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雄才—黄祖耀
善于用人,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黄祖耀认为:“要扩展银行的业务,唯一的办法是加强管理人才的阵容”。
【管理方圆】
△初谙经营之道
在这个活跃非常、风云变幻、名列世界第四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华银行集团主席黄祖耀是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大华银行是新加坡四大银行之一,其前身为由黄祖耀的父亲黄庆昌等人于1935年以100万叻币的实收资本联合创办的华人联合银行。在黄庆昌、黄祖耀父子的艰苦创业、苦心经营下,大华银行目前以雄厚的资金、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和不断增强的活力在新加坡四大银行中名列前茅,它自1974年开始进入世界500家大银行排名榜,并于1979年被评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最杰出的10大企业之一。以大华银行为核心的大华银行集团是一个机构庞大、组织严密的国际性金融集团,经营范围包括银行、金融公司、保险、投资、信托、贴现、租赁、黄金、财务管理等,业务遍及全球。1991年底仅其银行资产总额就高达102.58亿美元,约合170亿新加坡元。
和众多的东南亚华人银行家一样,“大华银行之父”黄庆昌也是靠经营土特产起家的。
1948年,华人联合银行增资然重整旗鼓,正在新加坡读书的黄祖耀被迫中断学业,随父逃难,生活的磨难和家庭的变故在他13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造就了他顽强不屈的执著追求和性格品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黄祖耀回到新加坡,先后在中正中学和对安德鲁中学接受中英文教育。1949年,黄祖耀中学毕业,时值黄庆昌业务范围扩大而又缺少得力人员辅佐,集深切厚望与未来重任于一身的他便被父亲派往英国学习考察商业和金融业务,数月后返回新加坡,从父命进入商界。
△资本管理
1950年,庆隆有限公司任经理的黄祖耀敏锐地意识到: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本地盛产橡胶,又距朝鲜半岛较近,战争的爆发一定会给橡胶生意带来巨额利润。于是,他多方谋划,到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橡胶产地组织货源,联系客户,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事情的发展也正像他预料的那样,这家从事橡胶、胡椒等土特产出口业务的公司果然因此生意兴隆,利润渐增。
牛刀小试,初露锋芒。通过这桩生意,黄祖耀显示了才华,积累了经验,成为初谙经营之道的商人。
△过人胆识和非凡才干
机遇固然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在对每位向往成功的人都不偏不倚的机遇面前,真正的胜利者不会一心一意地等待上天的垂青。他必须做到的是不断地向困难挑战,甚至以困难为契机,知难而上,为成功创造机会,铺平道路。在这一点上,黄祖耀也不例外。
1958年,黄庆昌自感年事已高,亟须培养接班人,便几次动员羽翼渐丰的黄祖耀进入大华银行工作,出任大华银行董事。精明过人的黄祖耀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虽然身兼两职,业务繁忙,但还是求知若渴,认真好学,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熟悉和掌握了银行的各项业务知识。1960年,他晋升为银行常务董事,开始主持大华银行的日常工作。
经过精心准备,严密策划,1971年3月,黄祖耀果断地以1200万新币收购了有17间分行设在马来西亚、原属享誉亚洲的虎豹集团所有的崇侨银行。这一本地银行收购本地银行的创举,使大华银行在马来西亚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能够顺利地开展经营活动。1972年4月,黄祖耀又将已有10间分行、在当时排名仅次于大华银行的利华银行收为自己的子公司。上述两项收购活动使大华银行在得以组成新加坡最大银行网的同时,扩展了在马来西亚的业务领域,大大增强了大华银行的实力。70年代,大华银行的股票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的股票交易所上市,股价一直坚挺,欧美通讯社每天从新加坡发出的新加坡股市消息中,都有大华银行股票的市况及买卖价格,颇受股民重视。
1974年,大华银行又投资25%,与新加坡建设银行、华桥银行和华联银行联合成立了新加坡国际银行,并将该行作为上述4家银行的补充业务机构和子公司,在海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联合经营活动。同年,黄祖耀出任大华银行董事长,并成为由大华银行及附属的崇侨银行、利华银行组成的大华银行集团的主席。也就是在这一年,大华银行被列为世界500家大银行之一。
此后,在具有过人胆识和非凡才干的黄祖耀的领导下,大华银行突破商业银行的狭窄局限,坚定地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地在新的领域做出貌似出人意料、细究起来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之举”。
△取得立足点
在亚洲货币市场上,黄祖耀是位积极人物。自新加坡建立亚洲债券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以来,大华银行分别于1973年、1976年和1979年发行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亚洲债券,于1978年发行了总额为1500万美元的外币票面浮动利率银行存单,活跃 亚洲货币市场并促进了这一市场的不断发,提高了大华银行在世界金融界的知名度。新加坡建立黄金市场以后,黄祖耀抓住时机,以独资方式创建了大华黄金公司,成为新加坡主要黄金商。与此同时,大华银行还认购了新加坡黄金结算所25%的股份,成为这家负责黄金买卖结算、担保会员之间所订立合同履约的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当然,黄祖耀没有忽视向工业领域的发展,他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大众钢铁厂、森美那等企业中都有大量投资,独自经营的斯特朗有限公司亦是新加坡著名的新兴电子企业。所有这一切,都为大华银行集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是大华银行集团在向多元化经营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这一年,黄祖耀从英国人手里收购了胡文虎、胡文豹的虎豹兄弟国际有限公司的控制权,这一大胆举动轰动了整个东南亚。虎豹公司是一家在当时已有75年历史的综合性大企业公司,经营范围跨越贸易、保险、航运、房地产、投资、金融、旅游、纺织等行业,实力非凡,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收购后,黄祖耀亲自担任了该公司的董事长,聘请新加坡前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陈英梁担任总经理,使这家公司如虎添翼。同年,大华银行伦敦分行开业。两年后,纽约分行也正式开业,并与港资合作,设立了美亚银行,在美国西海岸取得了立足点。
进入80年代,大华银行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整体实力日益增加。1981年,大华银行的总资本由1974年的30亿新元发展到90亿新元,增加了两倍。1983年进而突破100亿新元大关,成为国际性大银行集团。但是,富有进取精神的黄祖耀并未因此满足。1984年8月,大华银行收购了新加坡远东银行50.13%的股份。1987年11月,大华银行又收购了当地大银行之一——新加坡工商银行87.2%的股份,以及它在新加坡拥有的15间分行和设在东京、香港地的办事处,黄祖耀出任了该银行的董事长。上述两次收购,特别是后者,使大华银行得以跻身世界百家大银行行列,成为东亚华人银行中的佼佼者。1985年,大华银行总资本为172.5亿新元,其中银行总资本为133亿新元,到了1991年底,其银行总资本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169.25亿新元,赢利约21118.6万新元,在新加坡各大银行中名列前茅,令人啧啧赞叹。
30多年来,大华银行在黄祖耀的主持下,从一家小规模的国内银行发展成为组织严密、机构庞大、实力超群的跨国银行,其速度令人赞叹,其业绩令人瞩目。
【管理之道】
向困难挑战,是一切成功者的特点,它对于黄祖耀同样重要。在黄祖耀的经营生涯中,他曾多次面临困难,也遭受过失败的打击,但他始终认为,自强不息,战胜困难是前进的唯一途径。
黄祖耀是一位杰出的银行家。他精通业务,善于学习,敢于摒弃传统的经营方式,大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黄祖耀悉心研究欧美发达银行的管理制度和世界金融理论,制订并实施了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用现代化经营思想和科学手段管理银行,彻底摆脱了家族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的束缚,使大华银行成为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机构”,在业务发展、有战略眼光的计划、制度革新及勇于进取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较其他银行更为明是的优势。黄祖耀还十分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注重提高银行的科学管理水平。近年来,大华银行集团下属各银行先后开办了电脑存储、银行同业即时结算、电话银行服务和电视银行服务等服务项目,发放了自动提款卡,提高了银行“硬件”水平,为客户提供了极大便利,受到普遍欢迎。
善于用人,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黄祖耀认为:“要扩展银行的业务,唯一的办法是加强管理人才的阵容”。他强调人才的作用,强调大华银行集团的发展和成就,是在每一位雇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下取得的。在他主持大华银行的30多年里,他多方物色学有专长的人才包括一些大学生,让他们通过实际业务的操作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且量才而用。黄祖耀说:“我自己不是一个大学生,由他们去找问题症结所在”。他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凡是他看中的人才,他都给予大权,放手使用,充分调动每一位雇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银行的经营管理方面,他不完全依靠个人和首脑的力量,而是建立了一个由各方面人才组成的智囊力,帮助他指挥、监督集团的活动。黄祖耀对下属的要求十分严格,有错必究,限期改正,但他事后从不计较,对犯了错误但不能及时改正的雇员一如既往地信任关心,所以他不仅受到下属的尊重,也提高了个人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