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犹太人富翁得了重病,已经无药可救了,当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近时,使口述遗书,叫人用笔记下来;这一份遗书由两个重点构成,内容是这样:我将全部财产留给了这个忠实的奴仆,儿子尤迪雅可以从中任选一项继承。
犹太富翁不久便死了。因为奴隶平白地获得了一份优厚的财产,所以他便兴冲冲地先把遗嘱拿去给拉比看,然后会同拉比去找富翁的儿子。找到富翁的儿子尤迪雅后,拉比对他说:“你父亲将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这个奴仆,只允许你拿取其中的一样东西,你将选择哪一样呢?”尤迪雅听了以后,毫不犹豫地马上接口道:“我决定选择这个奴隶。”于是儿子拥有奴隶,同时也继承了父亲的所有财产。
这个富翁实在很有智慧,因为他知道儿子不在身边,如果他不立下这样的一份遗嘱,奴隶很可能吞没他的财产,而不告知儿子;而他的儿子果如他认为的那样聪明,没有令他失望。
金钱不是高不可攀的圣物
有许多犹太大亨,他们手中掌握着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亿万的财富的时候,他们感觉手里拿的不过就是一堆纸而已,不觉得这就是会为人带来祸福安危的东西。
要想赚钱,就绝对不能给自己增加心理的负担,而是应该十分从容地、冷静地对待,对金钱不感兴趣自然赚不到钱,然而倘若把金钱看得太重也就给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这个时候,你所需要的,就是彻底地忘掉钱这回事,千万不要再把它当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才好。
犹太人注重金钱,认为金钱是现实中万能的上帝,金钱在他们眼中显得无比的神圣,但是在赚取金钱的时候,他们已经把金钱当做是一种十分普通的东西,就和纸张、石头一样,丝毫不觉得金钱有烫手的感觉。
犹太人只把金钱当作是一种很好玩的物品,它在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去高度地投入它,人们投入资金时,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险且有趣的游戏,当这个游戏胜利的时候,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犹太人这样形容自己,在赚钱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游戏的世界,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你要不停地和对手较量,你要用一切手段来胜过其它的人,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有着这样的赚钱观念,也就是决不让赚钱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新鲜刺激的游戏,他认为只有以这种游戏的心态去赚取金钱,才是正确的赚钱态度。
摩根赚钱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当黄昏的时候,他就到小报摊上买一份报导股市收盘的当地晚报回家阅读,当他的朋友都在忙着怎样娱乐的时候,他则说:“有些人热衷于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时候,我却喜欢研究怎么样赚钱。”
谈到投资的时候,他总是说:
“就像在玩扑克时一样,你必须认真观察每一位玩者,而且要能看出谁是冤大头?如果看不出,那这个冤大头就是你。”
他从来不乱花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总是琢磨怎么赚钱。他的同事开玩笑说:“摩根你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感觉滋味如何?”摩根的回答让人玩味:“凡是我想要的东西,而又可以用钱买到的时候,我都能买到,至于其它人所梦想的东西,比如名车、名画、豪宅我都不为所动,因为我不想要。”
他并不是一个为钱而生活的人,他甚至不需要钱来装饰他的生活,他喜欢的仅仅是游戏的感觉,那种一次次投入资金,又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智能把钱赚回来的感觉,充满了风险和艰辛,但是也非常刺激,他喜欢的就是刺激和成就感。
摩根说:“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赚钱的过程,即不断的接受挑战才是乐趣,不是要钱,而是赚钱,看着钱滚钱才是有意义的。”
犹太智慧
金钱不神圣,不是高不可攀的圣物。如果把金钱看得很重,你就不敢心不跳、气不喘地赚钱了,也不敢那样拼命地赚取财富了。
用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犹太人信奉一种知彼知己的人际哲学,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对方为他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条件付出努力,这种精明的处世方式,最能掌控对方。
古时候,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人外出旅行,途中病倒在旅馆里,当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没有希望时,便将后事托给了旅馆主人,并请求他说:“我快要死了,如果有知道我死而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就请把我的这些东西转交给他。
但是,不要告诉他我在哪家旅馆。”
说完,这个人就死了,旅馆主人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埋葬了他,同时向镇上的人发表这个旅人的死讯和遗言,让大家遵守这个犹太人的遗言,即不要将他住的旅馆告诉来找他的人。
他的儿子在耶路撒冷听到父亲的死讯后,立刻赶到父亲死亡的那个城镇。他不知道父亲死在哪一家旅馆里,也没有人愿意告诉他,所以,他只好自己寻找。
这时,刚好有个卖柴人挑着一担木柴经过,儿子便叫住卖柴人,买下木柴后,吩咐卖柴人直接送他到有个耶路撒冷来的旅人客死的那间旅馆去。
然后,他便尾随着卖柴人,来到了那家旅馆。
旅馆主人对卖柴人说:“我没有买你的木柴啊?”
卖柴人回答说:“不,我身后的那个人买下了这木柴,他要我送到这里来。”
就这样,这位儿子用一笔木柴交易,他让卖柴人为了自己利益,帮助他解决了难题。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尤其在上述年轻人和卖柴人及旅馆主人这样非亲非故的关系中。
其它考虑包括道德考虑也是需要的,但真能击中要害的,驾御对方的,只有利益。
只有他人的利益和你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他才会把这事当成是他自己的事一样,为你着想,因为,这一着想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也同时会影响他自身的利益。
所以,要别人帮你赚钱或掌控别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为我们付出一切。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提灯笼的人,走进一看,却是一个瞎子,他就问瞎子:
“你提着灯也看不见东西,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
盲人说:“我提灯,是要你们看见我。”
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但一般人在晚上走路就不一样了,这时,瞎子摔倒的可能性,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
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因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路人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很多时候,让利益出面,比费尽口舌更有力量。在犹太商业文化中,犹太人也同样将这种瞎子点灯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的哲学,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为,给人好处,就等于是给自己好处。
犹太智慧
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赚钱的关键:女人和嘴巴
男人是赚钱的人,再赚他们的钱是很难的;而女人是花钱的人,赚她们的钱就容易多了。
犹太人认为:女人才是金钱的实际拥有者。
曾经有一个说法:
某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吃饭,如果买单两人都掏钱,说明他们是朋友关系;男方掏钱,说明恋人关系;如果是女人掏钱,说明他们是夫妻关系。
可是无论他们是什为关系。金钱总是女人在花费,这是人类永远不变的市场法则。
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但女人却是男人的中心。
男人总是围绕着女人转,男人想尽办法讨得女人的欢心。男人一旦结了婚,女人就成了男人永久的资金保险库,女人也同时是家里的“财政部长”。
不少男人很感慨:男人这一辈子就是在不停地大把大把赚钱,女人就是大把大把地花男人赚来的钱。
男人们很委屈,我们总是什么东西能用就行,什么东西能凑合就凑合了,可是女人,为了把自己弄得漂亮一点,简直是不计成本,她们信手一挥,就可以花掉男人们辛苦挣来的钱。
男人喜欢把自己的女人打扮得美丽动人,女人说,自己的美丽胜过别人,也是男人脸上的光彩。男人有赚钱的权利,女人有花钱的权利。因此,做生意一定要掌握这一点,只有打动女人的心,才能使生意成功。
在伦敦,有一个叫埃默德的人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地理位置相当好,每天来往的人也很多,可是埃默德的生意却一直不好。开业两三年了,店里总是冷冷清清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埃默德十分郁闷。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埃默德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平时光顾公司的人女性居多,差不多占到80%,偶尔有男人来商店,也大多是陪妻子购物,很少单独买东西。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经营方向有问题。想起以前看到的犹太人,喜欢做女人的生意这一法则,不禁自责起来:女人才是真正的消费主体,自己却把目光瞄在不赚钱的生意上,这样不就等于拿钱去丢在水沟里吗?
埃默德于是果断地,将自己百货公司销售的对象,全锁定在女性顾客身上。
这次,他把所有的营业面积全部用上,全部摆上女性的用品。不过,精明的埃默德这次想出了高招:把正常的营业时间一分为二,自天他摆设家庭主妇感兴趣的衣料、**、实用衣着、手工艺品、厨房用品等实用类商品。
晚上则改变成一家时髦用品商店,将流行前卫的商品陈列出来,以便迎合那些年轻的上班女性。
尤其是针对年轻时髦的女孩子们,埃默德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光是女孩子们喜欢的袜子就陈列了上千种,内衣、迷你裙、迷你用品、香水等都选年轻人喜欢的样式进货。
凡是年轻女性喜欢的、需要的,能够引起她们购买欲望的商品,他都尽量满足,并把它们摆在柜台显眼的位置上。
最绝的是,他从美国进口了最流行的样式,打出了有创意的宣传:“本店有世界最流行的新款内衣,包您穿了青春美丽。”
没过多久,埃默德商店有最流行的内衣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女性真的如蜂一般地赶来,争相购买。
人们不解,纷纷求教其中奥妙,埃默德大笑说:“其实,我只是让这些内衣更加性感而已!”
犹太人更厉害了,他们在那些富丽堂皇的高级商店里,专门经营那些昂贵的钻石、豪华的礼服、价格不菲的项链、戒指、香水、手提包……这些无一不是等待着女性顾客的。
犹太商人就是瞄准了这个市场,赚了比别人更多的钱。
世界最有名的高级百货公司梅西公司,就是犹太人施特劳斯亲手创办起来的。他就是靠着经营女人的商品,仅仅经过30年,就把一间普通的街头小店,变成世界一流的百货公司。
女人的钱好赚,关键就是抓住女人的心理。
有人说,女性是最喜欢触摸的动物。女人的触摸欲,在购物时表现得尤其淋漓尽致。以购买衣料为例,她若是没有摸一摸,揉一揉,是绝不可能下定决心购买的。
如果说买衣料之类,和身体触觉有关的东西,当然要先用手摸一摸,但衣服之外的每一样东西,她也要用手先鉴定一番,这就颇耐人寻味了。反正女人就是喜欢触摸,未经她摸过的东西,她是绝对不会放心购买的。
即使是买孩子们吃的糖果、饼干,她们也不是用嘴品尝的,而是用手去捏捏,以此来鉴定品质的好坏。反之,若是用不透明的纸袋包装,不论外观设计得多精美,销路往往也很有限,主妇们总是不敢去做新的尝试。
明白了这个关键之后,那些销售量不佳的商品,可以借此检讨自己的产品是否包装得过于密实了?如果是的话,建议你将产品的一部分露出来。
犹太人致富哲学中,另外一个赚钱的关键,就是嘴巴。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就是吃喝吗?有人干脆就说:“人生一世,吃喝两字。”
善于观察的犹太人发现:凡是入嘴的东西,无论是什么,必被胃酸消化而最后排出体外。
小到一个1美元的雪糕,中到一盘5美元的炸鸡腿,大到百元、千元的餐饮,无不是经过几个小时之后,变成了废物排泄而出。
想想卖出去的东西,通常当天就会被消费掉,这种东西除了食品以外,还能有别的东西吗?人们的生存总是需要连续不断吸收能量、消耗能量才可以支撑,能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只有食品,人要继续活下去,食品就要不断地被消费。
因此,食品业的优点就是,它的获利是稳定的,也是长久的,因为口腹之欲是人要生存的最起码条件。人的胃口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黑洞,更没有一样消费品能像食品这样,需要天天消费,让人一天也不能不来。
所以,犹太人认为嘴巴需要的东西绝对赚钱。正是看准了这点,很多犹太人在长期的漂泊中站稳了脚跟。于是那些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饮食生意,一直长久不衰。大者如宾馆,饭店;中者如餐馆、酒楼、菜馆、酒吧、卡拉OK;小的如水果店、蔬菜摊、肉铺;还有再加工的食品,火腿肠、汉堡包、牛肉馅饼、三明治、肯德基;饮料则有可乐、汉斯啤酒、儿童饮料、雪饼、奶粉。
尤其是现代人,吃饭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现代人都知道营养和健康之间的关系,营养学家甚至说:
“你吃什么样的食物,就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为了自己的健康,现代人更讲究天然的绿色食品,这一新理念不知道又成就了多少企业。
食品永远是商人巨大财富的重要来源。
曾有一个犹太人靠马铃薯发了财,并且跻身当今世界上100最有钱的富翁之列,他就是大名鼎鼎“薯条大王”辛普洛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辛普洛特得知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他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于是买下了当时全美最大的一家蔬菜脱水工厂。
他买到这家工厂后,专门加工脱水马铃薯供应军队,从这以后,辛普洛特走上了靠马铃薯发财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初,一家公司的化学专家,第一个研制出了冻炸薯条。那时许多人都不看好这种产品。
有的人说:“马铃薯本身水分就占了34%多,假如把它冷冻起来,就会变成软糊糊的东西,很呕心!”
然而,辛普洛特却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产品,即使冒点风险也值得,于是大量生产,果然不出所料,冷冻炸薯条在市场上很畅销,并成为他获利的主要来源。
后来,辛普洛特发现,冷冻炸薯条并没有把马铃薯的潜力彻底展现出来。因为,经过炸薯条的精选程序:分类、去皮、切条和光传感器去掉斑点,每个马铃薯大概只有一半可以用,剩下的通常都被扔进了河里。
辛普洛特想,为什么不能把马铃薯的剩余部分再利用呢?不久,他把这些马铃薯的剩余部分,掺入谷物用来做牲口饲料,单是用薯皮就饲养了15万头牛。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了,用替代能源取代石油是必然的趋势。辛普洛特瞄准这个难得的机会,用马铃薯来制造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燃料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提高汽油的燃烧值,同时降低汽油燃烧所造成的污染,颇受消费者欢迎。
他为了做到物尽其用,辛普洛特又用马铃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糖量高的废水,来灌溉农田,甚至还把牛粪收集起来,作为沼气发电厂的燃料。
辛普洛特利用马铃薯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每年销售15亿磅经过加工的马铃薯,其中有一半供应麦当劳快餐店做炸薯条。他从马铃薯的综合利用中,每年取得12亿美元的高额利润。辛普洛特究竟拥有多少财富,实在没有人可以算得出来。
总之,懂得瞄准嘴巴,就是为自己淘金。
犹太智慧
永远都能赚大钱的两个关键:女人和嘴巴。
重视每一个人
在当今大企业林立的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感到他们个人已被完全遗忘了,他们感到自己似乎微不足道。此时就需要一个好的领导人发挥作用了,他应该使他的员工确信,他们是企业中很重要的一份子。
爱因斯坦
世间只有两种武器,一个是武力,另一个是温柔。天神在天地初创的时候,把力量给了男人,而把温柔给了女人,但是拥有了力量的男人要娶女人,就是说男人也想拥有温柔。
如果你曾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呈现一副笑脸,不管生意能否做成,甚至因合约而产生不同意见时,他们也总会以笑脸来说出他不同的意见。
有时你发脾气,双方不欢而散,犹太人还会向对方说声再见。要是第二天他再遇上你,他却好象没有发生过不愉快似的,仍以微笑向你问声好。
《塔木德》对犹太伦理讲得更具体了。该书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位拉比要召集6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邀请他们第二天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7个人,其中肯定有一个人是不邀自来的。但是拉比不知道这第7个人究竟是谁?
于是,拉比对大家说:
“如果有不请而来的人,请赶快回去吧!”
结果,7个人中最有名望、大家都知道一定会受到邀请的那人,却站了起来,然后快步走了出去。
大家都很明白,这位有名望且被邀请的人为他人背了黑锅。因为,这7个人中未受邀请的人既然已经到这里了,却要他承认不够资格而退回去,是件令人难堪的事。因此,这位有资格的人挺身而出,宁愿自己形象上受点影响,而保护那个不请自来的人的自尊心。
那位有名望的人用心良苦,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正展现了:不要要求别人做自己也不愿做的事的那种精神。
这个有名望的拉比的举动,表面上看来令他“背黑锅”,但实际上这使他的声望更高了。
《塔木德》编选这个故事,意在说明帮助别人、注重和气是人人得益的道理。犹太人在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再加上长期流离失所,普遍形成了一种谦和的耐性。
犹太商人就善于利用自己的这一耐性,在经商的一切活动中充分发挥和气的作用。假如你的一个员工今天气色不太好,你就要问候他有什么不舒服。如果他请假去照料他生病的妻子,那么当他来上班时,就要问问他妻子康复了没有。
倘若发现他今天走路一瘸一拐,你就问问他是怎么回事,同时还要问一下他的子女在学校的成绩如何。
事实上,好的人缘并不需要花很大精力,一个聪明的管理人员,有时也会忽视这种小小的关心。
请不要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就必须衣冠楚楚,外表亮丽,这些对你的员工并不重要。
他们想知道的是他们的上司是否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他们在企业中是否占有一定的地位。
当一个雇员退休或逝世时,他的上司往往对他和他的工作说些好听的话。但是,当他活着和在职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赞扬过他。相反,上司们总是吹毛求疵,动辄批评。
请千万不要怕表扬人,这是激励人们更努力工作的最好办法。这种办法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果你的贤内助可能胖得像一头喂养得很好的母牛,但你要说,正是她这种丰满不凡的健美吸引了你和其它所有的人。这样,她就会为你做任何的事情。
千万不要认为你能长期愚弄人们。你的职员可能看上去相当文静和羞怯,但是,如果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也会凶狠如虎。所以要记住,在对待人的问题上,聪明不能代替善意和真诚。不要认为你能愚弄人们,或是认为他们会受你的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们通常会一眼就看穿真相。
大多数国家的武装部队,都能告诉我们一套关于人事管理的经验。为什么士兵会冒着枪林弹雨跟随着他们的军官出生入死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军阶特别高,也不是因为他们开小差会受到惩处,而是由于在他们的队伍中,早已经确立了遵守纪律的原则。
在军队中,军官想到他们自己的待遇时,必须先考虑士兵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安顿,伙食是否没问题。他们还关心士兵是否向家人写了报平安的信。还要帮助他们学习,以便晋升,一个军官必须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士兵的福利和健康上,当做是他的职责。
这套策略同样适用于企业之中。你必须要让你的属下,感到你确实在关心他们的福利。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就可以确信他们会以最大的忠心来报答你和你的企业。
70年前,爱迪·达斯勒兄弟俩在母亲的洗衣房里开始了制鞋业,他们边做边卖,销路很好。弟兄俩很重视品质,不断地在款式上创新,他们不厌其烦地量下顾客的脚的尺寸、形状,然后制鞋,于是每一双鞋都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由于种种有利于顾客的经营方式,使他们的家庭制鞋坊发展很快,没几年时间就扩展成一家中型制鞋厂。
1936年的奥运会来临前,爱迪·达斯勒兄弟发明了短跑运动员用的钉子鞋。他又派人打探参赛运动员情况,包括他们穿几号鞋,当得知短跑名将欧文斯很有希望夺冠的消息后,就免费地将钉子鞋送给欧文斯试穿,后来欧文斯不负众望,果然在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
于是欧文斯穿的钉子鞋一举成名,爱迪鞋厂的产品成了国内外的畅销货,爱迪鞋厂也就变成了爱迪达公司。
用体育明星来创牌子的办法太有效了,此后,老爱迪屡屡使用这种手法,不久老爱迪又发明了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并把新产品免费的送给德国足球队。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不巧,比赛前下了一场雨,赛场上满是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琅琅呛呛,穿着“爱迪达”的联邦德国队却健步如飞,并第一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从此,“爱迪达”品牌名扬海内外。
爱迪·达斯勒兄弟的成功是与他们出色的服务分不开的。在赛场上,爱迪达公司总是派人在那儿为运动员服务。只要哪位运动员感到鞋子不舒适,爱迪达公司的人马上就为他解决问题。
在一次世界杯足球赛上,有一位德国主力队员的脚受伤,爱迪达斯公司连夜为他赶制了一双特殊球鞋,让他在最短时间内,可以重上球场。
有一次在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上,有一位苏联足球队员穿的鞋子不合脚,公司的人马上描下他的脚样,立即坐飞机回公司,连夜为这位苏联足球队员赶制了一双合脚的鞋子。
由于爱迪达公司出色的服务,使它赢得了全球的市场。
所以,对于经营者来说,创新款式、品质优秀只是一个方面,而销售方式的出色才是最关键的。
为了扩大市场,爱迪达公司将商品2%-6%的利润拿出来作为回馈,他们千方百计地让更多的优秀运动员穿上他们公司的鞋子。运动员在大赛中穿着“爱迪达”跑步、踢球,做活广告,比花钱做任何电视广告都有效果。
对于体育明星,“爱迪达”公司常常慷慨赞助。由于他们的种种努力,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147枚金牌中有124枚的金牌得主是穿“爱迪达”的运动员。
西班牙世界杯大赛中,所有运动场上活动的人员中有3/4是全身披挂“爱迪达”的产品。可以说,就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为“爱迪达”赢得了顾客,而出色的赞助艺术,使“爱迪达”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
犹太智慧
人们只能用强势的力气去强迫自己,却不能强迫别人;聪明的人要求别人做事时,必须像女人一样的温柔。
运气也是自己争来的
抓住了时机,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不费太多力气获得成功,而失去了机会,注定让自己费再多力气,也无法成功。
机遇往往在瞬间就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命运,抓住了机遇,就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途。机遇,是决定命运的瞬间裁判。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抓住好机会,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让它溜掉。”
在十九世纪末唯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不运行。在这种让人焦急的情况之下,巴鲁克不惜成本,到火车站私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几笔让人吃惊的赚大钱生意。
利润是上帝对敢冒险的勇士最高的嘉奖。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没有福气接受上帝恩赐的财富。
综观历史,犹太大亨们个个都经历过了各种各样的风险,他们在险恶的惊涛骇浪中求生求胜,享受了一场又一场危险的游戏快感。商场从来不是平静的港口,那些不敢冒险的人,就算上天给他们成为富翁的机会,他们也不敢接受。
有不少成功的商人,在别人问到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会说这一句话:我运气好。
生意场上果真有运气吗?如果有的话,这运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命中注定的,还是偶然碰上的?
有一个例子,说的是金融巨头安德烈·迈耶的故事。
迈耶本来是一个生活艰辛的巴黎印刷推销员的儿子,为了养家糊口,1914年他16岁时离开学校后,就成为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一名送信员。
这年夏天,迈耶撞上了他的第一次好运。他的姐夫受雇于巴黎的一家小银行———鲍尔父子银行。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的姐夫应征入伍了,迈耶趁机申请并获得了这个空缺职位。这不仅使他从此闯入了银行界,而且由于战争造成的金融人员大量流失,使他在16岁时就得以快速学习这个行业所有的专业知识。
很快地,鲍尔银行有个精明年轻人的名声,从此在业界中传开来了。
法国金融界声誉很好的拉扎尔兄弟银行,1925年,拉扎尔兄弟银行的老板大卫·韦尔看上了安德烈·迈耶,认为迈耶是个可造之材。
这年迈耶27岁,大卫·韦尔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拉扎尔?迈耶很咸兴趣,但他有一个问题:我多久才能成为合伙人?大卫·韦尔未置可否,迈耶也就婉拒了这个邀请。
过了一年,大卫·韦尔重提此事,并提出一个建议:迈耶可以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果他的表现有大卫·韦尔想象的那么出色,那么一年后迈耶就可以成为合伙人,反之,迈耶就得离开拉扎尔。这次迈耶立即接受了。
1927年,迈耶如愿以偿地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但是,迈耶并没有满足这个成就,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真正有实权和成就感的银行家:为公司出谋划策,安排交易,筹措款项,同时为银行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1928年,迈耶的运气来了,拉扎尔在这年成为雪铁龙汽车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
当时,雪铁龙公司首次向法国汽车工业引进了汽车贷款的办法,这种办法是通过雪铁龙的一家子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法文简称为索瓦克来实施的。
但是,雪铁龙的老板只把索瓦克当作他的汽车促销工具。而迈耶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分期付款买电器,甚至房地产等等,他建议由拉扎尔联合另外两家银行买下索瓦克,把它变成一个利基更宽的消费金融公司。
雪铁龙的老板认为迈耶的建议,对他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索瓦克将继续销售雪铁龙汽车,不销售其它汽车,此外,还将从事其它领域的业务。
索瓦克的转手,使雪铁龙不必再为开办这家相当于银行的公司提供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相当吃紧的雪铁龙来说,是倍受欢迎之举。就在索瓦克成立之年,迈耶成功地策划了他的第一笔大买卖。
迈耶四处活动,他的眼光很高,想找两家最强有力的合伙者,最后找到了两家,一家是商业投资托拉斯,当时全美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另一家是摩根集团,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他们每家都答应购买13%的股份。
合作伙伴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寻求使用索瓦克作为销售通路的产业客户,他立刻就与著名的电器制造公司凯尔丈·耐特签订了代销合约。就这样索瓦克开始运作,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惊人利润,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如此,时至今日,它仍财源不断,势力强大。
索瓦克的成功,让金融界知道,迈耶是一位有实力的银行家,他不仅能想出一个宏大的构想,而且还能实现它。
由此看来,命运与运气的含义的确是大不相同的,命运讲的是先天的条件,这部分人无法改变或掌控的。运气讲的是选择,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抉择。运气可以是偶然的,但谁能抓住这撞上门的运气,就不是偶然了。
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说,运气也是自己争来的,安德烈·迈耶的成功正说明了这一点。
犹太智慧
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聪明的未必得粮食,机智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众人所得到的,只是当下的机会。
在商场上的关键问题,在于合法不合法遵守契约,尊重契约,你的收获将不只是尊重。
《塔木德》
犹太教有“遵守契约的宗教”的美誉。《塔木德》被当作是“上帝与犹太人签的约”《塔木德》上说:“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上帝签订了存在的契约之缘故。”
犹太人远在神话时代,就已经是重视契约的理性主义者了。
在犹太人的信仰中,违反契约必遭上帝的严厉惩罚,相反,若信守约定,上帝则会给予幸福的保证。
犹太人从小就接受《塔木德》的教育,深切地了解恪守契约的重要性;和犹太人订约,可以得到毋庸置疑的执行保证。
犹太人不仅自己恪守契约,也要求对方严格遵守,经验告诉他们:“对别人总是仁慈的让步,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古老神话故事,而这一故事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全知全能、威力无比的。不过,犹太人的神是上帝,那些开天辟地的英雄,在上帝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因为,他们只是将世界从混沌中解救出来,让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
这种通过上帝确定秩序、得到行为结果可预见性的过程和实例,在早期犹太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突出的地位。
古希伯来民族,本身是由许多游牧部落拼凑而成的混杂部族,他们最初属于诸王的佣兵或流寇,而不是在某一个地方的定居者。所以,他们一般处于依附地位,和地主都有一种主仆关系。
据考古发现,在早期的私人信件中就载着HABIRU(希伯来人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与主人立约自愿为仆,主人在世期间这契约始终有效的事例,从而使犹太人的祖先在其它民族尚茹毛饮血的时代,便产生了对人类社会,尤其是经济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契约意识。
在希伯来人定居迦南之前,这个地方已经是各地往来必经要道,商人和商队川流不息地从这里经过,这里也是各类商品的集散地。在约瑟时代,即希伯来人去埃及之前,活动于沙漠与迦南之间的希伯来部落已进入了国际贸易的行列,参加从基列贩运香料、乳香的商队,在这段时间里,商业合约这种形式的契约,同样在希伯来人的脑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定居迦南之后一直到犹太王国灭亡,犹太人又始终处于异族不断冲突、不断结盟的动态过程之中。这种重要性甚于商业合约,而稳定性次于商业合约的政治盟约,又一再加深了犹太人对契约的情感(积极的和消极的皆有之)和认识。
不管这形形色色的契约在性质、内容或形式上有何不同,只要是契约,就可以相当程度上使杂乱无序、变化莫测的世界得以秩序化,使人们可以根据所订立的契约而有计划地行动,也就是在预见到自己行为结果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而所有这些计划性或可预见性的前提,恰恰就是那个以语言或文字形式签订的契约。
换言之,世界的秩序、行为结果的可预见性,都是因为语言表述清楚并且书写成文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契约对世界的发展、人的活动具有如此重大的决定作用,在犹太人的脑中,这就是呼应了:上帝之道就是世界之源,上帝之道就是秩序之源的真理;另一方面犹太人对上帝的信奉,代表着犹太人与上帝的关系,不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契约关系。以色列人遵守上帝的律法,上帝则保护以色列人并答应让他们在各方面超越各民族。
然而,任何一项契约最后能否得到履行,行为可预见性最后能否实现,并不单纯取决于缔约的某一方,毁约所带来的损失和灾难,始终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这些早期的立约者,尤其是那些常常居于被动地位的犹太人头上,恰如今日许多大企业的老板,对他人的信誓旦旦也心存疑虑,随时准备接受被骗上当的现实一样。
这种不确定的力量,让犹太人有一种又期待又恐惧的心理,于是,合约渐渐就转化成类似图腾的神圣象征。因此,与其说上帝是与犹太人立约的神,不如说犹太人的神就是“约定”,本身不具形态的人格化。
不过,圣殿和契约也是一种图腾的话,那么上帝授予摩西的那张“合约书”,也就是两块法牌,就是属于犹太人的图腾了。
这种对“契约”的崇拜在犹太人亡国流散之后,反而更加强烈了,因为历史遭遇和对他们不友善的社会环境,使得他们对契约的依赖性更高。
犹太商人极少毁约,甚至在和有毁约习惯的民族做生意时,也很少毁约。反过来,对方即使尽了很大的努力才能履约,也得不到他们的特别称赞,因为,履约本身始终是一件理所当然之事,既然犹太人一直履约,对方的履约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另一方面,亡国之后的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对于所在国的民族来说,他们始终是一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少数民族用不屈不挠争取到的经济成就,往往成为一种文化异端(包括狭义的宗教异端)和经济异端。
然而,意识到自己这种双重异端身份的犹太人,愿意尽自己一切力量避免和主要民族发生冲突。所以,他们希望主要民族也给他们一个有规可循的生活范围。习惯于遵守自己律法的犹太人,能够同样严格地遵守主要民族,甚至是征服者民族的法律,只要这种法律不和犹太人民族的根本大法相抵触就行。
因此,犹太人甚至比当地本国人还守法。想当年,连毫不讲理的犹太人人头税或犹太人赎身税,犹太人都交了,其它生意中应交的税款岂有偷漏的必要?犹太人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堂堂正正地赚钱,不必靠偷税漏税发财;犹太人有较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宗教、道德价值观念,不屑于藉偷税漏税发财。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由文化起源和历史遭遇,才能培育出犹太人守法的观念,使得犹太人在今日的法治世界中,又一次占据了优势。
而现代意义上的契约,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叫合约,是交易各方在交易中为了维护各自利益而签订的,在一定时限内必须履行的责任书,合法的合约受法律保护。
犹太人的经商史,可以说是一部有关契约的签订和履行的历史。犹太人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一旦签订了契约就一定执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与风险也要自己承担。
他们相信对方也一定会严格执行契约的规定,因为,他们深信:我们的存在,不过是因为我们和上帝签订了契约。如果不履行契约,就意味着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约定,就会给人带来灾难,因为,上帝会惩罚他们。签订契约前可以谈判,可以讨价还价,也可以妥协退让,甚至可以不签约,这些都是我们的权利,但是一旦签订了契约,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