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糖王—郭鹤年
马来西亚报刊评论郭鹤年:“家财极富,在商界举足轻重,对社会贡献极多,但除早年受封的一个拿督衔外,便不再接受其他任何赐封,而且他极少使用这个荣衔。”
【管理方圆】
△甜蜜事业
1990初,印度尼西亚《经济汇讯》双周刊,列出了东方国家的25位豪富,马亚西亚4人榜上有名。他们是:银行家丹斯里阿兹曼哈欣、代理本田汽车的企业家丹斯里骆文秀、银行家兼酒店业巨子丹斯里邱德拔及“亚洲糖王”郭鹤年。而郭鹤年以总共15亿美元的雄厚资产,稳稳地成为马来西亚首富。
郭氏并不单纯经营糖业,而是进行多元化投资,且投资地区遍及全球。目前,他已拥有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以至于马来西亚报界如此宣称:“郭鹤年要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财产,也得花上一段颇长的时间,所以15亿美元也只是一个概数。”
郭鹤年祖籍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郭鹤年于1924年10月6日出生在马来西亚预先佛州新山市,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自幼便与两位兄长就读于新山的一所英文学校,毕业后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继续攻读。这一系列的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业与发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钦鉴病逝前不久,郭鹤年已开始在新加坡创业,开办了一家利克船务公司,该公司向政府注册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郭钦鉴病故后,根据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其遗产有一半被征税,余下的分为7份给其家属,郑格如与两个儿子共得3份,其他4份由郭钦鉴之妾及其3个子女获得。为了郭氏家族事业日后的发展,郭鹤年之母郑格如提出集中各人所得遗产,邀请郭氏家族成员入股,组建一个新公司。经协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遂于1949年在马来西亚新山成立,最初入股者除郑格如母子外,尚有堂兄弟郭鹤青、敦鹤尧、郭鹤景、郭鹤新及郭鹤瑞。郭鹤年以其广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与魄力,被推举为公司董事长,时年才25岁。“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继承了父辈的传统业务,仍主要经营大米、面粉、豆类及糖业等等。但在郭鹤年的领导下,公司焕发了新的生机,在业务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55年,郭鹤年除继续经营利克船务公司及郭氏兄弟公司之外,还逐步施行了两个计划:一是在新山市创办了明田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及进出口贸易;二是开始向糖业经营进军,郭鹤年注意到当时马来西亚的制糖业较为落后、食用糖大多都从国外进口的现实状况,认为抓住这一点将大有作为。于是他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配合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第一家制糖公司,还建起制糖厂。郭鹤年从泰国购入粗糖,在糖厂加工提炼后运销各地,并通过香港的万通有限公司销往中国;同时又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短短数年间,其糖业经营获利甚丰,1962年即被誉为“马来西亚糖王”。从此,郭氏的“甜蜜事业”便蒸蒸日上,一发而不可收。
为进一步发展马来西亚的制糖业,1968年,郭鹤年组建了玻璃市种植机构。该机构向联邦土地发展局租到14,500英亩土地,全部开垦为甘蔗种植园;同时以该种植园附近与联邦土地发展局共同建立了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炼制种植园所产的甘蔗。经过几年的努力,1973年,该园第一次获得好收成,糖厂的产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使马来西亚走出砂糖自给的第一步。此一时期最引人瞩目的是郭鹤年赶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积极投资糖期货交易,后来随着糖价的上涨,他赢得了600万元(马元。本文中的元,除特别注明外,均指马元)的巨额利润。由此可见其过人的识见与魄力。1976年,郭鹤年又利用玻璃市种植机构将来马来西亚糖厂接收过来,并收购其93.3%的股份,使股资总数达到7400万马元。郭鹤年本人占有其中一部分股份并任该机构董事长兼工程师。
在制糖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郭鹤年进一步扩大了糖业贸易,将贸易范围从马来西亚扩展到英、美、香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70年代中叶,他每年从泰国购入近30万吨糖,通过贱买贵卖、抽取佣金等方式,在纽约、伦敦等地进行期货贸易,取得了巨额利润。在此基础上,郭氏家族企业逐步在巴当特腊糖厂、玻璃市——联邦土地发展局综合糖厂和中央糖厂拥有了巨大的股权。据当时报刊报道,郭氏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生产贸易的1600万吨糖中,控制了150万吨的贸易与经营,几乎占国际糖业市场的10%,占马来西亚糖业经营的80%。至此,郭鹤年已成为蜚声世界的糖业大王。进入80年代以后,郭氏企业集团的资本更趋雄厚。198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主要由郭氏控制的玻璃市种植机构已拥有资本13,762万元,总资产42,400万元,营业额达到37,000万元,扣税前盈利6855万元,扣税后盈利亦高达4600万元。
△经营项目日趋多样化
随着郭鹤年及其所主持的郭氏家族企业集团的发展,资本日渐雄厚,其经营胃口逐渐大了起来,经营项目也日趋多样化。俗语说:狡兔三窟。要想在现代国际商业贸易中立稳脚跟,也必须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以便可进可退,否则便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郭鹤年亦早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将资金逐步投向糖业之外的其他项目。从60年代开始,郭氏集团悄然向多元化企业集团进发,70年代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30多年来,郭氏公司在郭鹤年的精心领导和经营下,已从单一经营米、糖业发展为经营工业、种植业、矿业、航运、国际、贸易、酒店、保险、房地产、证券、建筑等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他有23家公司的总部设在吉隆坡。其中,玻璃市种植机构(公司)、联邦面粉厂、拉曼锡矿、彩虹有限公司、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和沙样酒店6家公司从70年代起已先后成为公共挂牌公司,其股票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股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这6家公司的实收资本总额达51,550万元,总资产约14亿元,1984年扣税前盈利为16,000多万元,净利达一亿元左右。他经营的企业从马来西亚扩展到世界各地,特别是香港,已成为他经营企业的另一中心。他先后独资或合资经营的有香格里拉国际饭店管理有限公司、嘉里贸易有限公司、嘉里发展有限公司、嘉里保险有限公司、嘉里证券有限公司、嘉里货仓集团有限公司等,成了马来西亚少数国际性企业家之一。
由于郭鹤年在马来西亚国内外贸易及工业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及所起的作用,在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亚西亚银行公众共同主办的马来西亚1985年十大企业家的评选活动中,他不仅被选入十大企业家之列,而且被公推为“最杰出企业家”,并荣获“金字塔奖”。“金字塔奖”是象征企业界最高荣誉的,一般只授予在当地及国际上非凡成就的企业家。郭鹤年获此殊荣,正可见出他在企业界所获的成就及在东南亚国家所具有的地位与威望。
郭鹤年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眼光远大、并有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及现代化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他待人谦逊、言语简炼,行为举止注重实际而不慕虚名。马来西亚报刊评论郭鹤年:“家财极富,在商界举足轻重,对社会贡献极多,但除早年受封的一个拿督衔外,便不再接受其他任何赐封,而且他极少使用这个荣衔。”
郭氏家族除郭鹤年的长兄郭鹤举参与当地政治活动,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大使及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其他人多不问政治,郭鹤年也一般不参与政治活动。但他深知,经济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的,所以他和马来西亚及新加坡两国政府、政党的许多党魁、政要、部长等高级官员有深厚私交、过从甚密。同时与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政党马华公会的领袖也有极良好的关系。郭鹤年之所以与政界人物交往,一方面固然是个人及家族生意上的诸般考虑,另一方却也与郭鹤年关心公众,“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密不可分。这第二点可以从两年震憾全国的与马华公会有关的事件上得到很好的说明。
【管理之道】
郭鹤年很讲究管理艺术,深谙用人之道,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经营方法,尤为重要的是他知人善任。他特别注意奖励具有献身精神的职员,常以股权相赠,在一项投资成功后,他通常把一部分股权转给高级职员。对于失职人员,则严加惩处,他的信条是:“赏罚分明,决不感情用事”。对于贪污者,他尤其深恶痛绝,非开除不能解恨。
郭鹤年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在采用传统经营法的同时,并不摒弃现代经营法,而是将二者混合在一起加以运用。他最拿手的现代经营法是:善用期货市场及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