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1 / 1)

微软奇才—保罗·艾伦

微软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推出DOS操作系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这为其以后步步告捷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在这一活动的前前后后,无处不有艾伦那行色匆匆的身影,忙碌的艾伦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这也充分体现了保罗·艾伦这个超级谋士的超级智谋。

【管理方圆】

△在对手的弱点上做案

保罗·艾伦生于1953年。父亲在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当过20多年的助理管理员,因此他从小博览群书。

1968年与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比盖茨年长两岁的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的的计算机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

保罗·艾伦与盖茨既有惊人的相似又能与盖茨互补而使二人形成近乎完美的梦幻组合。“艾伦很疯狂,他对产品的了解程度要深于任何人。每次开会时,你都会大汗淋漓,你逃不过他那锐利的蓝眼睛,因为他会马上注意到你的纰漏,并穷追不舍,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他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前任Windows/MS—DOS的测试主管戴夫·马里茨这样评价艾伦。是的,艾伦有着强大的领导与策划能力,可谓与盖茨并驾齐驱,同时他也是微软公司第二大股东,经济实力相当雄厚。然而他却永远地支持盖茨,自己做一个幕后英雄和盖茨的超级谋士。

艾伦的策划往往非常独到,超出一般的设想,从而对微软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早在1975年微软公司创立之初,已经有好多公司实力相当强大,像IBM、DEC、还有苹果计算机公司,它们好像从来没有把微软这样的公司放在眼里。然而微软这头正在发育的美洲雄狮迟早都要发威。像IBM、DEC,苹果公司,都把生产力量集中到硬件上,盖茨原先想既生产硬件又生产软件,然而保罗·艾伦却以极其非凡的洞察力观察到计算机工业中真正的摇钱树在软件中。他曾诚恳地向盖茨谈了他的想法:“我想我们应该只做软件,微处理器的能力每两年就翻一番,在一定意义上说来你可以把计算机能力想象成几乎是免费的。这样你就该问问自己了,为什么要掺和进制造几乎是免费的东西的生意中去呢?什么是稀缺资源?是什么限制了对无限制计算能力的利用?软件。”

盖茨的魅力就表现在他能在提出高明策略的同时又能听取他人的意见。他虚心地接受了艾伦的这个建议,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软件业上去。从此以后,微软便开始了各种令人惊恐的奇迹般的创造。正是他的这个绝佳建议,促使那个仅由三个人组成的不起眼的小公司迅速向着软件巨子迈进。今天,当我们得心应手地运用着Windows系列、Office系列,遨游于MicrosoftNet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如果没有艾伦当年那个美好的建议,我们今天还会用上这样好的软件吗?

出色谋士的谋略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真正起到关键的作用。没有孙武的谋略,吴国便不可能称霸一方;没有诸葛孔明的隆中对策,便不会有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古代君王称雄天下之事如此,现代商战中道理也是一样。试想,如果没有保罗·艾伦的奇谋,微软还能创造奇迹吗?!

这种思想指导一旦确立之后,微软便开始向软件进军了。

1BM公司素有“蓝色巨人”之称,在电脑业界以雄厚的实力著称,现在盖茨与艾伦决定与IBM搞合作,以扩大自己的力量。这就像中国古代兵书上所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盖茨现在要考虑是否应该替IBM编写一套操作系统,他真正在行的是搞程序开发系统,即程序员用来编写软件的语言,而不是比较复杂的操作系统。此外,他们当时也没有想到,会从后来的磁盘操作系统(DOS)上赚到那么一大笔财富,他只是希望把自己的Basic语言挂在IBM的系统内,因为他们认为从语言上才能真正赚到钱。他们甚至认为IBM的电脑不会有好表现,他们希望和IBM合作,是因为想到被人视为协助IBM推出个人电脑的功臣,会觉得很高兴而已。其实他们高明就高明在这里。

盖茨和艾伦痛苦地思考到深夜,虽然判定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而且断定会有财务上的好处,但还是希望再考虑一遍,看自己是不是违背了同吉尔德和DRI公司的不成文协议——盖茨和艾伦不插手操作系统的生意。

他们互相看了一下,决定要编写一套操作系统。就这样,他们的意志坚定了下来。

说来轻巧,做起来可真不容易,好多事情往往就这样让人觉得遗憾。编写一套操作系统可能要花一年以上的时间,但是IBM在几个月之内就要一套。等到艾伦在西雅图的电脑圈里听到风声,知道有一套圈内人自编的叫作。QDOs的操作系统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QDOs本意为快速而肮脏的操作系统,指任意借用DRI操作系统的构想和名称,不过,这是在尚未出现巨额罚金的法律诉讼,程序设计员对于非法拷贝他人作品还不懂得谨慎小心时的情形。艾伦打电话给软件的编写者蒂姆·帕特森,并发现微软公司有可能获得他的授权使用QDOs。

盖茨告诉萨姆斯说他或许能提供一种操作系统时,大多数人包括IBM当时的高层经理都认为,盖茨隐瞒了这套操作系统的来源,以便保护这项宝贵的发现。但是萨姆斯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盖茨把这套系统的全部情况都告诉了他们。

萨姆斯说,IBM过去因为多次受到软件的拖累,因而不想跟该操作系统有任何瓜葛,个人电脑计划的指导原则是IBM只希望从外面取得材料,再组装起来,因此,他希望艾伦考虑如何让这套操作系统得以运行,如何确保其语言与IBM的电脑结合,如何一路升级这套操作系统的功能,以及如何处理一些诸如顾客查询一类的事情。

“此外,”萨姆斯现在说,“如果我们当初真买了这套软件,我们也只会把它搞砸。”

微软最后付了大约7.5万美元买下了这套系统。IBM却因为没有足够长远的眼光,而放弃了这次绝好机会。就是这套后来被称为磁盘操作系统(DOS)的软件,让微软从当时一家不值几文的小公司而变成现在市场价值270亿美元的超级公司,也让比尔盖茨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萨姆斯说IBM会搞糟DOS的话或许没错,但是庞大的IBM没有抓住机会,而让微软拥有和设定标准,使自己在电脑工业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IBM的错误决定使自己在若干年以后和微软件发生冲突,被迫花费几十亿美元,设法取回当时微软只花7.5万美元买来的标准。IBM当初有34万员工,资产270亿美元,销售额260亿美元,而微软开始和IBM打交道时,除了32名员工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但是IBM还是一路败落下去。

作为微软公司的奠基人,盖茨与艾伦推动了整个电脑行业的发展,将那个曾是农田广布的农业区奇迹般变为数据时代的神经中枢。在这一过程中,盖茨将总部位于西雅图市郊的微软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公司,而他自己则跨身于电脑行业成为最受尊重和最为人们所敬畏的实力人物。然而盖茨并不单纯地满足于他无所不在的操作系统所控制的各式电脑的成功,如Window95。他希望现在的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络的人都购买他的软件。

得克萨斯州司法部长以涉嫌阻碍反垄断调查的罪名控告微软公司,州政府声称微软公司在合约人给州政府及联邦调查人员提供信息之前,曾经威胁这些合作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控告竟然得到了相当多的支持,因为在硅谷,好多人都和微软公司有生意往来,但大家同时都很畏惧它,都很“憎恨”强大的盖茨。或许此时的微软真的需要支持了。寻求支持的重任又一次地落到艾伦的肩上,而这一次艾伦同样表现出色,不辱使命。

艾伦成功地与盟友英特尔进行了交涉,使得英特尔加大了对微软的支持力度。格鲁夫开始不同意硅谷里的人憎恨盖茨的说法。他明白,使用微软公司操作软件的个人电脑,有80%是由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支持的。“如果只靠硅谷和西雅图,个人电脑是无法发展起来的。”格鲁夫说道,“我们每日都在增进使用关系,在财力与智力方面与微软公司协同使用。然而近来微软致力于向硅谷各大公司渗透的事业。它竭力想成为国际互联网络软件制造的独裁者,正如它一年前占领整个电脑市场一样。微软公司必须和另外一些强劲的对手竞争,因为这些公司不愿让它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夺得垄断权。”

微软在保罗·艾伦等人的努力下,获得了强大的英特尔的支持。那么,不管Sun公司、网景公司对微软公司的抨击多么强烈,微软都可以视而不见了。因为他们无论怎么吵来吵去,最后在方方面面还不得不依附微软。

艾伦抓住了软肋,微软抓住了机会。一项及时果断的决策将微软迈上了超速发展的腾飞之路。

微软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推出DOS操作系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这为其以后步步告捷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在这一活动的前前后后,无处不有艾伦那行色匆匆的身影,忙碌的艾伦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这也充分体现了保罗·艾伦这个超级谋士的超级智谋。从此以后,保罗·艾伦这个名字便响彻电脑信息产业界。

△制造艾伦“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艾伦开始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以及数学电器等市场频频出手,投出巨资,受到媒体极大的关注,并被吹捧为高科技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但是艾伦的名声只是建立在他拥有的财富的数量上,而不是他这个投资者的质量和水平。因为他拥有如此巨额的钱财,使他可以从容大方地染指技术市场,慷慨施金。虽然他从1983年起就退出董事会,离开微软,但目前为止,他的所有财富仍基本来自微软股票的水涨船高。十多年来,他始终在不停地抛售,但仍赶不上股票的涨势。1998年初,艾伦卖掉了60万股微软股票,获现金24.6亿美元,大多做了投资。目前他仍持有微软6.4%的股份。而1986年微软股票上市时,他的股份高达28%,1994年还有13.4%。无疑,微软股票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金库。至于他的投资,至今为止,仍是入不敷出。

要说艾伦是高科技行业的先知,那已经是很远的过去了。但他的一举一动仍具有相当的影响。用艾伦集团的高级经理BillSavory的话说,那就是有一种“艾伦效应”,一旦艾伦投资某个领域,就因为艾伦投资了,这个领域就会变得很有价值。这些年他的投资包括AOL(今日华尔街的宠儿)、Metricom(热门的无线数据公司)以及VirtualVision(电视公司)。几年前,据艾伦自己透露,他每年都有30笔以上的投资,平均每笔500万左右。许多都是悄悄进行的。有人说,太平洋西北一带,很难找到一家艾伦没有涉足的公司。这些新兴的创业公司能从他这里获得其他地方很难得到的现金。但最后往往被艾伦管理小组的指示闹得沮丧和气愤。

1992年艾伦给AOL投资的资金为3000万美元,占有24.9%

的股份,后逐渐降低。他曾想买下整个AOL,但遭到公司管理层的拒绝,甚至将其赶出董事会。艾伦给Cardinal技术公司投资了1500万美元,至少获得20%的股份。艾伦还与盖茨一起给Darwin生物技术公司各投了500万美元。两人还各投资1000万美元给美国无线网络公司(NWN),股份约3%一4%,给Telescan公司投资280万美元,占股份14.6%……

显然,艾伦广泛撒网,还期望能网住一个像当年DOS一样的产品。80年代中期他对图形用户界面和多媒体格外倾情。90年代却转向网络和电脑电视集成技术。但是他梦寐以求的新DOS却仍未出现。他说:“PC业的崛起带来一次财富机遇,如今信息高速公路是另一次浪潮。但一个人很难同时赶上两次浪潮。”尽管如此,艾伦并不甘心。

当时,艾伦可能比盖茨更清楚更敏锐地看到了未来。艾伦比盖茨更急于开办自己的计算机公司。而盖茨始终担心荒废学业,让父母担忧。后来盖茨回忆说:“保罗看见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他老是说,再不干就迟了,我们将遗憾终生。”1974年12月,艾伦看到新出的《大众电子》,封面上是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

他拿着杂志,赶紧跑去找盖茨,成功地说服了盖茨少打一些牌,而干点正经事。随后的8周内,两人没日没夜地为8080芯片开发高级计算机语言一33,很快一炮走红。

1975年,两人创办微软,在最初的协定中,盖茨占60%的股份,艾伦占40%,因为盖茨在33语言的最初开发中贡献更多。艾伦也认可这点。不久,比例进一步调整为64:36。当时公司有4个小伙子,除艾伦外,其他3人假期一到就得回学校,艾伦是身兼两职。第一年公司收入10万美元。于是艾伦辞了职。不久(1977年1月)盖茨也正式退学。这时,两人便全力以赴,开动微软。

两位创始人配合默契,艾伦专注于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当了。1982年,艾伦在一次商业旅行中突然病倒,诊断结果表明有癌变的迹象,应立即进行化疗和放射性治疗。疾病成了他离开公司的主因。但是他与盖茨的相处也开始出现不和谐音。毕竟两个人个性不同。盖茨总是充满活力,是一个工作狂。而艾伦还是超级篮球迷和不错的吉他手,对享受人生更感兴趣。1983年,他终于离开了自己创办的公司。将未来的花环留给了别人。

微软靠33起家,靠购买的DOS发家,靠Windows暴富。一举成为今日计算机业的霸主。艾伦享受不到荣耀,但却享受到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也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谁也不知道艾伦究竟有多少公司。艾伦自己的或占大部分股份的有Asymetrix Star-

ware Interval、Ticketsmaster Portland Trail Blazcrs等,还拥有三家投资实体:Vulcan Northwest、保罗艾·伦集团以及Vulcan风险投资家。他的公司数目仍在不断增加。

有人说艾伦投资和兼并公司就像19世纪的大亨购买农庄、家畜、铁路和肉类加工厂一样,在数字时代到来之际,他即对软件、硬件感兴趣,也想涉足内容方面,甚至传播媒介,无所不包。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有的能挣大钱。可以说,他是一位兴趣庞杂的风险投资家。

Asymetrix是艾伦离开微软后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打算开发一种人工智能处理的公司财务分析工具,起名Crucible(坩埚)。没有规格,甚至不知道第一个对话窗该是什么样子,程序员们苦干数年,从未做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公司又转向多媒体开发工具ToolBook,到1994年已有3年没有升级。公司还出品了多媒体演示包Compel,等等,却都不争气,一个也没有让艾伦或Asymetrix声名远扬。若没有艾伦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Asymetrix早已就关门大吉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艾伦还投资了Layered软件公司,是第一家推出基于Mac的财务软件的公司。但也以失败告终。而艾伦对信息高速公路的首次尝试,是投资Skypix公司。这家1988年以3000万美元创办的公司,是开发家庭宽带服务的相关产品,由于过于超前,因财务不支,于1992年破产,欠下大约4亿美元的债务。

Skypix之后,艾伦开始变得精明起来。毕竟昂贵的学费不会白付。所以,他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开始慎重,使许多想利用他性格弱点而夺取钱财的人开始难以下手。艾伦的投资也开始见效。他投资3亿美元,拥有80%股份的Ticketmaster,使艾伦开始恢复投资信心。

艾伦还是NBA球队中最富有的老板,他投资7500万美元的PortlandTrailBlazers球队业绩不错。当然在所有业务中,最纯粹的还数InterralResearch,这是艾伦私人拥有的思想库,投资1亿美元,堪称富翁的超级玩具。他之所以受到艾伦的珍爱,是因为其最贴近他的天性——对技术研发的热爱。他说,他离开微软是因为厌烦了毫无挑战性的软件产品工作。那时微软并没有真正的研发部门。他开玩笑说:“在DOS下敲人反斜杠,像是对我的谴责。”

Internal雇佣的或者是电脑界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或者是别处找不到工作的人。公司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他所关心的计算机相关问题。

不管怎样,艾伦漫天撒下的投资巨网,终归会给艾份带来又一次机会,现在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管理之道】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井底之蛙,只能囿于管见,艾伦的远见卓识,不断开拓新领域的魄力使其事业道路越走越宽。

人才是企业成长的最重要因素,而人才中的佼佼者——那些出谋划策,在企业的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管理者,便是这种重要因素的集中体现,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产业高度集中化、高度信息化,时间便是金钱,效率便是生命的情况下,更显具有远见谋略的重要性。艾伦便是最好的例证,他是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在市场上找机会。