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富的人来说,金钱是可爱的,犹太人甚至将金钱看作人间的上帝。人们崇尚金钱,热爱金钱,并没有错,但是正如世间的任何事情一样,“过犹不及”。水果是有营养的,也很好吃,但如果不加限制,一味地猛吃,就有可能拉肚子,赚钱也一样,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一味地贪心的话,后果就可能是人财两空,令人追悔莫及。
贪婪的人,对于自己得到的永远都不满足,总希望得到的能更多些,结果一味地获利,而不努力付出,最后竹篮打水,一无所获。
在一座山上有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地往下流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里面填满了黄澄澄的金沙,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汉来喝水,偶然发现清冽的泉水中有闪闪的金沙,就在惊喜之下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沙。从此,老汉不再受苦受累,过个十天半月的就来取一次金沙,很快就富裕起来了。
老汉虽守口如瓶,但他的儿子却因为好奇而跟踪他,发现了这个秘密,埋怨老汉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他们早就发大财了……
儿子向老汉建议:“如果拓宽石缝,扩大山泉,不就能冲来更多的金沙吗?”老汉想了想,觉得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父子俩说干就干,叮叮当当,把窄窄的石缝凿宽了,又凿大凿深了坑。山泉比原来大了几倍。父子俩想到今后可以得到更多的金沙,高兴得一口气喝光了一瓶老白干儿,醉成一团泥。
从此以后,父子俩天天跑来看,却天天失望而归:金沙不但没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金沙哪里去了呢?
富有“进取心”的父子俩自以为很聪明,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真正的进取心是靠勤奋换取劳动果实,如果不付出却要求更高,就是贪婪。进取心不会使人失去理智,而贪心却可使人变得愚蠢、失常。
西方流传着一个乞丐的故事。
一个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总在想:“假如我手头有1000元钱就好了。”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观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了他的住处,并把狗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狗丢后,这位富翁十分着急,因为那是一只纯正的名犬。他以各种形式发出寻狗启事:拾到者请速还,即付酬金2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时,看到这则启事,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2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地抱着狗路过贴启事的地方时,发现酬金已变成了3万元。原来,大富翁寻不着狗,把酬金提高到了3万元。
乞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脚步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第五天……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了让市民都感到惊讶的数字时,乞丐才决定把小狗还给富翁,可是这时,小狗却因为不吃乞丐喂它的粗劣狗食而饿死了。最终,乞丐还是乞丐。
如果乞丐不贪心的话,他可能早就获得了一大笔钱,不必再像以往那样风餐露宿,但他偏偏还想要更多的钱,结果小狗却死掉了,他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没有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会把堆积财富当成首要目标。真正令人陶醉的是赚钱的过程——在商业游戏中取胜这一艰巨而又刺激的工作,而非金钱本身。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过赚钱的事情:“让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赚钱本身。如果我必须在工作和拥有巨额财富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会选择工作。领导一支由上千个有聪明才智的人组成的队伍,比拥有一个巨额的银行账户更令人激动。我善于让资产增值,但是我从来不看股票的价格,所以我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金钱的**似乎与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数目成正比,你拥有的越多,你想要的也越多。同时,每一元钱的增量价值,似乎与实际价值成反比例:你拥有的越多,你需要的越多。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描写的那些富人那样:“他们生活的整个想法,是他们应该不断增加他们的金钱,或者无论如何不损失它。”尽管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宽恕那些财富获得者,但是他也没有完全谴责他们。“美好生活必不可缺的是财富,财富数目是没有限制的,”他警告,“一旦你进入物质财富领域,就很容易迷失你的方向。”
不要太贪婪,赚到了钱见好就收,其余的钱以后再赚,这样赚钱既轻松,财富又会水涨船高,渴望成为富翁的你,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