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者和一群商人一起出海航行,商人们带了很多货物准备出售。
“你带了什么货物?”他们问他。
“我的货物比你们的都有价值。”他回答说。
但是,商人们很吃惊,找遍货船也没发现他的货物。于是,他们开始嘲笑他吹牛。
航行中间,海盗劫持了货船,抢走了船上所有的货物。
船终于靠岸,商人们一无所有,被困在岸上。学者则不同,很快找到当地犹太会堂,并开始讲解《塔木德》。由于他博学多识,迅速在当地引起轰动,不仅衣食住行无忧,而且出入都有大帮弟子前呼后拥。
那些商人们来找他:“请原谅我们对您的嘲笑吧。我们终于明白了,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货物。”
毋用置疑,拉比和学者在犹太人阶层中享有最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是拥有知识的人。这不仅是犹太人的传统,也是犹太人的宗教义务。
赚钱靠智能,不是靠学历
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将知识视作财富,或许是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优秀民族的重要原因。
知识固然是劫不走的财富,但它毕竟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财富,要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就要靠智能,智能就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是后天习得的,而智能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才能累积。一个人或许学识渊博,但他不一定是智者。
就像一个古代的智者,他懂得的知识肯定不多,但他是智者,而我们不是。犹太民族很懂得智能与知识的区别。在他们看来,只有能够创造财富的人,才真正拥有智能,也就是说,能够运用在世间让人赚钱的智能,才是真智能。
如果你是个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可你却不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赚钱,那你顶多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而不是智者。相反的,如果你是个穷光蛋,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你能够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翁,犹太人肯定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们认为你真正拥有了赚钱的智能。
许多人拥有智能,但是他们的智能都没有用来创造价值,所以他们始终是十分贫困的。
学者应该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获得智能,而且应该学习那些真正的智能,可以赚钱的智能。
智能可以分为死的智能和活的智能,而死的智能是没有用的假智能,只能充充门面,做个样子罢了。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人都很聪明,但是只有犹太人是最懂得运用智能的,因为他们知道怎样把自己脑中的智能,变成他们手中的金钱,这就是犹太人的过人之处。
犹太人常说:“工艺家比宗教家更值得尊敬”。
因为宗教家虽然有知识,但是他的知识没有运用出来,这样的知识等于没有知识。而工艺家虽然知识不多,但是他们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完全应用出来,这样他的智能虽然少,但却是有用的,所以更值得尊敬。
所以,他们认为如果知识不应用到实践中去,知识没有转化为金钱,也是没有价值的。
犹太人对待那些整天只知道学习的人的看法是:“有些人过度钻研学问,以至于无暇了解真相。”他们甚至这样看待死读书的人:学者中也有类似驴马之人,他们只会搬运书本。
在学者中,也有人被比喻成一只载运昂贵丝绸的骆驼,但骆驼与昂贵的丝绸是毫不相干的。
如此说来,他们只是书籍的搬运工而已,根本不算是有知识的人,真正有知识的人,就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在实际的生活中,创造出他所能创造的价值。
《塔木德》说:“智能胜过勇气,然而贫穷人的智能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没人想听。”到了这地步,智能只有深深地埋藏了,不能有力地展现它应有的价值。
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能与财富的关系:从前,有两位拉比在交谈:
“智能与金钱,哪一样比较重要?”
“当然是智能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能的人为何要帮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替有智能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能的人摆出狂态呢?”
“这很简单。有智能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知道智能的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拉比认识到金钱的价值。他说的很对,有智能的人应该知道金钱的价值,不应该和金钱脱节。没有金钱的智能是没有用的智能,简直没有什么价值。只有让智能和金钱结合,智能的价值才能在现实世界中显露出来。
曾经有位叫阿巴的外科医生非常著名,他给人看病是要收费的。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收费是不应该的。那时的医生们,只能在大街上摆上一个箱子,向路人募捐。然而阿巴却定出价目表,公然要向病患收费,人们纷纷指责这位名医,但是阿巴告诉他们:
“不收费的医生,是不值钱的医生。”
犹太智慧
宁可变卖所有的财产,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
书是一切智能的根源
犹太民族是爱看书的民族,这个民族对书的崇拜,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已经不是一般的求知好学的人可以比的,他们已经达到了宗教一般的狂热和崇拜。
对于他们来说,书就是他们一切智能的根源,也是创造财富的根本。
《塔木德》这样说:“把书本当做你的朋友,把书架当做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智能而骄傲,采其果实,摘其花朵。”他们把这样的箴言一代代地传递给他们的后世子孙,告诉他们一定要勤奋地读书。
此外,为了能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家都能热爱学习,他们的犹太教制订了许多的教义。
在传统的犹太家庭里,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自己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
在犹太人的社区里,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老家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和故乡的人分享。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能的结晶,应该拿来学习和利用。
犹太人还有这样的规定“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如果真要变卖,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在真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卖书。”
为何他们有这样的想法?犹太人是这样解释的:世间的一切金银珠宝、房屋、土地都是无常的,而知识则是可以长久流传的财富,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可以放弃书本。
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有各种仇恨和恩怨,然而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他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因为我们的偏见,而影响智能和真理的存在。为了维护书籍的传承性,并且把它真正地给所有热爱它的人们,在1736年的时候,拉脱维亚的犹太社区通过了一项法律,该法规定:当有人向你借书的时候,如果你不把书借给他人,就要被重金处罚。
因此,犹太人有学者比国王伟大的说法。在犹太人的观念里,犹太教的拉比要比父亲更值得尊敬,因为,拉比是整个社区最有智能的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听从这位智能和学识都很高的教师的教导。如果一个犹太人在为自己的女儿选择夫婿的时候,他也无疑会选择一个有良好教育的青年,而不会选择一个世俗的有钱青年。
犹太人就是这样的民族,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并深信知识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需要的东西。知识是最伟大的,在他的面前,俗世里的所有统治者都要让位。
这个观念在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以色列建国之后,著名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由于他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得到世界和以色列人民的爱戴。以色列人民向他发出了邀请,请求他来做以色列国家的总统。但是他们的好意被已经决心献身科学的爱因斯坦拒绝了,爱因斯坦拒绝自己民族的人们赋予他的这个世俗的荣耀。
许多其它民族的人都觉得不能理解,总统是那样的尊贵,科学家怎么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呢?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却丝毫也不觉得奇怪,在他们的眼中,有知识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他们掌握着宇宙的真理,如果能让他们来统治国家,一定是这个国家的幸运和人们的福气。
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人民邀请科学家来做国家最高元首,这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崇拜,已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犹太人小的时候,他们的母亲都会问:“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烧了,你的财产也被抢光了,你会带着什么逃跑呢?”
如果犹太孩子们回答是“钱”或者是“钻石”的话,他们的母亲就会进一步地问:“有没有一种东西,比钻石更重要,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孩子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会说:
“孩子,你们带走的东西,不应该是钱,不应该是钻石,而应该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着你,无论你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他,别人也抢不走。”
犹太人的父母就是这样告诉他们的孩子,知识是一切财富的来源,是唯一可以永久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犹太人的历史再次验证了知识的价值,与其把那些有限的财富交给他们,不如把可以永远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知识”给他。
因此,犹太人就特别重视教育,为了让自己的后代都热爱学习,在他们小的时候,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
犹太教的托拉是这样说的:“愈学《塔木德》,生命愈久长……,精通《塔木德》的人就可以在来世获得了永生。”
还有,“研习《塔木德》的人值得受到尊敬。他会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敬的人、一个崇敬上帝的人;他将变得温顺谦恭,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能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他,世界就有了智能、忠告、理性和力量。”
在今天,世俗的教育早已经取代了过去的宗教熏陶。热爱知识的犹太人迫不及待地投入了现代的教育。
在犹太人聚集的北美,免费的公共教育制度,把大批的犹太人召进学校的大门,这对犹太人来说,是他们最大的福祉,北美给他们的最大的恩惠莫过于开放性的教育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截然不同于欧洲的那种国家主导的、具有宗教导向的学校体制,在这些地方,犹太人往往是被排斥在学校之外的。
而他们的父母,则会竭尽全力使他们的子女完成学业。犹太人让父亲出去赚钱,母亲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以确保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为了子女们的教育,家长们真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保证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其它的孩子。
对于一个犹太家庭来说,如果他们的子女能够得到博士学位,这就是给父母的最大荣耀了,这个家庭也将成为大家争相学习和效法的典范。
正因为犹太人是如此的重视教育,因此大多数犹太人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美国的犹太人中有84%的人念过四年高中,有32%的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人平均接受过14年的学校教育,而非犹太的白人平均只受过11.5年教育。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教育都是迈向成功的途径。
今天的社会,教育程度和收入更是有直接关联。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大约要比一个初中毕业生多赚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多赚25万美元。
一位分析家这样说道,“犹太人家庭是学问受到高度评价的地方,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则相形见绌。就是这个因素构成了其它一切差异的基础”。
早在十一世纪时,犹太民族就几乎消灭了文盲,人人都能阅读识字。在当时欧洲的基督教徒中,绝大多数人却是文盲。
尽管犹太人的学习只局限于狭窄的宗教内容,但是当历史进入近现代以后,犹太民族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崇尚知识的巨大优势,立刻展现了出来,他们迅速地适应和接受了现代世俗教育,在文化科学领域里迅速地走到了别人的前头,因此,在近现代,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出现了一大批的科学家、许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
犹太人创立的国家以色列,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以色列经济繁荣最重要的一个秘密,就是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崇尚知识,重视教育,是犹太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
以色列历届政府都对教育保持着高投入,多年来一直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这一比例高于许多已开发国家。
另外,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捐款资助以色列发展教育。如果让这些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出钱帮以色列买武器打仗,他们可能还有些犹豫,但如果要他们资助以色列发展教育,他们大多乐意慷慨解囊。
犹太人重视教育这一优良传统在以色列发扬光大,造就了大批高素质的杰出人才。除了发展自己的民族教育,浓厚的学术氛围也给以色列引来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犹太人几乎百分之百都受过教育,他们是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大军。以色列每万人中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80人,高于大多数欧洲国家。以色列人口中,平均拥有的教授和医生人数,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
因为,国内聚集着大批的专家、学者,以致许多人只好到国外去工作。正是由于有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以色列经济的发展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犹太智慧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要借给他,否则,你便是书本的敌人。
智能是终其一生永远相伴相随的财富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一定是幸福的;但如果他自认是聪明的,那么,他一定是个愚蠢的人。
如果你问犹太人什么东西最重要,答案一定是智能。
知识固然重要,但它是用来磨练智能的。智能是终其一生永远相伴相随的财富,它会永远帮助你,庇护你;而知识不同,它可能给你带来好运,给你带来财富,但它不会永远这样,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质。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但智能永远不会过了有效期限,所以智能是永久的财富,远胜于知识和金钱。
学识和谦虚同样重要。
犹太商人以令人敬佩的商业智能,独步于变幻莫测的世界商场。他们尊重知识,渴望学习,重视教育,崇尚求知。这一切,使他们具有了卓然不群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质,这便是犹太商人在商场中独领**的关键所在。
不过,要将知识转化成财富,就需要有将知识化为财富的本领。当然,知识本身就是精神财富,但是犹太人看重的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这种化知识为财富的本领就是人的知性,人的智能。犹太人视知识为财富,但更看重智能,因为,它是开启幸福和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犹太人对财富的重视程度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有着追求财富,崇尚金钱的动力,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深陷到财富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是一直以一种平常恬淡的心态来对待财富,对待生活。这便是追求财富,享受生活的智能。
学习是磨练人的心性和思维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让人永远处于最佳的状态。犹太人视学习为义务,视教育为敬神,我们知道知识源于实践和经验,但个人由于受时空和自身的限制,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实践,去亲身经历,只有大量吸取别人的经验。
因此,书本无疑是传达知识的最重要媒体,它是新知识新信息的仓库,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也启发我们的智能。因此,学习是使人变得有智能的第一要件。
根据统计,最近10年内发展起来的工业新技术,30%已过时,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又缩短到了3年,“摩尔定律”也明白指出,人们在信息技术的更新,只有愈来愈快的趋势。
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里,任何人如果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都必然走向失败的深渊。
要拥有智能,就要学会观察。知识本来就是死的东西,只有我们将它用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它才能“活”起来,知识通过人的观感和思维,才能与现实的事物发生连结,这时,知识的价值才得以展现。
连锁店先驱卢宾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他最早在淘金热中做一些买卖生意,以满足那些淘金者的生活需要,后来他的生意愈做愈大。但是,经过八年的经商经验,并且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他发现:商店不标价,靠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是非常不利于销售的,也无法消除顾客对店家的不信任;而且,由于价格不一,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很多人就会想多逛几家店。
针对这些问题,卢宾绞尽脑思,终于想出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叫“单一价商店”,也就是对每种商品标出定价,并按此定价销售。这样,顾客在消费之前对价格一目了然,一来知道自己是否带够钱,也避免时常发生消费纠纷,不仅增加了销售率,也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于是,卢宾的“单一价商店”的生意非常好,随着顾客的增多,他又发现,太多的顾客光顾造成了购物空间的拥挤,使得消费的速度难以提高,而且也浪费了顾客宝贵的时问;另一方面,一个商店的市场腹地,总有一定的范围,太远的顾客显然不太可能都跑来这里消费。
于是,他又发明了连锁店的策略,也就是许多店同货同价,且店面设计、布局、装潢也相同。这样,就等于将一家店开在了更大的市场,当然营业额就愈来愈大。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卢宾的创新是对现有的销售方式,所产生的问题,做一种突破;同时,他也必须深谙消费心理学的知识,也就是说,他必须摸透消费者在想什么。
卢宾为什么能创新?
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进而能针对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能,提供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思考。所谓思考不单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对环境,对变化的一种反应。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各种变量,人的变量,环境的变量,政治和经济的变量,可是,有几人可以洞悉到这些变化背后的规律,事先预知这些变化的未来趋势呢?
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正是那种懂得掌握趋势,具有远见和预知能力的商场高手。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战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既要赔德国50亿法郎的巨款,又要尽快恢复经济。这一切都需要钱,而法国政府如果要继续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国债,否则就要破产。
面对如此高额的国债,再加上一个变量颇多的法国政治环境,法国的罗斯查尔德男爵和英国的哈利男爵(他们分别是两国的银行巨头)不敢接下这笔巨债的发行任务,而其它小银行就更不敢了。
面对风险,谁也不敢铤而走险。这时,摩根敏锐的直觉告诉自己:当前的环境,政府如不想垮台就必须发行债券来取得资金,而这些债券将成为银行证券交易的强势产品,谁掌握了它,谁就可以在未来称雄。但是,谁又敢来冒这个险呢?
摩根想:为什么就不能将华尔街各自为政的各大银行联合起来呢?
如果能把华尔街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能把原本由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许多金融机构上,无论在金额上,还是所承担的风险,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然而,摩根这个想法,基本上就严重挑战了华尔街多年的规矩与传统。不,应该说是挑战了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银行的传统。
当时盛行的规矩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交换,相互猜忌,互相敌视,就算迫于形势联合起来,每个银行也会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彼此勾心斗角,这种同床异梦的合作,势必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再者,各大银行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
因此,当时很多银行经常为了一些利益纠纷,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银行叫海盗银行。
摩根的想法,就是针对这一弊端,想趁此对金融界来个大改革,让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分享、彼此业务相互协调的稳定团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
摩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摩根凭借过人的胆略和远见看到:一场金融界的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摩根所想的那样,他的想法就像一颗超级炸弹,在华尔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说他“胆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疯子”,但摩根不为所动,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默默等待时机的来临。
后来的情势发展,证明了摩根的洞察力果然是超人一等,华尔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国发行的债券也卖光了。
摩根改变了以前银行海盗式的经营模式,后来又朝向银行托拉斯集团的策略前进。
摩根的胜利不仅是知识的胜利,更是智能的胜利。
犹太智慧
葡萄长得愈丰硕,就愈低下头。同样的愈有智能的人,便愈懂得谦虚。
犹太民族是知识丰富的民族
犹太人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因为知识是特殊形式的资本,它往往扮演着放大其它资本(土地、货币)的功能。知识,包括脑的知识:学习,和手的知识:技能,是他们投资的核心和关键策略。
与犹太人相处,你很快就会发现,犹太民族是知识丰富的民族。犹太人很健谈,话题很多,而且涉及各个方面,大到世界政治、人类生存,小到节假日消遣:长到世界历史、民族历史,短到近期的体育新闻。不管是经济、政治、法律、历史还是生活小细节,他们都能滔滔不绝,谈得头头是道。
犹太人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实在是令人大为称奇。正因为他们懂得运用丰富的知识,来创造在商场上的优势,因此,犹太人在商场总能处于不败之地。
犹太人非常重视人才资本的投资,其中又以教育上的投资为第一顺位。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资源贫乏,既缺水,又缺能源,且几乎都是沙漠。但是,它却有丰富的人才。数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移民到自己的祖国,他们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知识、技术、专长,他们将这些知识用于国家建设,以色列才能迅速崛起。
这个国家有世界上最高的教育水准,拥有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样,这个国家独创了举世闻名的农业技术,靠贫瘠的土地养活了自己,还大量出口农产品;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方面,居于世界前列。这些科技和经济上的奇迹,靠的就是知识。
在世界任何地方,犹太人凭借着自己拥有的可以随身带走的知识,跻身各种行业,特别是金融、商业、教育、科技、律师、娱乐、传媒行业。在华尔街的精英中,一半以上有犹太血统,律师中30%是犹太人;科技人员中一半以上是犹太人,特别是在IT产业,犹太人也非常出色,犹太人掌控的《纽约时报》、《华盛顿时报》、《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美国三大电视网ABC、CBS、NBC,还有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米高梅公司、福克斯公司、派克公司也都在犹太人的事业版图之内。
在美国前400名巨富中,犹太人占了近三成。这些数字的列举可能显得枯燥,但我们不得不感叹,犹太民族神秘的经商天赋和致富力量。
知识在这个古老民族身上,竟然能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
反过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其它民族中,知识没有像在犹太民族身上那样,发出惊人的力量呢?
十二世纪的犹太哲学家、犹太人的亚里斯多德,精通医学、数学的蒙尼德,明确地把学习规定为一种义务:
“每个犹太人都必须钻研《塔木德》,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或沿街乞讨的乞丐,或一个要养家糊口的工人,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来钻研。”
由于他们有这样的体认,他们创造了一个全民学习、全民都注重文化的优良传统。
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我们可粗略地区分出两大类价值:一类是工具价值,另一类是目的价值。
所谓工具价值,就是本身作为取得其它价值的手段价值。这种价值是否“有价值”不取决于其本身,而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地实现目标。
人类文明的发达,无非靠着两样东西的进步:一是物质文明的进步:二是精神文明的进步。在这两种文明结合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不断以加速度发展着。
在第物质文明的进步上,犹太人历来是大有贡献的。只是历史的特殊处境,常使他们的贡献,和他们的灾难一起化为乌有。
在精神文明的进步上,犹太人可以说更有贡献。仅仅一本《塔木德》对犹太人历史的影响,已经足以证明,即使在宗教神学的外衣下,犹太人的学问在人类认识自身、开拓自身、约束自身方面,也交出漂亮的成绩单。
犹太智慧
深井中的水是抽不完的,浅井却一抽见底。
学识渊博的杂学博士
犹太人有“杂学博士”之称,你和他在谈判的时候,他讲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且精彩,似乎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有个日本人和犹太人谈判之后,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那个犹太人太厉害了,那天我们谈判了两个多小时,一直是他在不停地说。他给我的印象好极了,他穿着很整洁,讲话极有道理,条理极清晰,态度又非常谦和,他的谈话让我受益良多,我真的不想说任何话,只想当他的听众。老实说,我不是在和他谈判,而是他在给我上课。”
如果有幸成为犹太人的朋友,你和他交谈愈多,你就愈会佩服他的学识渊博了,他谈政治、论经济、说军事、讲历史,还滔滔不绝地聊体育、娱乐、军事、时事,真是天文地理,无不涉猎,似乎天下没有他们不通晓的道理。
他们可以为你讲解大西洋海域特有的鱼群的名字,汽车的各个零件的构造和运作原理、植物的分类和品种……你简直在怀疑他们是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有个西班牙商人,他对犹太商人的经商原则很欣赏并且尽力地学习,而且得到了不小的成就:他的女式手提包生意非常好,在服饰品贸易的市场中也站稳了脚,但是他看到了犹太人买卖钻石更赚钱,于是他也想去卖钻石。
他看到身边不少西班牙人经营的钻石生意很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命运,他就找到世界著名的钻石大王玛索巴士,向他提出这些疑问,毫无疑问,这位钻石大王就是位博学多闻的犹太商人。
这位钻石大王听完他的来意,冷不防地问了他一句:“你知道澳大利亚海域有什么热带鱼吗?”
西班牙人简直是丈二金刚摸不着脑,心想这个钻石大王问这个干吗?这个和钻石生意有关吗?
看到西班牙人哑口无言的样子,这位钻石大王语重心长地说:“钻石生意是需要丰富的知识才可以做的,你对这颗钻石的来源、历史、种类和品质都不知道,就不知道它的价值。
要拥有这些判断钻石价值的经验和知识,就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至少需要二十年,所有相关的知识你都要了解了,才能真正培养出预测市场的能力。”
西班牙人听了,不禁为自己的见识浅陋感到羞愧,他早就知道犹太人是继承了几千年祖先留传给他们的经验,加上最新的知识才拥有了这样丰富的学识,他们可以赢得顾客的尊敬和信任,没有一二十年的学识和良好信誉,根本是不可能的。他自知没有这么浩瀚广博的知识,于是知趣地退出了这个行业。
在任何时代,学识渊博的人,永远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有位犹太人某次应邀出席英国的金融会议,在苏格兰参会期间,在某个晚餐后外出散步,走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不禁触景生情,乘着酒兴吟诵了英国诗人史考特的诗,英国人听后大为叹服,认为该先生学识渊博。从此,对他另眼相看,结果,这位犹太人自然在谈判桌上赢得了不少的好处。
一个犹太人打电话给一位日本朋友,要求借车旅行。这个日本人想这位犹太朋友第一次来日本,一定对日本很陌生。
“你要到京都一带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我可以义务陪同。”
“谢谢你的好意,我已有足够的准备。”
犹太人借到车后,便带上地图和导游手册独自旅行去了。
几天以后,那个犹太人满面春风地回来了,把车还给日本人,并请日本人一块吃饭。
饭桌上,犹太人连珠带炮似的向日本人提问:“日本男人外出时都不穿和服,为什么回到家中反而穿起和服来呢?”
“为什么和服的领子要白色的,白色不是最容易脏吗?”
“日本人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用勺子不是更方便吗?是不是日本喜欢用祖先的遗物?”
那个日本人被问得晕头转向,都顾不得吃饭了,但是犹太人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似的,不问清楚每一件事决不停止。
说实话,犹太人问的许多问题是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他只好如实地说,“我们日本人一向如此,没有人注意问过。因此,请恕我不能回答您的问题。”
犹太人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学精神,让日本人佩服不已。犹太商人不将不懂的问题弄清楚,绝不轻易做生意。也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他们做事谨慎小心,在商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这种热爱学习,勤学苦研的传统从未中断,这使犹太人不管流亡到哪里,其民族的文化整体素质都比其它民族要高。以北美为例,在二十世纪70年代,在金融、商业、教育、医学、法律等高文化行业中,美籍犹太男子有70%,女子则有40%;而同期全美平均只有28.3%的男子和19.7%的女子加入此行列。
正是他们的学习,让他们领先于别的民族,一位著名的学者说:“犹太人会赚钱,他们的知识和教育是关键。”
事实正是这样:据统计,在全美200多万犹太人中,约有64%达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占32%。而在全美总人数中,高中毕业只占35%,大学毕业的占17%。这个文化水准的群体差异,使全美的犹太人的收入就比全美平均收入高得多。
据统计,全美犹太人家庭平均收入为13340美元,而全美的平均家庭收入只有9953美元,犹太人家庭高收入率达34%。
犹太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别人抢不走且可以随身带走,知识就是力量”,所以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犹太人有个说法,犹太人一生的第一义务就是教育子女,目的在于让后代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求生,壮大自己民族的力量。
犹太智慧
与一切知识交朋友,也可以从朋友那里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