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算钱术:把钱匣子藏在心里(1 / 1)

美国和前苏联两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火箭飞行之后,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也联合拟订了月球旅行计划。火箭与太空舱都制造就绪,接下来就是挑选太空飞行员了。

工作人员先问德国应征人员,在什么待遇下才肯参加太空飞行。

“给我3000美元,我就干。”德国男子说:“1000美元留着自己用,1000美元给我妻子,还有1000美元用作购房基金。”

接下来又问法国应征者,他说:

“给我4000美元。1000美元归我自己,1000美元给我妻子,1000美元归还购房的贷款,还有1000美元给我的情人。”

以色列的应征者则说:

“5000美元我才干。1000美元给你,1000美元归我,其余的3000美元雇德国人开太空船!”

钱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有钱笨蛋说的话,人们会洗耳恭听;相反的,贫穷智者说的话,却没有人记得住。

钱可以买到做人的尊严,可以买到社会的地位,因此要获得幸福的生活,必须先有钱,才能在精神上愉快,生活才可以过的舒服,心情才会高兴,而贫穷的人脸上,则是写满了沧桑和苦难。没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伤和衰老,心情也苦闷。

因此,在犹太人看来,钱是让人生幸福的前提,是人就应该拥有钱。他们把钱和上帝连结在一起,如果没有钱,甚至连给上帝的礼物都没有,也就是说,没有钱,连上帝也不要了。

犹太教的经典是这样说的:钱是美好人生的象征,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二次世界大战后,驻日本的联合国军某司令部里,犹太士兵总是无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视,根本没有尊严可谈。犹太士兵只要走过,白人士兵必然要满怀憎恨而轻蔑地骂几声,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地议论挖苦犹太士兵一番,而犹太士兵虽恼火却无可奈何。

有个叫威尔逊的犹太人,由于他的军阶仅仅是低微的下士,因此更是受尽了白人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

但是他拥有犹太人智能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存了一笔小钱,然后他就把这笔钱放出去借给别人。

白人士兵花钱如流水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时,就囊中羞涩了,他们看到威尔逊有钱,只好向他借。

威尔逊就借钱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附带借贷的利息很高,但是那些士兵们只要有钱借,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总是先存起来,再借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把一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这样,过了不多久,威尔逊就开始享受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他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户金主”,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享受的到。

那些经常口袋空空的白人士兵,再也不会对威尔逊趾高气昂了,相反的,他们都对威尔逊尊敬不已。威尔逊用财富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在今天,钱已经是你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已经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犹太人洛克菲勒在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变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的时候,依然感觉不到快乐,因为他知道这些钱还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当别人劝他把这些钱留给他的孩子们时,洛克菲勒则相当激动地回答:

“哦!他们不需要这些钱,这些是从大众那里来的,因此也应该回到大众那里去,到它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洛克菲勒因此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他帮助成千上万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吃饱饭,并且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的基金会主要投资在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上面。他的基金会先后投资达7.5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

而且他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尽可能的把钱花在那些需要钱的人身上,他们的孩子秉承了他的愿望,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和赞助高达了10多亿美元。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金钱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用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拥有的财富,是他对社会贡献的标志。而且他要别人明白:金钱只是他幸福人生的一个尺度,是他高尚人生信念的一种表达。

犹太智慧

钱不仅仅可以买到尊严,还可以买你所想象不到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和钱有关系。

有了钱,你就拥有了大家仰慕的生活方式,有了大家对你的恭维和羡慕,你还拥有了发言的权利。

在危机中发现希望

当压力出现,迫使我们改变现状时,我们要不顾一切地战斗,即使面临强敌也要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塔木德》

有这样的一个科学实验:

科学家烧开一锅油,把一只青蛙放在滚热的锅里,那只青蛙在一碰触到油面的时候,就跳离了油锅。

然而,把这只青蛙放进注满冷水的锅里,锅底再放火去煮,这只青蛙刚开始还不觉得热,后来水愈来越热,它想跳开时,这才发觉全身已麻痹,最后被水煮死。

犹太人就像那只碰到油锅的青蛙,他们时刻充满了危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警惕。许多犹太人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痛苦和苦难,因此,当他们有了安定的生活的时候,他们是决不会忘记曾经受过的苦难的。在他们的心里,时刻充满了警惕,目的就是不让自己忘记过去。

为了不让自己忘却苦难,他们制定了各种的规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的纪念节日、假日甚至婚礼上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痛苦。

他们每周的休息日是从星期五开始,直到星期六为止,星期天规定为一周的开始。

为什么要把周五的黑夜,定为全家幸福愉快节日的开始呢?《塔木德》是这样解释的:“因为,与其明亮地开始,黑暗地结束,倒不如黑暗地开始,明亮地结束。”这就提示人应该先吃苦再享受。

根据犹太民族的历史记载:犹太人早期的时候曾在埃及做奴隶,过着很悲惨的生活。

公元前15世纪的时候,他们在先知摩西的率领之下,越过沙漠,由于来不及准备吃的,他们只有吃那些没有发酵的面饼和路边的野菜,最后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地回到以色列。

这件事距离现在已经有3500多年了,可是时至今日,犹太人仍然在纪念那段苦难的日子,让自己不要忘记苦难和屈辱。

即使在结婚这样喜庆、重大的事情上,他们也提醒新人不忘记苦难。婚礼规定新人喝完酒后,不能把酒杯放入盘中,而是喝完酒后把酒杯摔碎,这个动作表示两个人要同甘共苦,一起度过苦难的一生。希望两个人不要讲究享乐而忘记艰辛,因为,这是败家的开始。

人们评价犹太人的危机感及忧患意识说:“每当幸运来临的时候,犹太人总是一再确认;而每当灾难来临时,犹太人总是最先察觉到。”

很多犹太人都在大家不看好,且认为无法东山再起的绝境中,反败为胜,得到成功。

打开犹太名人的少年经历,就会发现在10个犹太名人里面,有八九个是从小在苦难、坎坷中长大的。犹太人的这种在逆境中成功的精神,永远让世人所敬佩。

成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我需要”,而是“我必须。”即使是在他们遭受驱逐和凌辱的时候,在他们像烂泥一样被踩在脚下的时候,他们也决不放弃自己是上帝选民的自豪感,别人欺凌他们,说他们是“犹太猪”,希特勒说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不配和高贵的德国人生活在世界上,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这样认为过,他们反而觉得自己是最值得骄傲的民族。

于是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了自己拥有“上帝的选民”这个称号而自豪,使这个倍受欺凌的民族团结在一起。他们用自己巨大的财富,让世人对他们羡慕和妒忌。

犹太智慧

任何一个犹太人都知道他们是输不起的,他们只有成功。失败了,就意味着灭亡和永远没有机会再来,因而,他们都非常地努力,一点也不敢怠慢。

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犹太人从小时候就被灌输要有独立自救的意识,以期能在未来的坎坷人生路上应付各种突发状况。这种独立意识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灌输的“只能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别人,任何人都不可靠”的教育。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每个犹太人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长期的流浪和居无定所,加上始料不及的歧视和压迫,使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树立了一种独立的生命意识。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有一颗纯洁的心,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现实面,只觉得世界很美好。

他们不仅相信自己,而且信任周围所有的人。如此天真单纯的人,是无法应付复杂且残酷的现实社会的。

由于犹太人生来就处于逆境之中,生存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真可谓是充满荆棘。要适应这个环境,首先就必须懂得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因此,犹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是信不得的。

为了达到让孩子们不信任别人的目的,父母时常担任坏角色,不断地骗自己的孩子,同时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双亲在骗自己。每次的上当受骗,都使孩子们意识到,双亲是信不得的,自己至亲的人都信不得,还能去相信谁呢?

下面这一则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三岁的迈克有一天在客厅里和姐姐玩游戏。当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亲抱住小迈克,把他放在壁橱的上面,并伸出双手做出接住他的样子。

迈克因为父亲参加他们的游戏而咸到十分高兴,他望着父亲,毫不犹豫就往下跳。在跳下来的瞬间,父亲却缩回双手,迈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大哭起来。

他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求救,可是,妈妈却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而是微笑地说:

“好坏的爸爸,谁叫你相信他?”

父亲则在一旁站着,用嘲弄的眼光望着可怜的迈克。

这种只相信自己的习惯,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它使犹太小孩从小便有独立生活的意识。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来生活绝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凭借的是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强烈的生存意识,他们当然能找到赚钱的好办法,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和人生困境。

这种唯我可信的意识,也使他们在处理所有事务时,总是很小心谨慎,认真思考后再作出抉择,所以,犹太人很少上当受骗,诈骗集团也很少骗到犹太人。

这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是理智且必要的。它正是犹太民族长期流亡,却又能凝聚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经营者是掌握自己和公司命运的关键人物,也应具备这种只相信自己的生存法则。

这种意识构成了犹太商人自我保护的防护膜,使他们从不掉入别人的商业陷阱。

世间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不愿成功的人,人们都渴望成功,却都无法承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能自强不息,并且具有必胜的信念。

生活中总有许多人抱怨自己没好运气,从此自暴自弃,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正如拿破仑所言:

“世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

因此,只要选对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下去,自强不息,就一定能成功。

巴拉尼是个犹太人的儿子,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地僵硬了。

但是,他没有因此而丧失生活的信心,相反,却增加了生存下去和创大业的决心。

他立志学医,历尽艰苦,终于学有所成。

他对医学研究精深,特别对耳科病症有独到研究。他一生发表了184篇医学研究论文和两本很有研究价值的论著《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前庭器的机能试验》。

由于研究成果卓著,他获得了所在国奥地利皇家授予的爵位,并于191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让我们再从以色列看看犹太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个国家中犹太民族占主导地位,犹太人占全国人口的83%以上。历尽人间沧桑的犹太人,于1948年才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约2万平方公里面积上建立起以色列国,这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国家。全国国土有80%-90%是沙漠和荒丘,几乎全是不毛之地,全国资源贫乏,淡水奇缺。

以色列的犹太人自强不息,靠其民族的顽强意识和智能,经过40多年的建国创业,使这块土地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奇迹。

不毛之地长出了丰硕的农作物,农业不仅使以色列国民自给自足,而且还成为该国出口赚取外汇的重要项目。他们把荒丘和沙漠开发成良田,1949年到1984年间,共改造和开发出27.2万公顷可耕土地。由于缺少农业用水,他们便采用远地引水技术和滴灌技术,开源节流,不但解决了用水问题,还成了世界农业用水技术的榜样和先驱。

今天,以色列人口是建国初期的8倍多,该国的农业产量,却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6倍多。

以色列不但在农业方面得到了惊人成就,工业和其它行业同样也取得了显著发展,现在,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0美元,挤入世界经济先进国家的行列。

人的生命虽然各有长短,有人长命百岁,有人殡于壮年,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其宝贵的一生。这一生,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人必须珍惜自己难得的一生,在这有限的人生中,用智能和意志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此人生才了无遗憾。

犹太人大卫·布朗是英国的一位商人,他的发迹过程,就是他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

他出生于1904年,父亲经营一间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一直惨淡经营,仅可以赚取一点生活费。布朗的父亲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已没有成功的机会,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因此,他严格要求布朗勤于学习和读书,每逢假日就规定他到自己的齿轮厂去上班,与工人们一样艰苦地工作,绝无特权。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厂里工作和生活了较长时间,养成了艰苦奋斗精神,熟悉了工业技术,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布朗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在于齿轮厂方面,而是利用自己在齿轮业务上积累的经验,往赛车生产这个目标前进。

他长期观察发现,当代人对汽车使用已普及,他预感汽车大赛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流行娱乐。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研发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生产。

194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一举夺魁,大卫·布朗公司也因此名声大噪,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成功之路。

犹太智慧

我们无法左右命运,但也不要被命运所左右。犹太人不管是从商从政或从事科学研究,都看重人生目标的设定,唯有先确立目标,才能全力以赴而终至成功。

真正的成功者,应该是征服自己的高手在犹太人看来,如果能超越自己,那么总有一天,自然就能超越别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父母给我们的血肉之躯;而另一个则是我们赋予自己生命的意志:这个生命的意志,就是幻变无常,恒久绵延的创造力。我们如要掌握人生,就要先掌握住内在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超越自我的创造力。

在中国,道家哲人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征服别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真正的成功者,应该是征服自己的高手。

那么,如何来超越自我呢?就是要打破现在的状态,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挺进。

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必须经常思考新事物,否则就会变得和机器一样。”看报纸、看电视最容易养成习惯,每天总有大量的新闻和无聊的电视剧,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脑子被这些琐碎无意义的讯息塞爆了,就等于是行尸走肉,在浪费生命,而不是在享受生命。我们还来不及工作和成就事业,时间就已悄然流逝了。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生是平庸的人生,更无所谓自我超越了。

人是很容易有惰性的,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习惯了现有的生活。例如,朝九晚五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了就躺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看到睡着,隔天一样匆匆忙忙赶着上班,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如果你仍不觉得无聊或空虚的话,那你真的就是“活死人”了。

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一辈子就这样活下去吗?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吗?我相信:自甘平庸的人是极少数,但是麻木于现有的生活,屈从于自己的旧习性的人却大有人在。

如果我们观察那些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去探索他们传奇的人生,就会看到:他们都是在向自己挑战、向别人说不的人生勇者。

让我们再来看看罗斯查尔德的金融世家。

这个威震世界、影响欧洲政治经济200多年的家族是从一个叫迈耶·罗斯查尔德的穷光蛋开始的。

迈耶生于1744年德国法兰克福一个脏乱不堪的犹太人社区,他在狂乱的反犹浪潮中度过了童年。照常理,像他这样的犹太人,能找到一个安稳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很不错了。

但是,迈耶从来没有忘记他是上帝的“特选子民”,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能不断超越自己。他最早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衣钵,从事古钱币的买卖。

经过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他经营的古钱币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他也开始了迈向富翁的道路。

然而,他没有在自己习惯的这条发财路上一直走下去,当法兰克福有一家小银行要出让时,迈耶和他的五个儿子为之心动,他们用所有的财产,大胆承接了这家在莱茵河畔的小型银行。

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迈耶父子抓住战乱的机遇,大力拓展银行业务,并又拓展了对战略物资的经营。迈耶经过精心安排,决心和长子阿姆谢尔坐镇法兰克福总部,派三子内森到伦敦开设分行,五子詹姆士到法国巴黎开展生意,二子萨洛蒙到奥地利维也纳建立家族银行,四子卡尔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开设办事处。

就这样,罗斯查尔德家族完成了跨国经营的创举,这一跨越,无疑是他们超越现有经营方式的非凡策略。此时,他们便可以利用当地经营银行的便利,向交战国的王公贵族提供战时急需的物资和贷款,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息和利润。

战后,他们又广泛涉足有价证券、政府公债、保险等领域,并大力投资采矿、铁路等部门。可以说,罗氏家族对欧洲工业革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他们的财富也与日俱增,甚至左右着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命脉。

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至今仍一直恪守艰苦创业的精神。尽管有殷实的家底和显赫的家世,但后代们从不满足于现状,从不沉溺于已有的富贵荣华。相反,他们总在超越现状,超越自我,重新走向其它国家去开拓新的事业。

应该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上进的精神,成就了罗斯查尔德家族200多年的辉煌。

食品大王也是好来坞影星的保罗·纽曼,他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是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的。

纽曼是著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

他主演了许多影片,如《上帝喜欢我》、《漫长的夏日》、《在阳台上》、《骗》等,都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他曾五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他60岁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欢音乐、艺术。纽曼大学毕业后,他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本来他做一个犹太商人,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把资金投到了演艺界。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保罗·纽曼从商人转型成艺人,使其在新的领域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开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自我超越永远没有完结篇。在某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玩意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

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成功转型为企业家。最后,他被誉为世界的“食品大王”。

犹太智慧

超越别人,不能算是真正成功;超越自己,才能算是真正成功。

用心理暗示术,牵着顾客的鼻子走凭借“心理暗示术”,来实现自己推销产品的目的,可以说是犹太人的一个特长,因为他们明白暗示的最大好处在于,暗示者不需要允诺任何承诺,而受暗示者就可能做出种种“投己所好”的允诺。但既然是自己说出话,事后就只能怪自己话语大多,而与暗示者毫不相干。

沃尔夫森是一个移居美国的犹太人日货商的儿子,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被誉为金融奇才。他从负债经营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实业道路。他向人借了10000美元,买了一家废铁加工场,将之变成了一个赢利很高的企业。刚过28岁的沃尔夫森,财产一下突破了百万美元的大关。

1949年,沃尔夫森以21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首都运输公司,这是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套地面运输系统。沃尔夫森有能力把亏损的企业办成高赢利的企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这一次,还没来得及做到这一点,沃尔夫森就公开宣布,公司将要增发红利。诸如此类的手法本身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只是沃尔夫森发放的红利超过公司这一段时间里的赢利。这等于说,他以贴出公司老底的办法,来人为制造企业高赢利的假象,借此策动人心,让公众产生对该企业的过高期望。

果然,首都运输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被大家看好,价格一路上涨,趁此机会,沃尔夫森将其手中的股份全部抛出,仅此一举赢利竟达6倍。

沃尔夫森的实业王国当然不是完全靠策动人心建立起来的,但也不可否认,策动人心确实加快了其形成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道心理防线。在他神智清晰的时候,职业刺探者也束手无策。

“怎么办?”

“将他击昏。”心理学家的回答肯定让你吃惊不小。

事实上,并非真正去把消费者打昏,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催眠,让他们“神智不清”,甚至“休克”过去。

催眠的方法很多,暗示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暗示过程实际上是使人不发动自己判断力,陷入某种精神状态(头脑不思维)或采取某种行动(下意识的行动)。

催眠可以强化回忆的能力,使人想起意识很久的往事。例如,一位男士经过催眠之后,竟能将20年前的汽车广告词一字不漏地讲出来。

例如,一家电影院放映过程中,突然插入了一段冰淇淋广告,时间很短,一晃而过,观众还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时,广告已经消失。但在潜意识之中却留下深刻印象。看完电影之后,大家都到剧院门外的售货亭买冰淇淋,效果极佳。这则广告对于人们的购买行动起到了暗示作用。

可口可乐公司也用过这种方法,结果发现,影院旁的可口可乐销量提高了18%。

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例如,消费者看到某种品牌维他命的广告词“疲倦是疾病的开始”,就会受到“我是不是病了”的暗示,于是就感到愈来愈疲倦,只好遵从广告宣传,服用那种维他命,疲劳就自然消失。

也许消费者根本就没有疲倦,只是由于暗示的影响而产生了这种幻觉。

哪些人更容易受暗示影响?女性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男性一般比较理性,不易受影响。

所以,以女性为对象的商品,利用这种暗示效果一定不凡,如“乌溜溜的秀发谁不爱(洗发精)”、“让你提前下斑(化妆品)”。一句“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更是让国人皆大欢喜。

按年龄来讲,年轻人较易受到暗示的影响,特别是儿童。

某家食品公司,印制了一些儿童玩具画册,与一般画册一样,只是在每页的左下角若无其事地印有自己的商标图案,这些图案,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商标印象。儿时的记忆对于将来的购买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他如赠送有商标的汽球、广告儿歌等。一些开发儿童智力的产品,对孩子及其父母都有一定的暗示。下次见到商品时,会有购买的冲动。

暗示需要讲究策略。暗示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使消费者产生一种想法,然后在想法的基础上采取行动。针对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例如:我们常见的一种名叫命令性策略的暗示。这种策略将内容和目的直接告诉对方,使他们有危机感存在,迫使自己果敢行动。如“数量有限,欲购从速”,“清仓大甩卖”,“紧急行动,除夕大赠送”,以及“跳楼”、“放血”之类的广告语。

犹太智慧

命令性策略要求暗示语言精练。现代生活节奏紧张,消费者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甩卖,因此,这种暗示会条件反射地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跳楼大甩卖”会使消费者想到降价甩卖,于是消费者就产生了一种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