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的文化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在沸沸扬扬的争论中向前展开的。极端专制的政治和文化体制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滋生,不仅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它的衰老时期,也决定了该时代文化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明代文化的发展,先后经过一个由沉寂到活跃的历史过程,其中弘治、正德之际是发生突变的时间分界。明代的大画家董其昌说:“成(化)、弘(治)间,师无异道,士无异学,程朱之书立于掌故,称大一统,而修词之家墨守欧(阳修)、曾(巩),平平尔。时文之变而师古也,自北地始也;理学之变而师心也,自东越始也。北地犹寡和,而东越挟勋名地望以重其一家之言,濂洛考亭几为之摇撼。”明代的文化论争,也正是在弘治、正德之际,分别由李梦阳发动的文学复古运动和王守仁发动的心学运动在文学界和哲学思想界拉开帷幕的。此后,于万历中,由于海禁的废弛及西学的东渐,又引发了与西方传教士的论争。至此,明代聚讼纷纭的文化论争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