、无助等不愉快的复合情绪状态,具有兴趣匮乏、注意力涣散或动力缺失等特点。无聊本身不可怕,要是你感到无聊的时候又没有事可做,那就得想一想自己的心理状况是否健康了。
无聊会“死”吗?
很多人会“吐槽”说无聊死了,无聊真的会死人吗?
人当然不会无聊着无聊着就死了,但是无聊有可能增加人的死亡风险。研究表明,长期无聊的人患焦虑症、抑郁症、嗜药、酒精成瘾甚至吸毒的风险会更高,而且这些人易怒、好斗,很难和其他人交往,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状态也不好。英国的心理学家发现,经常抱怨无聊或是无聊感非常强烈的人,和感觉自己很充实、正能量满满的人相比,心脏病和中风致死的可能性要高出2.5倍。研究者对7524名英国公务员做了关于无聊感的调查,追踪他们20年后的健康状况,发现当年感觉到格外无聊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比感觉充实者高了37%。无聊是个可能折寿的心理因素。
无聊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在古代,无聊是只属于上流社会的奢侈品。感叹无聊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在太忙了,每天要忙的事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无聊。
古时候,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一些僧侣、贵族才有时间无聊。现在随着生产力进步,大家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做饭很快,上下班时间大大缩短,劳动强度也没有以前大了。有了很多空闲时间,而又不知道怎么利用,就会产生大量的无聊。
有人从无聊中发现了商机,于是“无聊产业”崛起。微信、微博、人人网、网络游戏……之所以那么火,与大家希望用它们打发无聊有关。利用无聊来赚钱的这些商品、设备充实了大家的生活。大家想一想,出租车上的互动显示屏、电梯门口的显示屏、飞机上的杂志、健身房跑步机上的电视,都是人在无聊的时候容易关注到的。
话说回来,事物的存在总有它的道理,人为什么会无聊呢?无聊的产生,或许是因为大脑需要适当的刺激来保持健康,如果刺激过少,就会觉得无聊。当然,这种刺激也不能多到让人无法承受,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它需要保持一个完美的平衡。
接受刺激过少的时候,就会产生无聊,这或许是源于大脑的一种天然机制,那就是对无聊的恐惧。人是天生害怕无聊的,研究发现,没有什么比固定在一个环境当中更能够加速脑萎缩了。换句话说,大脑强迫我们去做一些新鲜事,得到新鲜的刺激。很多研究也发现,无聊是人们思考和反省的好机会,通过无聊我们获得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智慧。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经写过:人在各种欲望——包括生存和名利——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处在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的时候便处在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者之间摆动。但不管怎么说,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所以大家多想点法子让自己不那么无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