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用大脑代替双手(1 / 1)

天才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

一个企业家会考虑自己的资本——即企业会怎样;一个投资家,只会关心价格会怎样,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同样,一个“企业家”会努力经营自己的企业,而一个“商人”则更关注企业的价格。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老老实实地做“企业家”,成功的概率要比做一个包装和买卖企业的“商人”更大。

【管理方圆】

△最伟大的股市投资者

如果巴菲特有名片,那张名片就会告诉人们,他是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然而巴菲特最为世人所知的却是当代最伟大的股市投资者。

实际上巴菲特从1995年增持4.3%的麦当劳公司股份后,便再没有在股市上多做文章了。从那时到现在,巴菲特把公司主业与副业做了个对倒:由股市投资为主改为并购企业为主。据美国《商业周刊》2001年的报道,在过去3年里,伯克希尔公司出资273亿美元,并购了7家企业,涉及行业包括航空、快餐和家居装饰,其中2000年才彻底了结的并购通用电器公司属下的再保险公司,动用资金达220亿美元,是巴菲特“下海”以来的最大一笔成交买卖。独辟蹊径,获利丰厚。1996年初,伯克希尔公司的299亿美元总资产中,股票资产比例达76%,到2002年第一季度结算时,这一比例竟降为32%。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却翻了4倍,达1240亿美元,公司员工数目也比1995年时增加了一倍,达4.75万余人。

巴菲特对企业并购意兴未尽, “我想再进行一次100亿到150亿的并购,如果我真喜欢某家企业,我们还可以动用更多资金。”巴菲特接受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采记时这样说。巴菲特本人现持有150亿美元现金,另有300亿公司股票资产,这些都是一清二楚的帐目,都刊登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

有分析家指出,伯克希尔公司“也许是世界上最受舆论关注的公司,但也是最难理解的公司”。人们普遍认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因巴菲特的名气而格外“沾光”,如果巴菲特今天死去,明天该公司股票就会暴跌。该公司的股价2000年6月时曾摸高8.4万美元1股,现为7万美元1股,但有市场专家认为,其合理市价应为1万到9.7万美元1股。在2001年里,该公司股价下跌了17%,分析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可口可乐和吉列两公司的股价下跌,导致巴菲特为该公司选定的投资组合风险增加。

即使如此,巴菲特并不想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仍然坚持其保守的价值发现式投资思路,这个思路的精髓是:不管未来的最好事物具有多大的**力,今天确切的事物始终胜于未来的最好事物。巴菲特从来不买互联网公司股票,甚至像微软和惠普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股票,由于他相信没人能预测这类公司10年或20年后的盈利状况。“我自己对这类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资。”他说。

在他当年几乎选哪种股票哪种就涨的辉煌时日,巴菲特只选那些被市场低估其价值的公司股票。今日,在并购企业时他所采取的策略也是这样。伯克希尔公司这几年的并购活动不算太多,原因还是巴菲特坚持找那些素质最佳但又出价最低的企业,惟一不同的是,他现在愿意为某一类企业多付几成罢了。

为什么会愿意为某一类企业多付几成,人们尚不很清楚。巴菲特的个人精神世界极为复杂费解,他的一位下属总裁这样形容:“如果我不努力去想其它事,动辄就会为分析巴菲特而费上大量时间。他总是有些神秘莫测,而你只好接受他。”

在巴菲特看来,他现在是在为自己的杰作进行最后加工。

“伯克希尔是我的一幅油画,因此等这幅油画完成时,它应该是我心目中所想象的样子。”

△按质论价,买好企业的经营原则

若从1965年算起,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每年增值达28.6%,而同期的道·琼斯指数平均每年仅上升9.51%。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美国股市先后有5年空头回挡,而巴菲特的股票照样飙升。是什么力量帮助巴菲特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奇迹呢?这首先应当归功于他从师傅那里学来并经过自己在实践中千锤百炼的投资哲学。他将主要精力用于辨认市场上那些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在投资任何一种股票之前都很小心谨慎,一旦拥有,便不再轻易抛出。

多少年来,坐落在纽约闹市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始终给人以深不可测的印象。但是谁能想到,巴菲特这个平民出身的“中西部佬”,竟然轻轻撩开了它的面纱。他从华尔街获得的巨额财富,令那些自-命不凡的银行家敬畏交加。他发迹于华尔街,却至今不说喜欢这个地方。巴菲特对自己参与的企业忠贞不渝,至今尚无在金融市场上制造腥风血雨的记录。所以,连软件大王比尔·盖茨都自称是个“巴菲特迷”。

当今时代,大多数企业总裁都在强调企业管理和为股东利益着想。可忠厚和蔼的巴菲特却仍然我行我素,不为所动地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伯克希尔是我想创树的企业,而不是老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想办成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适合我这样的人来主事。我管理这家公司时,时刻把投资者和股东放在心亡,但企业经营运作要按我的风格。”不妨这样说,巴菲特简直就是个孤芳自赏、甚至偏执型的企业帝国创立者。虽然个性魄力无限,但毕竟是人在江湖,更是在商必须言商。除喜欢乘坐豪华包机出差外,巴菲特的个人嗜好简单,别无其它奢求,既不为自己挥金如土,也不向他人大洒金钱。连慈善行为这一美国超级富豪们近些年来的新时髦,他也无动于衰。传媒这样说,巴菲特准备把他的财富带进坟墓,意思是说他要使这些财富不断增值,至直临死那天为止。巴菲特自己也不讳言:“我的问题在于对其它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只觉得管理伯克希尔才有趣在这方面我很自私。”

迄今为止,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们也不想让巴菲特改弦易辙。2001年5月,伯克希尔公司在奥马哈公司总部召开年会,年会为期3天,参加年会的股东达1.5万人,巴菲特把公司年会称为“资本家们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当然,巴菲特和他的太太苏茜才是这些资本家中的资本家,俩人至今是伯克希尔的最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达38.4%,折合市价约400亿美)。

巴菲特并购了经理人航空公司,出资为7.25亿美元。虽然与并购通用电器公司属下的再保险公司相比,这一并购显得不足挂齿,但它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经理人航空公司是最先开创商用专机服务的公司之一,也是巴菲特拥有的第一家真正具有成长性的新公司。

更重要的是,在巴菲特一生的投资史中,投资于商用专机服务从来都被他视为是种不值得称道的蠢行。他一直嘲笑,企业拥有商用专机完全是管理层摆阔,没想到后来恰是商用专机改变了他的认识。

1986年他为伯克希尔公司买了一架旧飞机,几年后又用这架飞机再加上部分资金换成一架更新更现代些的飞机,并为飞机命名为“不设防号”。·在1989年的公司年报中,巴菲特把购置商用专机事宜向股东公开,“伯克希尔购置此架飞机是否值得已是个公开问题,我将致力为此寻找商机来证明这一点。”事实上,巴菲特已经喜欢上了商用专机,但又不想承认。而最终并购经理人商用专机航空公司的决策显然由此而来。

美国价值投资鼻祖是格雷厄姆,而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最得意门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格雷厄姆强调从公司财务报表的研究中发现价值,对企业、产品、管理和高层人事等不感兴趣,而巴菲特则对这些方面情有独钟,那些既有长期发展潜力又有竞争力产品的企业,尤其是能够预测出今后20年到25年内盈利前景的公司,是他的主要投资目标。至此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管理下的伯克希尔公司持有大比例的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和西斯粮果等公司股票。

企业管理层素质是巴菲特投资与否的另一重要判断标准。

并购企业时,原企业高层是否随着投靠过来,其素质高低,都是他拍板时要考虑的因素。“我必须清楚,应当有先有后,为什么还是有人愿意一大早爬起来上班,他们是喜欢工作还是喜欢钱。”他说。

通用电器总裁威尔士对巴菲特的慧眼识英能力最欣赏。两人已相识多年,既是高尔夫场上的球友,也是生意场上的对手。

威尔士说: “把你熟悉的20个朋友让巴菲特来判断,即使他看上一眼,也能说出大概。这在管理企业中是最重要的。”

大多数巨型企业都是只靠一种业务发展壮大起来,伯克希尔公司不同,在巴菲特的运作下,该公司以投资持股不同行业的企业著称。据统计,到1998年底,伯克希尔拥有的股票价值已高达570亿美元,·使其成为仅次于荷兰壳牌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公司,把通用电器、微软和所有其它美国大公司都远远甩在后面。即使巴菲特明天就退休,他仍然是首屈一指的股票投资家,同时也是一流的企业家。

△五大投资原则中的管理理论

巴菲特所信奉的集中投资原则,被许多投资者奉为金科玉律。但我们谁也不曾听说过巴菲特有什么管理学的理论。

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他的投资原则,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原则也是企业家应该遵循的原则。事实上,如果用这些原则指导我们做企业,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来,就像运用巴菲特原则投资股市会取得超常的结果一样:

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找出杰出的公司”。这个原则96基础是这样一个常识:即一个经营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赖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一定会显现在股价上。所以投资者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用这条原则于企业;我们需要做的不是——

像大部分人买股票一样——抓着一切可能的市场机会,而是耐心、细致地寻找出自己“最杰出的市场机会”,然后苦心经营。

每一个机会都有代价,就像买了一种股票之后你就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其他股票一样。只有一些大机会才是值得你投资的。

巴菲特的第二个原则是“少就是多”。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他认为只要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够了。他的理由同样是基于一个常识:买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购人一些你对之一无所知的企、业。而通常你对企业的了解越多,你对一家企业关注越深,你的风险越低,收益就越好。应用到企业上,就是要集中和专注于少数几个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而不是盲目地多元化以求降低风;

险。实际上,有很多企业在依靠专注取得第一桶金之后又把挣到的钱浪费到了多元化的领域,最后又回到了起点。

巴菲特的第三个原则是“押大赌注于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说,当你坚信遇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好机会时,惟一正确的做法是大举投资。这也同样基于一个常识:当一个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时,你投入越多,回报越大。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也具备这样的素质,就是看准了方向之后会集中自己的力量取得突破,而不是照常人的思维分散自己的资源以求保险。做企业家是要有知而后行的胆量的。

巴菲特的第四个原则是“要有耐心”。他有一个说法,就是短于5年的投资是傻子的投资,因为企业的价值通常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充分体现,你能赚到的一点钱也通常被银行和税务局瓜分。同样,做一个企业,也要有耐性。世界上只有20%的创业企业能坚持到5年以上,但通常坚持下来的企业都有很好的回报。

巴菲特的第五个原则是“不要担心短期价格波动”。他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企业有内在价值,它就一定会体现出来,问题仅仅是时间。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预测出什么时间会有什么样的股价(事实上,巴菲特从来不相信所谓的市场/股价预测,他惟一相信的,也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对企业的了解。)同样,做企业也有上上下下,如果我们不像一般人一样,企业有点问题就急于放弃,稍有一些起色就得意忘形,而是长期地苦心经营,那么,每个人都能取得经营上的成功。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产生高于平均效益的股票,将你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求胜。”这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资思想。同样,很多的成功企业也都是选择了一些有前景的领域,集中资源,长期坚持不懈经营的结果。管理,其实很简单,就像巴菲特对投资的看法一样。

一个企业家会考虑自己的资本——即企业会怎样;一个投资家,只会关心价格会怎样,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同样,一个“企业家”会努力经营自己的企业,而一个“商人”则更关注企业的价格。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老老实实地做“企业家”,成功的概率要比做一个包装、买卖企业的“商人”更大。

沃伦·巴菲特在投资业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他白手起家,仅通过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就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20世纪世界大富豪之首。在他从事投资业的40年当中,在股票市场从未遭遇大挫折,也从未出现过年度亏损。他的非凡业绩,在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及旁观者们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通过连续高质量的滚动,巴菲特获得了97亿美元的收益净值。

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抑或疲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很好。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比尔克林顿执政,从50年代到90年代,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债券、信息时代。在战后的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

左右,巴菲特却达到了28.6%的水平。

【管理之道】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

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法则。如果你能将这两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

巴菲特在投资时主要追求:(1)购买额大(至少具有一千万美元的税后盈余,越大越好)。(2)可靠的连续获利能力(对远期计划和“突然转好”的情形我们不感兴趣)。(3)企业股东收益水平良好而且债务水平很低或为零。(4)适当的管理(我们不提供这项服务)。(5)简单的企业(如果需要太复杂的技术,我们就无法了解)。(6)有出价(我们不想把自己和出售者的时间花在讨论价格未定的交易上)。

巴菲特最看重所投资公司的什么方面?他说:

“每个企业,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投资时,真正重要的是找对企业。这方面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公司,它在1919年上市,发行价是40美元1股。第二年股价跌到每股19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糖价暴跌。如果公司发行上市时你就买进,一年之后,你就丧失了一半的财富。但如果你持有到今天,并且把所有红利再投入,它大约值180万美元。我们经历过萧条,也经历过战争,糖价也波动不定,发生过成千上万件事。但是想一想,看好产品的前景比在股市中进进出出多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